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號」事件反應美中互信基礎薄弱
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原訂在11月21日訪問香港,讓艦上官兵與家屬在香港度過感恩節假期,但是「小鷹號」訪港的申請,卻遭到中國官方拒絕。此一事件凸顯美、中兩國政治與軍事互信基礎薄弱,任何突發性事件,都可能引發兩國之間的高度爭議。在中國拒絕「小鷹號」赴港的事件發生後,中國駐美國大使楊潔篪告訴美國布希總統,所謂中國不讓「小鷹號」進入香港,完全是「誤會一場」,藉以緩和此次事件所造成的不愉快。但是中國外交部隨後否定楊潔□所謂「誤會一場」的說法,指出美國公開表揚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以及美國協助臺灣進行「愛國者二型」防空飛彈性能提升計畫,才是中國拒絕「小鷹號」前往香港的主因。中國外交部批評美國方面的「錯誤舉動」,已經損及美、中之間的雙邊關係。
面對中國的動作,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戰鬥群在返回日本的途中,刻意航行經過臺灣海峽。雖然美國方面澄清選擇臺灣海峽做為「小鷹號」的航道,是基於天候的考量,但是外界普遍認為美國此舉頗有向中國方面示威的意味,目的在表達美方的不滿與抗議。
另外,中國海軍驅逐艦「深圳號」在11月28日抵達日本進行友好訪問,原本預計參訪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神盾艦「霧島號」,也因為美國擔心中國軍方取得有關神盾艦的情資,要求日方取消中國海軍官兵參訪日本神盾艦的計畫。
中國拒絕「小鷹號」停靠香港的事件發生後,已經引發在外交上與軍事上引發一連串的後續效應。這次事件對於美、中關係的發展,反映出至少兩方面的意義:
首先,美、中雙邊的軍事關係,一直受到兩國整體政治關係的影響。只要發生任何足以影響美、中政治關係的負面事件,都可能導致雙方軍事關係出現停滯或倒退。自從1980年美、中開始推動軍事交流以來,雙方的軍事交流合作便一直隨著雙邊政治關係的變化而出現波動。美、中之間的軍事交流活動多次因為政治事件而宣告中斷,包括1989年天安門事件、1999年台海飛彈危機、1999年美軍誤炸中國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以及2001年海南島軍機擦撞事件。此次中國拒絕「小鷹號」停靠香港的事件,再度反映出美國與中國之間政治關係的脆弱本質,而美、中政治關係的任何變化,都可能導致雙方以終止軍事交流做為報復手段,讓軍事交流成為兩國政治關係的「抵押品」。
其次,中國拒絕美國「小鷹號」停靠香港的決策過程反覆不定,中國官方的說法也一變再變。原本中國駐美大使楊潔□希望息事寧人,想透過「誤會一場」的說法,化解美方的不滿。但是楊潔□在外交上表現的低姿態,卻遭到中國外交部的更正,認為達賴喇嘛訪美以及「臺灣問題」才是整起事件的真正導火線。中國官方前後不一的態度,反映出中國決策思維與決策過程的高度不透明,讓外界無法捉摸,這也是美國對於中國所謂「和平崛起」一再表達質疑的最大原因。(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小
來源: 央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v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