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認為,俄國人和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中一些關鍵詞義有不少誤譯誤讀,這使得一些人借馬克思學說影響人類共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據《德國之聲》資深記者史明介紹,典型的例子有兩個。
比如"無產階級",馬克思著作中這一詞的德文原意並非是"沒有財產的人們",而是指"沒有財產佔有權的人們",但財產權有三涵意:一是佔有權,二是支配
權,三是受益權。"沒有財產佔有權的人們",可以通過租賃獲得"支配權",沒有"沒有財產佔有權和支配權的人們",還可以得到"受益權"。如他人擁有的
商鋪,你雖無佔有權和支配權,卻可以通過在其中購買商品而獲得"受益權"。這就說明,"沒有財產佔有權的人們"並非等於"一無所有",他們可以通過"支
配權"和"受益權"而與擁有"財產佔有權的人們"進行利益共享共生。但是一旦翻譯成"無產階級"("沒有財產的人們"),誤導為"無產者在鬥爭中只會失
去鎖鏈",則會迷惑許多不明真相的人與"有財產佔有權的人們"世代為敵,人類世界便會永遠在無休止的嫉妒、怨恨、仇恨中相互專制。
再如"資產階級",馬克思著作中這一詞的德文原意也並非是指"有產階級",而是指與貴族階級相對的"市民階層","市民階層"者含有"有財產佔有權的人
們",但也包括許多"沒有財產佔有權的人們",他們的根本特色只是"非貴族"。"市民階層"組成的"市民社會",是現代民主共生社會的中流砥柱。將馬克
思的"市民階層"誤譯為"資產階級",就誤導人們仇恨資本與"有財產佔有權的人們",而忽視了對"市民社會"的發展建設。沒有制約抗衡解構特權貴族專制
的"市民社會",就不會有真正的民主共生社會。
可以說,一個世紀來世界上許多你死我活的鬥爭悲劇,皆因一些人有意或無意地對馬克思主義中一些關鍵詞義進行了至今不悔改的誤譯誤讀。德國人自從將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詞的馬克思德文本意重新解讀詮釋後,幾十年來沒有發生一起全國性大罷工,德國勞資雙方的關係如今可說世界上最和諧的。
節選自「從德國看香港,無限悲憫
--香港回歸十年大倒退隨感」
- 關鍵字搜索:
- 馬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