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白留下的大量詩篇中可以清晰地知道,李白的一生遊歷了大半個中國,在大、中、小學文科的教學中,許多好奇的學生都會提出同樣一個話題:李白的差旅費源自於何方?對此史學、文學工作者在有限的資料中,進行了十分艱辛的探尋,並提出了以下觀點。
其一說:李白是一個成功的商人。認為李白的故鄉劍南道綿州昌明縣是著名的鹽鐵產地,李白與其父李客是販運鹽鐵的商人,後來李白因生意的原因,又一度長期滯留於出產銀銅的安徽秋浦(今安徽貴池),擁有萬貫家財的李白,憑其雄厚的資產,不僅可以蔑視王侯,視官位如糞土,漫遊天下更是他人生的一大嗜好,在享受高檔美酒佳釀、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創作了大量優美的浪漫詩篇,其主要的原因是李白有錢。
鑒於李白經營銅鐵貿易,他也熟知冶銅煉鐵的工藝,在李白的詩中有大量關於煉丹的描寫,這是他商業生活在詩中的反映。
郭沫若在他的《李白與杜甫》一書中,也同樣認為李白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並根據李白的《萬憤詞投魏郎中》一詩中「兄九江兮弟三峽」,推斷李白的兄在九江,弟在三峽坐莊經營,把故鄉巴蜀的物產倒賣到吳楚,又把吳楚的物產例賣到巴蜀,從中牟取暴利,生意十分紅火,李白的旅遊費是其兄弟提供的,李白也不時地幫助兄弟二人在生意場上客串一下。
其二說:李白是一個與商業有密切聯繫的中小地主。認為李白在其詩中自稱「混游漁商」、「窮與鮑生賈」,可見李白遊歷的地方大多是商業重地,詩中還帶有十分鮮明的市民特徵,由此可以推斷李白應該是一位與商業密切聯繫的中小地主。他遊遍大半個中國,自然也就有充余的資金了。
其三說:李白以個人婚姻為致富的捷徑,加上他自己的名人效應。
1985年學者余冠英提出李白差旅費來源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李白娶了唐高宗時宰相許圉的孫女為妻,許家的家財使李白沾了大光,一夜之間李白便實現了脫貧致富;後來李白又娶了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家也是當時的巨富,可見李白分別娶了兩位宰相的孫女,李白不想發財都不成,(加上官場又不適合李白混下去。)有了巨額家財後,李白不去旅遊一把,浪漫一下,李白要這麼多錢幹什麼呢?
第二個因素是名人效應。李白在皇帝身邊受到了各種封賞,一時間名震華夏,邀李白寫稿子的當然會給他一大筆報酬,賜詩給地方官吏,李白也有不少收入,加上皇帝的賞賜,李白過悠閑的生活是綽綽有餘的,李白游名山大川時,還在沿途得到了不少朋友及崇拜者的饋賜,李白當然不會為差旅費而發愁了。
其四說:時人對李白的敬重以及朋友的幫助接濟。
此種觀點對上述三種觀點進行了徹底的否定,認為都是對李白詩中個別詩句的胡亂聯繫,按個人意願想當然地提出了幾種不可能的設想,犯下了斷章取義的毛病,此觀點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李白省吃儉用,節衣縮食,攢足了外出旅遊的費用,後來一路游下來,錢花光了,李白就靠其聲望,利用名人的身份,靠朋友幫助,最終完成了全部的旅程的。此說雖然否定了前三種說法,自認為是真理之言,如果你瞭解一下與李白同時代杜甫的遭遇後,李白靠人幫助之說也就很難成立了,杜甫有「詩聖」之尊,他的詩被尊為「詩史」,與李白齊名於天下,杜甫別說是旅遊,就是生活已十分艱辛,一生飽受苦難,59歲時死於輾轉漂泊途中,為什麼就沒有人幫助杜甫度過一個個生活上的難關呢?
其五說:是靠詩作的稿費。不少人認為李白的詩名揚天下,寫出來後寄給刊物的編輯部,一定會得到不少的稿費,憑此旅遊就能順利進行。但在唐代詩作的「發表」不像今天。那時「發表」詩作的方式有以下幾種方式:呈示寄贈,這是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把好的詩贈送給別人或當面直接向友人吟誦。投給名流,讀書人為了獲取名譽,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獻給名流,以便廣為流傳,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即席創作。在王公大臣及各種宴席上直接創作,以求威名遠揚。牆壁題詩。唐代公共場合的牆柱上也是詩作發表的「園地」。還有的把寫好的詩放進一個大瓢裡,放進河流裡任其漂流,讓更多人能讀到,那時也有詩人自己出資進行雕版印刷的,但印數十分少,也難以廣泛傳播,總之李白靠稿費旅遊的說法是十分荒誕的。
各種觀點各執一詞,到底哪種觀點是對的,還有待文史研究者精心考究,或許還有其它別的說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其一說:李白是一個成功的商人。認為李白的故鄉劍南道綿州昌明縣是著名的鹽鐵產地,李白與其父李客是販運鹽鐵的商人,後來李白因生意的原因,又一度長期滯留於出產銀銅的安徽秋浦(今安徽貴池),擁有萬貫家財的李白,憑其雄厚的資產,不僅可以蔑視王侯,視官位如糞土,漫遊天下更是他人生的一大嗜好,在享受高檔美酒佳釀、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創作了大量優美的浪漫詩篇,其主要的原因是李白有錢。
鑒於李白經營銅鐵貿易,他也熟知冶銅煉鐵的工藝,在李白的詩中有大量關於煉丹的描寫,這是他商業生活在詩中的反映。
郭沫若在他的《李白與杜甫》一書中,也同樣認為李白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並根據李白的《萬憤詞投魏郎中》一詩中「兄九江兮弟三峽」,推斷李白的兄在九江,弟在三峽坐莊經營,把故鄉巴蜀的物產倒賣到吳楚,又把吳楚的物產例賣到巴蜀,從中牟取暴利,生意十分紅火,李白的旅遊費是其兄弟提供的,李白也不時地幫助兄弟二人在生意場上客串一下。
其二說:李白是一個與商業有密切聯繫的中小地主。認為李白在其詩中自稱「混游漁商」、「窮與鮑生賈」,可見李白遊歷的地方大多是商業重地,詩中還帶有十分鮮明的市民特徵,由此可以推斷李白應該是一位與商業密切聯繫的中小地主。他遊遍大半個中國,自然也就有充余的資金了。
其三說:李白以個人婚姻為致富的捷徑,加上他自己的名人效應。
1985年學者余冠英提出李白差旅費來源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李白娶了唐高宗時宰相許圉的孫女為妻,許家的家財使李白沾了大光,一夜之間李白便實現了脫貧致富;後來李白又娶了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家也是當時的巨富,可見李白分別娶了兩位宰相的孫女,李白不想發財都不成,(加上官場又不適合李白混下去。)有了巨額家財後,李白不去旅遊一把,浪漫一下,李白要這麼多錢幹什麼呢?
第二個因素是名人效應。李白在皇帝身邊受到了各種封賞,一時間名震華夏,邀李白寫稿子的當然會給他一大筆報酬,賜詩給地方官吏,李白也有不少收入,加上皇帝的賞賜,李白過悠閑的生活是綽綽有餘的,李白游名山大川時,還在沿途得到了不少朋友及崇拜者的饋賜,李白當然不會為差旅費而發愁了。
其四說:時人對李白的敬重以及朋友的幫助接濟。
此種觀點對上述三種觀點進行了徹底的否定,認為都是對李白詩中個別詩句的胡亂聯繫,按個人意願想當然地提出了幾種不可能的設想,犯下了斷章取義的毛病,此觀點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李白省吃儉用,節衣縮食,攢足了外出旅遊的費用,後來一路游下來,錢花光了,李白就靠其聲望,利用名人的身份,靠朋友幫助,最終完成了全部的旅程的。此說雖然否定了前三種說法,自認為是真理之言,如果你瞭解一下與李白同時代杜甫的遭遇後,李白靠人幫助之說也就很難成立了,杜甫有「詩聖」之尊,他的詩被尊為「詩史」,與李白齊名於天下,杜甫別說是旅遊,就是生活已十分艱辛,一生飽受苦難,59歲時死於輾轉漂泊途中,為什麼就沒有人幫助杜甫度過一個個生活上的難關呢?
其五說:是靠詩作的稿費。不少人認為李白的詩名揚天下,寫出來後寄給刊物的編輯部,一定會得到不少的稿費,憑此旅遊就能順利進行。但在唐代詩作的「發表」不像今天。那時「發表」詩作的方式有以下幾種方式:呈示寄贈,這是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把好的詩贈送給別人或當面直接向友人吟誦。投給名流,讀書人為了獲取名譽,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獻給名流,以便廣為流傳,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即席創作。在王公大臣及各種宴席上直接創作,以求威名遠揚。牆壁題詩。唐代公共場合的牆柱上也是詩作發表的「園地」。還有的把寫好的詩放進一個大瓢裡,放進河流裡任其漂流,讓更多人能讀到,那時也有詩人自己出資進行雕版印刷的,但印數十分少,也難以廣泛傳播,總之李白靠稿費旅遊的說法是十分荒誕的。
各種觀點各執一詞,到底哪種觀點是對的,還有待文史研究者精心考究,或許還有其它別的說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李白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