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次貸危機全球股市大跌 中國急否認損失數億

道指續跌六日 美央行再注資

美國次級按揭信貸危機的陰影繼續籠罩全球股市。週四(16日)全球股市暴跌,紐約道指開市僅三小時便下跌了300點,不過收盤時補回大部分跌幅,收報12,845.78點,這是道指連續第六日下跌。

歐洲、亞洲股市收盤元氣大傷,倫敦金融時報指數週四(16日)跌破6,000點關口,收盤報5858.90點,跌幅為4.10%。這是金融時報指數自從2003年3月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從東京到雪梨,從香港到孟買,股市一片慘綠,無一倖免。香港恆生指數在週四(16日)下午3時15分已跌4%,報20,468.14點。連平日與世界股市聯繫並不緊密的中國股市也受到影響,上證綜合指數週四(16日)跌幅超過2%。東京日經225指數跌破16,000點大關,這是去年11月以來首次。最後以下跌327.12或1.99%收市,報16148.49。

8月16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兩次操作,先投入50億美元,隨後大幅加碼投入 120億美元,總計投入170億美元,以緩和房貸市場疑慮引發的信用危機。在過去一週,美聯儲局向金融體系共注資了880億美元,而歐洲中央銀行也投入了 2,110億歐元(2,832億美元)。多國央行出手干預,目的是為了恢復股市的穩定與投資者的信心,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奏效。

分析指出,最近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出現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股市跌勢,短期內不會逆轉。美國財長保爾森在接受財經雜誌《財富》訪問時稱,全球經濟足以抵禦市場的波動,但預期目前的崩緊情況會維持一段時間,相信會有更多不利的消息曝光。

分析估損失達1,500億美元

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國信貸危機蔓延到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包括法國巴黎銀行在內的歐洲銀行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日本最大的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說,與美國房貸市場有關的投資損失估算為50億日元。澳大利亞的對沖基金「基本資本」(Basis Capital)8月14日說,由於信貸的進一步惡化,它的一個基金與美國次級房貸市場危機有關的損失可能會超過80%。

據經濟諮詢機構「環球透視」負責金融經濟學的貝修恩博士估計,這次損失會達到1,500億到2,000億美元。


美國次級按揭信貸危機的陰影繼續籠罩全球股市。週四((16日)全球股市暴跌,紐約道指開市僅三小時便下跌了300點。16日是道指連續第六日跌市。(法新社)

中國損失數億美元 官方急否認

據報導,涉足美國房貸證券千億美元投資的中國金融機構損失了6至7億美元,但是中國官方銀行近日齊聲否認其遭受了巨額損失。

在投資美國房貸的六家中國的銀行中,中國銀行是最大買家。消息人士指出,至去年底為止,中行持有價值901億美元的美國債券。

據中國《證券市場週刊》日前報導,香港業內人士估計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衝擊下,中國六家上市銀行今年將面臨約6億4665萬美元的損失。其中,中國銀行損失高達5億808萬美元,佔全年稅前利潤的4.5%。

不過,中國各大銀行否膂b其遭受巨額損失。中行發言人稱「不清楚這些數據由何而來」,中行副行長朱民日前強調,該行投資次級資產僅數十億美元,預計損失約為數百萬美元。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8月13日在香港表示,招行有關美國次級 的投資已於危機前獲利平倉,並不存在有關媒體報導的「在美國次級債危機中招行虧損額達1.03億」這一事實。

中國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也向媒體表示,各自銀行所持的次級按揭債券數量不多,不會影響該行利潤。交通銀行網站聲明表示,交通銀行(包括其海外分支機構)沒有購買過美國次級按揭債券。

美國財政部資料顯示,中國金融機構到2006年6月為止的年度內,投資美國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的金額達1075億美元,較2005年同期增長了近一倍,而且佔了亞洲國家投資的近一半。

美房市重挫 銷售創新低

由於次級房貸問題引發的信用危機,導致銀行、房貸抵押貸款業者與其他金融公司緊縮借貸標準。

近幾個月來,美國房市受挫,再加上房地產贖回權取消狀況激增,迫使數十家貸款業者被迫歇業。全美最大的抵押貸款服務商「全國金融」(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股市代號 CFC)的股價也大跌。

房地產行業機構近日稱,受次貸危及影響,8月份房建商們的信心指數、以及第二季度美國41個州的房屋銷售,創下了16年來新低。同時,全美三分之一城市中的房價下跌。

據威廉亚洲官网 公布的消息,美國七月新屋動工按年率計為138.1萬間,低於預期的140.5萬,跌6.1%,是十年多以來新低。第二季度現有住房銷售按年銷售率計算為591萬棟,比去年同期的663萬棟降低11%。在全國範圍內,房屋中間價位降低1.5%,從227,100美元降至223,800美元。

不過,經濟諮詢機構環球透視貝修恩博士指出,儘管房屋價格出現下跌,但是這些房屋都是實實在在的資產。他說,目前的危機主要是一個短期的市場動盪。從長遠來看,投資人的損失看起來不會像現在那樣嚴重。(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