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道德準則的「最終依據」是甚麼?

 2008-01-24 23:3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做人要誠實,可是,為甚麼要誠實呢?這就涉及到一個道德準則的"真信的最終依據"問題。信"神"的說,神目如電,善惡有報;信"天"的人說,一言一行天知地知,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就算自稱"無神論"的一些人,也相信誠實是人的本性,天生應該如此,其實在心裏還是相信有一個"天理",這個"天理"是他的道德的"最終依據"。

可是,在今天的中國大陸社會,"賺錢"就是信仰,整個社會成為了一個物慾橫流的場所。沒有了來自"神"和"天"的約束,提倡道德也就失去了土壤。人們會想,我誠實,別人不誠實,誠實多吃虧呀,誠實多傻啊。中共社會的愈演愈烈的誠信危機,就是喪失了道德"最終依據"的直接反映。

中國社會的最終道德依據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大體上說,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三家文化,道家的真,佛家的善,儒家的忍讓和仁義禮智信,成為了中國道德文化的主體。這裡,道家的"道",佛家的"法",儒家的"天",是所有道德準則的"真信的最終依據"。我們強調"真信",就是說,首先要有著對神佛、對天理的堅定信仰,做好人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外部壓力造成的,不是政治宣傳的結果,不是社會風氣能動搖的。誰去做第一個好人?就是這些有著正信的人。人類社會幾千年來,正是在這種道德的約束下走到了今天。

在共產黨統治中國大陸以後,很多傳統文化被當作"四舊"清除了。現在出於種種原因,比如想阻止道德墮落,想跟國際搞文化交流,中共又不得不打起被它稱為"封建糟粕"的傳統文化的大旗了。因為一般認為傳統文化是講"和為貴",講"仁義",講"敬畏自然",這就很符合目前"和諧社會""綠色GDP"的政治需要。

中共對於傳統文化,其一貫策略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它的關鍵是如何定義"取捨"的標準。政治氣候不同,中共的"取捨"的標準也不同。孔子被舍過,老子被舍過,今天孔子、老子又被取回來了。但是,不管是被取還是被舍,中共有一個核心標準是不變的──就是"無神論"。

中共執政幾十年,一直暴力鏟除"有神論",直到今天還在大喊"破除迷信",這本身就證明生活在"神州"的中國人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是根深蒂固的,足以說明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有神論"的。中共恢復傳統文化的最大的鴻溝,也就是如何把有神論的文化"恢復"成無神論的文化。

說起來也很可笑,在過去,中共用"封建糟粕"來排除歷史上的"有神論",今天中共的御用文人反過來說孔子和老子本來都是無神論者,佛家不過是外來的,於是,中國五千年被西方稱為"披著一層神秘面紗"的傳統文化就變成無神論文化了,這樣與中共的意識形態就沒有衝突了。

拿其主要的理由來看,中共把儒家講的"天人合一"的"天",道家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都歸結為我們平常說的"自然界"。於是,《道德經》就成了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專著;提倡"天人合一"的西漢儒家董仲舒還成了"環保主義"的先驅;還有名列五經之首的《周易》,被當作古代樸素的"物理學";孔子在《論語》中還說過"敬鬼神而遠之",又被人當作孔子不信神的證據(其實,這句話只是說明孔子對神敬而遠之,並非否定)。明白人一看,這都是些很幼稚的胡說。

《道德經》是關於道家修煉的書,道行越高,看到的內涵越大,道家的"自然"是一種無為的境界,可不是山川河流。甚麼都不懂的人,只能從裡面看到幾句好像是在說如何做人的東西,就說這是一本關於為人處世的哲學書。道家講"人體是個小宇宙",看似在說人,其實都是在講修道的理,而這理只有真正修煉的人才能領會和體悟。《周易》的起源為神授的河圖、洛書,更是現代人研究不透的天書,其起點遠遠超出現在的科學。儒家說的"天",至少包含冥冥之中的"天理"。西方人說"我的上帝",中國人說"我的天"。有人說,漢民族是一個沒有宗教的民族,也許是的,但是,對天地神明的信仰和崇拜卻是一以貫之的。按儒家文化統治中國數千年的文官治國,朝朝天子都要祭拜天地,敬畏神明,如何能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無神論"的呢?

中共一方面在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可是,另一方面又在極力否定"神"和"天"的存在,要"無神",要"唯物",這等於就是毀掉了人要遵守道德的"真信的最終依據"。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如果拋棄了中國人信天信神的文化精華,其實就是真正的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也在毒害中國人民。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