還回孩子一個純真的童年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從小就很聰明懂事,由於他成績優異,所以在家長的要求和他個人的同意下,他幾次跳級,並於18歲的年紀,就大學畢業了。

在他畢業的那天,媽媽對他說,現在你已經大學畢業了,你就要上班去了。可是他對媽媽說,我不想上班。於是他媽媽就問他,你書也讀完了,不想去上班,那麼你想幹什麼呢?他說,我想回去讀高中。

他的媽媽很奇怪,問他,你大學都畢業了,為什麼還要回去讀高中呢?他回答說,我想我的朋友們......

有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從孩子三歲起就開始送他們去學習十八般武藝,並美其名言說,我寧願讓他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也不讓他有一個可悲的中年!

於是我們經常看到還是父母懷中撒嬌的年紀的孩子,每天花很多時間學習各種才藝。上小學後,生活變得更忙碌,平時上學,週末還要在各種才藝班之間穿梭。

既然花了錢去學習,就不可能對孩子沒有要求,而能達到父母要求的並不多,山外是永遠有山的。於是父母生氣,失望,孩子無助,痛苦,而這種種不快樂的情緒,隨著孩子學習的深入,只會變得越來越強烈。

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呢?他們希望孩子快快獨立,從此自己身上的擔子會輕一些,可是他們有沒有想過,當孩子不太需要我們為他們操心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失去他們的時候了。

兒子小的時候,每次洗完澡都要我幫他拿衣服。他爸爸說,讓他自己拿!你這樣侍候他要到什麼時候?!我總是不理,還是依舊聽兒子的吩咐。有一天兒子因為我當著朋友的面責備他,覺得很失面子,當時雖不敢發作,朋友走後,卻十分不滿,一聲聲對我進行血淚控訴,最後說了一句,今天晚上洗澡不讓你給我拿衣服了!我也很生氣,我還巴不得呢,你以為我願意呀?他看了我一眼,慢慢說,你以為我不會嗎?我讓你拿是因為愛你。我一下子想起他小時候,無論什麼時候看到他,向他拍拍手,他都會笑著向我跑過來的情景......一時間我站在那裡,心中百味雜陳。

父母又希望孩子能什麼都會,這樣今後走上社會,才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卻忽略了一個事實,每個人的天分不同,拿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去比,結果只能讓自己失去自信。

父母常常遺憾自己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並不理解,可是為人父母的有沒有想過,我們這樣鞠躬盡瘁地為孩子考慮,為的什麼呢?難道不是為了讓他們快樂嗎?

什麼是成功?而成功的標準又是什麼?如果人人都是比爾-蓋茨,那麼這個成功要來又有多大意思呢?

回到那個男孩子身上,他懷念的是什麼呢?他懷念的是和他一起長大的朋友們。在他們還在對分子似懂非懂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讀莎翁的十四行詩了;在他們剛開始對身邊的女同學有了朦朧的好感時,他卻不得為升大學做準備了。而隨著他和他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他和那些比自己大了一截的同學也毫無共同語言。沒有一起長大的回憶,存在年齡的差異,他的學生時代在父母的驕傲和自己的順服下,就這樣失去了它應有的一切童真。

我們都明白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我們也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還要抹殺或過早地斷送他們的童年呢?

有人把A,B,C,D做了這樣一個批注,A:ACCEPTABLE,B:BAD,D:DISASTER。

我的一個朋友,她最小的女兒生下來就有多動症,無法安靜下來一分鐘,所以成績經常都是F。她後來辭去工作,每天陪孩子讀書,有一次女兒拿到C,她開心的不得了。

不要不相信宿命的說法:命裡只有八斗米,走遍天下無滿升。成績和才情一樣,是分為三六九等的,對於孩子的成績,如果是B的水平而拿到A,就一定要拍手鼓勵,而不是責備他為什麼沒有拿到A+,而即使他拿了B,也要學會滿足。

生命說到底只有一次,應該有積極進取的態度,但也要有放慢腳步,享受生活的心境。烹飪上講究溫火,生活上也可以借鑒,文火煮人生,哪怕是苦,也讓我們慢慢體會,這樣我們才會更懂得珍惜成功和幸福的不易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