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婦家中堆滿國寶瓷器 餵豬的槽子都是古董
284件各式瓷製工藝品和大量中國考古史上尚未發現的珍貴碎瓷片,跨越唐代、五代、宋代、金代。昨日,隨著這些國寶從登封徐莊鄉朱垌村一個普通小院"重見天日",登封新中國成立以來首例盜掘古文化遺址案告破。驚現:農家小院查出國寶
2007年11月10日,登封市徐莊鄉朱垌村一個普通的獨家小院,被警戒線層層包圍。院內,一地國寶瓷器,令到場的專家瞠目結舌。"從大量碎瓷片形狀看,年代應為唐代、五代、宋代和金代,而且這兩處古窯址燒制的瓷器過去均沒有發現,是研究中國陶瓷史及唐代至金代制瓷工藝的重要資料,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趕到現場的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專家激動不已。
至此,這起登封新中國成立以來首例盜掘古文化遺址案,揭開了層層面紗。
起步:農婦拜師盜挖古董
小院裡有一對中年夫婦,妻子叫王秋分(化名),丈夫叫趙大年(化名)。這對農民夫妻是這滿院國寶瓷器的"經營者"。
"那些玩意兒,其實我是真不懂,她懂。在搗鼓這上面,我聽她的。"丈夫趙大年說,嚴格地講,妻子王秋分才算得上真正意義的"老闆",他只管協助老婆"清理戰場"。
趙大年說,他們夫妻的"傳奇生活"始於2004年。那一年,王秋分拜了一個禹州文物販子當老師。
王秋分漸漸學會了識別古董並掌握倒賣文物的訣竅,她開始發動丈夫放棄耕地,一門心思搞起了販賣文物和盜挖古董的行當,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暫時不能出手的就藏在家裡,待價而沽"。為了避免暴露,夫妻二人盡量不張揚。
意外:餵豬槽都是古董
據王秋分交代,自2004年以來,她先後跑遍了鄭州、洛陽和禹州等多個地方的古玩市場,買古董,也賣古董,當然,只要有機會,她更不放棄挖掘古董。
據瞭解,在王秋分家,吃飯用的碗,洗腳用的盆,餵豬用的槽,盛泔水用的罐,沒有一樣不是瓷器,"這都是些不好的貨"。"這些文物都被糟蹋了。"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員指著豬圈裡高高堆積的碎瓷片說。
對此,王秋分等人的解釋是,他們不是考古專家,也不是文物保護者,他們在盜掘文物時必須速戰速決,只要能挖掘到一件真正價值連城的寶貝,其餘即使全部毀壞也無所謂。
發現:一條香菸搞定"古窯遺址"
2007年11月8日,王秋分聽鄭州一個文物販子說,登封市徐莊鄉朱垌村有古窯遺址,而且價值很高,挖出來就能賣大價錢,"如果轉手給外國人,成個億萬富翁不成問題"。
從鄭州一回家,王秋分就摸到朱垌村,在村民馮某和鐘某兩家的老宅基地上,王秋分果然發現了一些散落的瓷器碎片,這使她大喜過望。憑經驗她知道,這兩座老宅下面,肯定有收穫。後來據河南省文物鑑定專家實地勘察,這兩處老宅,就是古窯遺址。
當天,王秋分找到村民周某,遞上一條香菸,說要在馮某和鐘某兩家老宅基地挖坑取些瓷片做標本。周某就帶王秋分來到馮、鐘兩家,說要租賃兩家老宅使用,時間不長,幾天就行。"那可不能白用"!於是,周某從中說合,王秋分給了馮、鐘兩家現金各1000元。
暴露:3天挖出一貨車
第二天,王秋分租了一部挖掘機直接開進馮某和鐘某兩家老宅基地。挖到兩米深時,她停止機械挖掘,而是用隨身帶的洛陽鏟、小镢頭和探桿開始挖。
當天,王秋分就挖出3個水柱、8個小白碗和4個骨碗(均為瓷器)。王秋分和丈夫趙大年在坑裡小心翼翼地挖,其弟王秋生及表弟李栓緊(均為化名)則將瓷器裝進塑料袋裡。
"我倆是給俺姐打工的,管吃,一天50元錢。"負責裝包的王秋生和李栓緊供述,第二天他們挖了8塑料袋,第三天挖了6塑料袋。"我們開了一輛三輪車,裝滿後馬上拉回俺姐家裡"。
今年11月10日,登封市公安局宣化派出所所長王康帶幾個民警下社區走訪,路過馮某老宅,發現幾個人正埋頭在一個深坑裡挖什麼東西,坑上放幾個塑料袋。他們還以為是收破爛的,王康走過去打開塑料袋,驚訝地看見裡面竟然都是瓷器。
"我們整整裝了一大貨車。"王康說,"共有唐代、五代至金代的各類瓷器284件。"
- 關鍵字搜索:
-
農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