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官員至此下馬」





在橋山頂上距離黃帝陵200米遠的路旁,立著一座長形石碑。上面寫有「武官員至此下馬」八個字。中國古代不論大小文武官員,到此必須下馬。這一規定體現了後輩對祖先的崇敬。到了現代,人們都以車代馬,但所有大小車輛,到此仍主動停車,人們都下車後步行到黃帝陵祭奠瞻仰。
關於這塊石碑的來歷,有個故事:當地曾有一個史知府的兒子,名叫史可霍,他不務正業,經常騎馬射箭,偷雞摸狗,調戲民女,民憤極大,因此,眾人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死可惡」。有一年,「死可惡」帶著一群惡奴來到橋山打獵,一群梅花鹿逃奔到橋山頂上的柏樹林時,躲藏起來。「死可惡」領著惡奴們追進橋山柏樹林,用箭亂射。「死可惡」單人匹馬衝進了陵園區。看守陵園的姬老童,雖然已經年過六旬,卻童顏鶴髮,功夫超人。他一見有人騎馬闖進陵園,大喝一聲:「哪裡狂徒如此無禮,竟敢在黃帝陵園捕殺鹿群!」說著,一個箭步向前,抓住馬的韁繩。「死可惡」一看是個老頭,在馬上冷笑一聲說:「老爺我名叫史可霍,史知府就是我的父親,我就要在這裡射鹿打獵,看誰敢管!」一句話惹惱了姬老童,他一拳就將「死可惡」打下馬來。「死可惡」從地上爬起來,扑向姬老童。姬老童將左腿輕輕一掃,「死可惡」又跌了個「豬啃地」,把兩顆門牙全碰掉了。姬老童又踢了兩腳,把「死可惡」踢得連哭帶叫,跪在地上不斷求饒」。「死可惡」連忙爬起,牽馬下山。隨行惡奴們也都灰溜溜地跟著走了。
再說,史知府聽說兒子史可霍被打,還碰掉了兩顆門牙,哪裡罷休,他立即寫信要求中部縣令嚴加懲辦姬老童。中部縣令名叫包步平,秀才出身,很有學問,因他剛直不阿,清廉公正,被人稱作「包不平」。他看史知府的信後,冷笑一聲,提筆寫道:

黃帝功德厚,子孫豈敢忘。
縱子作惡端,騎馬闖陵園。
祖先未降罪,史府欺縣官。
軒轅英靈在,吾來把案斷。

包步平沒有屈服於史知府的壓力,連夜給泰定帝寫一份奏章,連同史知府寫給他的信件,一併呈報聖上,泰定帝一看他的奏章,十分生氣,立即降旨將史知府革職,命包步平嚴辦史可霍,並賜給中部縣令三種特權:一、對破壞黃帝陵園的林木、建築等的一切歹徙,查明事實後不必上報,縣令有權就地正法,二、如有緊急公事,縣令可越級直接上書皇帝;三、凡巡撫以下官員前來祭黃陵,縣令不再出城迎送。泰定帝怕他的聖旨執行不力,又於泰定二年,親自頒發了保護黃帝陵、廟的法令,其中規定:「不畏公法之人,又有玩徒之輩,潑皮歹人。損壞樹林建築,如有違犯之人,許諸人捉拿到官,痛行斷罪……」這座石碑至今還保存在軒轅廟碑林裡。到了明太祖洪武年間,皇帝朱元璋沿用元朝泰定帝規定:把中部縣令由七品官升至五品官,以便處理一些來不及上報的案件。此外,又在橋山頂上專門立了「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石碑,以便提醒前來謁陵拜祖的人,在祖先陵前一定要莊重嚴肅。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