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福建農民,經過兩年精心布局,用一堆銅錫合成假金器,騙了加籍華人林珊(化名)4萬餘元。目前,犯罪嫌疑人何某因涉嫌詐騙罪,已被批准逮捕。
筆者隨後瞭解到,假古董金器詐騙竟已經形成一個地區的「詐騙產業」:從製造作案道具——假古董金器,到尋找被害人——收集名片、行業年鑑,到實施詐騙——電話聯絡,精心設局……各個環節都有專門分工,相互合作,自成體系。
加籍華人落入「金古董陷阱」
今年6月11日晚7時30分,上海站公安段民警值班室裡來了一名中年女士,打開隨身帶的拉桿箱,金佛、金獅、金狗等數十件金器展現在民警眼前。「這些金器都是假的,我被騙了4萬多元。」
該女子名叫林珊,加籍華人,現任中國加拿大某交流協會會長。
兩年前,她認識了在廣東當包工頭的陳永來。一天,陳永來告訴她在工地上發現了許多金古董,想把金古董轉手賣給她,讓她帶往境外交易。
6月8日,林女士專程飛到上海。陳永來便委託一個名叫吳耀宗的同鄉,將41件元寶、佛像、金獅等古董金器帶到上海某酒店,與林珊進行交易。
「我親眼看見他從金器上剪下一個角,在隨身帶來的卡式爐內煅燒,金子的顏色沒有變化,確信是真的。我又拿到南京路老鳳祥金店鑑定,含金量為99.9%。」林珊於是付給了吳耀宗4萬餘元押金。
「但是,事後當我把其他金器再帶到金店裡檢驗時,卻被告知全是假的。」41件金器全都不含金。
警方按照吳耀宗留給林珊的電話撥打過去,卻被告知已經關機,陳永來也早已「查無此人」。經過數天偵查,上海鐵路警方終於在一高檔居民區內抓獲了吳耀宗。在其暫住屋內,警方不但繳獲了大量的假金元寶,金獅,金佛,還發現了很多印製名片的底板。
吳耀宗供述,他本姓何,而林女士口中的陳永來則姓吳,兩人都是福建某縣的農民。吳某在2004年通過越洋電話結識了林珊。「吳某告訴我,林珊是知名人士,有錢又有名望,將假金器賣給她,成功率比較高。所以從兩年前開始,吳某就經常和她電話聯繫,直到林珊真正將其當成朋友,去除了戒備心後,我們才開始談黃金交易的具體細節。」
今年6月,林珊來到上海,何某提出41件金器要收定金40萬元。為增加可信度,何某自己還購買了兩塊總重近10克的真金塊。在林珊查看時,即用障眼法,假裝是從金器上割下的金塊。
林女士決定收購這批黃金,但聲稱身邊沒有這麼多現金,並提出要去金店檢驗全部金器。何某怕夜長夢多而露餡,便答應了檢驗的要求,但要求其支付4萬餘元定金。在收到定金後,何某便逃之夭夭。
聯繫社會名流 放長線釣大魚
一個是社會名流,一個是只有小學文化的農民,二者是怎麼發生聯繫的呢?
在警方繳獲的部分證據中,筆者發現了幾本厚厚的行業年鑑、國外名人錄以及一本筆記本。警方告訴筆者,這些就是何某他們作案的工具。這些不法份子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一些社會知名人士和外籍華僑的個人信息,之後,採用全面撒網的方式撥打越洋電話,通過交談確定有無「發展空間」,並分門別類地記錄下來,最後有針對性地制定行騙計畫。
筆者在何某的筆記本上,看到有「某公司總經理費先生6月底回上海」的字樣,何某說,這是下一個賺錢的「目標」,還在準備中。
何某告訴警方,吳某並沒有見過林珊,最初只是從名人錄中找到林珊的名字,發現她是加拿大華人圈的社會活動家,在廣東、福建一帶均有投資項目。於是吳某便從廣東打越洋電話給林珊,以老家同鄉的名義,最終打消了林珊的防備心理。
據何某交代,由於吳某和自己都是福建人,於是作案的對象也都找尋祖籍南方的人士。「因為我們都是南方口音,容易騙出對方的同鄉情結,對他們自稱是同鄉也不會有所懷疑。」
被害人林珊則告訴筆者,她雖然身處異國,但很想幫助家鄉百姓早日致富。所以,當吳某以老鄉身份找到林女士時,她非常爽快地認可了對方,並一直保持著聯繫。
與普通的詐騙案不同,此案何某和吳某經營了兩年。「我們不急於求成,而是放長線釣大魚。」何某告訴警方,社會名人、知名企業家的層次比較高,對陌生人有防備心,因此,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先去和他們交朋友。
幾年的「友情」讓林珊深信不疑,不遠萬里從加拿大趕到上海。「開始時,我們並不與林珊見面,故意拖了幾天之後,在林珊急切的懇求下,吳某才讓我來和她見個面。」何某說,「這時林珊已經不問金器的出處,只求能早點見到金器,完成交易。」在吊足了林珊的胃口之後,兩人才真正張開蓄謀已久的詐騙網。
形成「詐騙產業鏈」
據何某交代,過去在老家也常有一些店舖專門生產假金器,主要是作為工藝品專供村民燒香拜菩薩時用的。「但後來有人當成真金器賣了出去,賺了很多錢。於是假金器的需求量就猛增,市面上隨之出現了許多生產、出售假金器的店舖。」
經瞭解,犯罪嫌疑人何某所在的福建某鎮,2000年,僅有10餘家製造假金器的店舖,到2003年就發展到200多家,目前已達500餘家。據何某交代,這些店舖主要以家庭作坊為主,採取前店後廠的模式。他們製造出來的產品自稱是工藝品,公開出售,明碼標價,政府有關部門也無法制止。製造假金器成了當地支柱產業,也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這些假金器的外觀造型、比重完全是模模擬金器來設計製造的。因此,當這些「工藝品」被一部分人大量收購後,就成了一種行騙道具。假金器製造商儘可能地達到一種以假亂真的效果,否則就沒有銷路,他們彼此之間形成一種默契的配合。
警方調查後還發現,當地還活躍著另外一群人,為騙子們提供「情報」。這夥人的具體任務就是到全國各大城市,專門負責收集「鐵板」,即印刷廠裡製作名片的印刷母板,由此獲取企業老總、社會活動家的聯繫方式。他們一般將收購來的「鐵板」依照名片的「含金量」不同,標上不同價格作為「聯絡資源」出售給最終實施詐騙的團夥。
而詐騙團夥就根據「鐵板」上的資料,挨個打電話聯繫名片主人。有聯繫價值的,再由專人聯繫見面,實施犯罪。
據警方偵查,在何某的家鄉,已經形成了一個「古董金器詐騙」的「產業」。「從生產假金器、物色被害人、實施詐騙等,都由專人分工完成。」警方表示,目前,以這種形式為主要作案手段的犯罪活動,其蹤跡已遍佈全國。目前各地已發生了多起作案手法類似的詐騙案件,涉案金額超過數千萬。
警方分析說,一些人受騙的原因一是太過輕信,二是不懂法。根據規定,古墓葬屬於不可移動文物,歸國家所有,即使是在建設工程中無意發現,也必須報告文物行政部門,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哄搶、私分、藏匿。因此,騙子們編織的謊言本身就是海市蜃樓,如果被捲入其中的每個人都能夠繃緊法律這根弦,再美的謊言也無法矇蔽雙眼。
- 關鍵字搜索:
- 加籍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