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電視劇《圍城》,不少人看過,同名的小說看的人就少了,原作者錢鐘書先生談哲學、談黑格爾知者更少。
偶見《國學網》上一篇錢老談及黑格爾的文字,很有意思。
老子《道德經》中有句話:「反者,道之動。」(見於王弼注本40章頭一句)是文言,說白了,就是:向反面轉化是道的發展規律,是道的動態。
學貫中西的學者錢鐘書先生指出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就是從老子這句話衍生,與「反者,道之動。」同理。(錢鐘書先生的原話:「數十百言,均老子一句話之衍義;黑格爾所謂之否定之否定,理無二致。」)
對老子這句話,歷代註解者:王弼、河上公、吳澄等人都沒做深入解釋,至多不過說老子的話都是反理,與世間常理相反。
而黑格爾先生注意到了這個「動」字,尤其是「反」字的深邃內涵,也和錢老先生一樣,兩位學者都察覺到「反者,道之動。」的圖解或形象應該是環形的園(黑格爾的原話:「矛盾是一切事物發展的最終動力與生機;辯證法的形式是園,可以象徵為圓形,起點和終點相互銜接而無縫隙,向前進行也就是返回原處;道的真面目體現在循著圓形軌道返歸本原;思維的運動也是一樣,循著圓形作迴旋的運行。」)
錢老分析說:
「反者,道之動,」中的「反」字融合、貫通著兩個含義,也就是黑格爾常用的正—反—合,這個返對於「反」是違反,而對於正卻是回返,與黑格爾所謂否定之否定理無二致。
其實老子的話都是在解釋中華文化之源:伏羲氏所得的太極圖形,是用文字演繹其圖畫思維。太極的外形是滴溜溜的圓,因此從任何一點出發,都會先走到對面(即反面,西人叫作否定)由對面再往前行又會復歸,返回到原地。(中國人叫做「合」,黑格爾把這叫作第二次否定,對「反面」的否定, 叫作否定之否定)。
譬如人在沙漠中嚴格的照直向前進,最終還會走向原地,不過轉了一個大圈而已,經過了對出發點的否定(因位置是在出發點的圓的對面)再往前走又否定了這個位置,回到出發的原地,也就是「否定之否定」。
黑格爾氏也是晚年才達到這樣高深的認識,大器晚成,30歲任教於耶拿大學,54歲被任命於柏林大學校長,他的哲學才被普魯士國家認定為欽定學說。
從十六世紀《道德經》經傳教士傳入歐洲到黑格爾那個時代已有十七種歐洲不同民族語言的譯本,在德國經過了三百多年,有80多種不同譯著,700多種專題研究論著,第一代如飢似渴的瞭解中華文化的人,如萊布尼茲(1648—1716)是有多種學科成就的思想家,是與牛頓各自獨立發明微積分的大數學家,對老子的辯證法做過深入地研究與論述;第二代傳承者努曼伊爾.康德(1724—1804)論述更為全面,成為辯證法在德國的奠基者與承前啟後的德國大哲學家,到了格奧爾格.威廉.弗裡德力赫.黑格爾這一代,與黑格兒同時的,或以前或以後的老子崇拜者還有尼採、海德格爾、叔本華等人以及法國作家伏爾泰、羅曼.羅蘭,英國的哲學史家羅素及科學史家李約瑟等諸多學者,經過三代歐洲精英的研究與消化,已有了充分的學術資源作黑格爾思辨馳騁的沃野。
黑格爾以絕對精神為世界的本原,經過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而復歸於黑格爾思辨自身,是一個園的大循環。
老子所以為歐洲思想界所接受也是因相反而相成。歐洲自文藝復興以來三百多年積極進取的現代文明接觸到了以老子為代表的消極退隱的思想 文化,其辯證環形的邏輯與西方傳統的線性的形式邏輯不僅不同而且相反,神秘而又深邃。經過萊布尼茲、康德,最後黑格爾集大成的哲學問世。大鐘難鳴而大器晚成。其理論之新奇,思維之新穎,思索之大膽,邏輯之深邃,發揮之動人,幾乎迷住了一切邁過大學門坎的年輕人,包括1957年著名的北京大學右派大學生譚天榮。
而錢鐘書是五千年中華文明最後一批讀書人,留學歐洲,學貫中西,擅長語言與思想,故能融會貫通老子與黑格爾。
黑格爾式論述其思想體系與其中每一命題都是:
正————反————合 的思序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絕對精神——自然社會——黑格爾哲學
(世界本原)—(異化)——(復歸)
對於《道德經》四十二章(王弼注本)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黑格爾作了大膽的發揮:
道生一, ——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有生於無 —— 陰與陽 —— 合 —— 化生萬物
絕對精神 —— 矛於盾 —— 統一 —— 化為萬物
理解黑格爾者,錢鐘書先生也。
學者不見得對什麼都明白,但錢老在黑格爾與老子的思想淵上,看得是透徹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偶見《國學網》上一篇錢老談及黑格爾的文字,很有意思。
老子《道德經》中有句話:「反者,道之動。」(見於王弼注本40章頭一句)是文言,說白了,就是:向反面轉化是道的發展規律,是道的動態。
學貫中西的學者錢鐘書先生指出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就是從老子這句話衍生,與「反者,道之動。」同理。(錢鐘書先生的原話:「數十百言,均老子一句話之衍義;黑格爾所謂之否定之否定,理無二致。」)
對老子這句話,歷代註解者:王弼、河上公、吳澄等人都沒做深入解釋,至多不過說老子的話都是反理,與世間常理相反。
而黑格爾先生注意到了這個「動」字,尤其是「反」字的深邃內涵,也和錢老先生一樣,兩位學者都察覺到「反者,道之動。」的圖解或形象應該是環形的園(黑格爾的原話:「矛盾是一切事物發展的最終動力與生機;辯證法的形式是園,可以象徵為圓形,起點和終點相互銜接而無縫隙,向前進行也就是返回原處;道的真面目體現在循著圓形軌道返歸本原;思維的運動也是一樣,循著圓形作迴旋的運行。」)
錢老分析說:
「反者,道之動,」中的「反」字融合、貫通著兩個含義,也就是黑格爾常用的正—反—合,這個返對於「反」是違反,而對於正卻是回返,與黑格爾所謂否定之否定理無二致。
其實老子的話都是在解釋中華文化之源:伏羲氏所得的太極圖形,是用文字演繹其圖畫思維。太極的外形是滴溜溜的圓,因此從任何一點出發,都會先走到對面(即反面,西人叫作否定)由對面再往前行又會復歸,返回到原地。(中國人叫做「合」,黑格爾把這叫作第二次否定,對「反面」的否定, 叫作否定之否定)。
譬如人在沙漠中嚴格的照直向前進,最終還會走向原地,不過轉了一個大圈而已,經過了對出發點的否定(因位置是在出發點的圓的對面)再往前走又否定了這個位置,回到出發的原地,也就是「否定之否定」。
黑格爾氏也是晚年才達到這樣高深的認識,大器晚成,30歲任教於耶拿大學,54歲被任命於柏林大學校長,他的哲學才被普魯士國家認定為欽定學說。
從十六世紀《道德經》經傳教士傳入歐洲到黑格爾那個時代已有十七種歐洲不同民族語言的譯本,在德國經過了三百多年,有80多種不同譯著,700多種專題研究論著,第一代如飢似渴的瞭解中華文化的人,如萊布尼茲(1648—1716)是有多種學科成就的思想家,是與牛頓各自獨立發明微積分的大數學家,對老子的辯證法做過深入地研究與論述;第二代傳承者努曼伊爾.康德(1724—1804)論述更為全面,成為辯證法在德國的奠基者與承前啟後的德國大哲學家,到了格奧爾格.威廉.弗裡德力赫.黑格爾這一代,與黑格兒同時的,或以前或以後的老子崇拜者還有尼採、海德格爾、叔本華等人以及法國作家伏爾泰、羅曼.羅蘭,英國的哲學史家羅素及科學史家李約瑟等諸多學者,經過三代歐洲精英的研究與消化,已有了充分的學術資源作黑格爾思辨馳騁的沃野。
黑格爾以絕對精神為世界的本原,經過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而復歸於黑格爾思辨自身,是一個園的大循環。
老子所以為歐洲思想界所接受也是因相反而相成。歐洲自文藝復興以來三百多年積極進取的現代文明接觸到了以老子為代表的消極退隱的思想 文化,其辯證環形的邏輯與西方傳統的線性的形式邏輯不僅不同而且相反,神秘而又深邃。經過萊布尼茲、康德,最後黑格爾集大成的哲學問世。大鐘難鳴而大器晚成。其理論之新奇,思維之新穎,思索之大膽,邏輯之深邃,發揮之動人,幾乎迷住了一切邁過大學門坎的年輕人,包括1957年著名的北京大學右派大學生譚天榮。
而錢鐘書是五千年中華文明最後一批讀書人,留學歐洲,學貫中西,擅長語言與思想,故能融會貫通老子與黑格爾。
黑格爾式論述其思想體系與其中每一命題都是:
正————反————合 的思序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絕對精神——自然社會——黑格爾哲學
(世界本原)—(異化)——(復歸)
對於《道德經》四十二章(王弼注本)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黑格爾作了大膽的發揮:
道生一, ——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有生於無 —— 陰與陽 —— 合 —— 化生萬物
絕對精神 —— 矛於盾 —— 統一 —— 化為萬物
理解黑格爾者,錢鐘書先生也。
學者不見得對什麼都明白,但錢老在黑格爾與老子的思想淵上,看得是透徹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今鐘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