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美國40歲女登山家弗朗西絲·阿森蒂夫成了第一個不帶輔助氧氣登上珠峰的美國女性,然而她在下山途中卻因缺氧虛脫倒在了珠峰下244米處的地方,當時發現了她的南非登山家伊安·沃達爾由於沒有將她活著救下山,多年來一直背著「見死不救」的惡名,飽受人們的譴責。9年來,弗朗西絲的遺體仍然留在原來的地方,成了後來登山者的醒目「路標」。日前,當年被迫放棄拯救弗朗西絲的探險家沃達爾決定重返珠峰,將弗朗西絲的遺體進行埋葬,讓她獲得一些應有的尊嚴。
女登山家喪生珠峰前 哀求:「請不要扔下我」
1998年5月,美國科羅拉多州特魯賴德市40歲女登山家弗朗西絲·阿森蒂夫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成了第一個不帶輔助氧氣設備登上珠峰的美國女性。弗朗西絲是和俄羅斯丈夫謝爾蓋·阿森蒂夫一起攀上珠峰的,然而當他們下山時,弗朗西絲卻因缺氧在距峰頂244米遠的地方發生了虛脫,倒在了雪地上。丈夫阿森蒂夫在妻子身邊留了一會兒,隨後顯然試圖獨自下山求救,但他卻再也沒有被人發現,阿森蒂夫可能滑下了陡峭的冰架,喪身在了珠峰下面的未知溝壑中。
當時,生於英國的南非登山家伊安·沃達爾正帶著他的登山小組試圖征服珠峰,他和登山伴侶凱茜·奧多德正好路過了弗朗西絲的身邊。當時弗朗西絲仍未死亡,沃達爾發現她還活著後,曾試圖搶救她。然而他和凱茜知道,在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和嚴酷環境中,他們不可能將弗朗西絲活著救下山;而放棄弗朗西絲繼續登頂,他們也做不出來;於是他們自欺欺人地決定放棄登峰,下山到基地營「搬救兵」。雖然沃達爾心中清楚,弗朗西絲不可能活著等到救兵到來,他們將她獨自留下的行為就如同留著她等死。當他們將弗朗西絲丟棄在雪峰上時,她已經幾乎說不出話來,但她仍用最後的聲音哀求說:「不要扔下我,請不要扔下我。」
遺體被棄珠峰冷凍9年 成了觸目驚心的「路標」
第二天早晨,當另一組登山隊再次經過弗朗西絲身邊時,她已經停止了最後的呼吸。沒有人能夠幫助她,即使將她失去生命的屍體抬下珠峰北坡,仍然是一件太過危險的事情,因為北坡山勢陡峭,岩石鬆動很不穩定。
在接下來的9年時間中,弗朗西絲冰凍的遺體就一直留在了珠峰下面海拔8600米高的地方,成了一個觸目驚心的「路標」。後來採取同一路線攀登珠峰的登山者們,都能夠看到她紫色的登山服,醒目地暴露在白色的積雪上。
登山家當年「見死不救」 飽受眾人譴責
沃達爾和凱茜將弗朗西絲留在珠峰上等死的行為,引來了排山倒海般的譴責聲。當時人們紛紛譴責沃達爾「見死不救」,才導致弗朗西絲魂斷珠峰。但沃達爾辯護稱,他當時不可能救活她的性命。沃達爾說:「你只能做你當時能夠做的事情,你不能活在後見之明中。不幸的是,在我們活著的這個社會中,你不能發生事故,否則總有某個人必須受到責備。」
沃達爾的登山伴侶凱茜後來成了他的妻子,凱茜曾經撰寫了一本講述她攀登珠峰經歷的自傳,凱茜說:「任何人在像珠穆朗瑪峰這樣陡峭和遙遠的山上保持靜止狀態,那麼他就可能死亡。我有很多登山朋友都再也沒有活著回來,但我從來沒有親眼看到他們死去。第二天早晨,當另一組登山隊經過她(弗朗西絲)身邊時,她已經死亡。」
相隔9年再登珠峰 登山家計畫安葬遇難者
弗朗西絲喪身珠峰的悲劇始終折磨著沃達爾的心,儘管他認為自己並沒責任。9年後的今天,現年50歲的沃達爾決定重返珠峰,將弗朗西絲好好安葬在雪峰上,讓她獲得一些應有的尊嚴。
如今,沃達爾已經抵達珠峰北坡5180米處的一個營地,沃達爾通過衛星電話對記者說:「這是我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而不是感到有義務做的事。1999 年,當我們一年後再登珠峰時,我們下山時看到她的遺體仍留在原來的地方,我真的感到有點震驚,我知道她將永遠以那個姿勢留在那個地方。我希望有人最後能為她做點事情,然而,那些挑戰珠峰的登山者不可能花費寶貴的時間和工作量去埋葬一具遺體,所以我決定發起一項專門的探險任務,去埋葬這些喪身珠峰的人。這也將可能是我的最後一次珠峰探險。」
沃達爾的妻子凱茜並沒有參加這支珠峰葬禮探險隊,但她說:「弗朗西絲的狀態顯然缺乏人類的尊嚴,她就像是山上的一個路標,你經過弗朗西絲的遺體身邊,然後繞道而去,這對任何人都不是一個好感受。」
將身裹美國國旗 葬於珠峰石塚
據悉,沃達爾計畫用美國國旗裹住弗朗西絲的遺體,埋葬在她曾經征服過的珠峰附近,他將用大大小小的石塊覆蓋住她的遺體,為她建一座石塚。然後,沃達爾將在弗朗西絲的墓邊致辭,表示他總算稍微實現了他和登山伴侶凱茜·奧多德當初對她留下的承諾:儘可能地為她做每一件事。
沃達爾稱,除了弗朗西絲的遺體外,他們還將力求埋葬另外兩名登山遇難者的遺體。一個是印度登山者,他於1996年死於一場風暴中;另一人是英國北約克郡 34歲登山家戴維·夏普,他在去年5月登上珠峰,卻在獨自下山途中缺氧而死。在一次探險任務中同時埋葬3具遇難者遺體,不僅要看天氣是否允許,還得看沃達爾和兩名夏爾巴人嚮導是否具有完成這項艱鉅任務的龐大毅力。沃達爾說:「看到遇難者的遺體留在山坡上,對其他登山者、遇難者家人都不太好。這次任務將充滿危險,在8600米高的地方,任何不測隨時都可能出現。然而我認為,通過幫助其他人來為自己的探險事業畫上句號,要比再追求另一個登頂記錄來得更好。」 来源:
女登山家喪生珠峰前 哀求:「請不要扔下我」
1998年5月,美國科羅拉多州特魯賴德市40歲女登山家弗朗西絲·阿森蒂夫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成了第一個不帶輔助氧氣設備登上珠峰的美國女性。弗朗西絲是和俄羅斯丈夫謝爾蓋·阿森蒂夫一起攀上珠峰的,然而當他們下山時,弗朗西絲卻因缺氧在距峰頂244米遠的地方發生了虛脫,倒在了雪地上。丈夫阿森蒂夫在妻子身邊留了一會兒,隨後顯然試圖獨自下山求救,但他卻再也沒有被人發現,阿森蒂夫可能滑下了陡峭的冰架,喪身在了珠峰下面的未知溝壑中。
當時,生於英國的南非登山家伊安·沃達爾正帶著他的登山小組試圖征服珠峰,他和登山伴侶凱茜·奧多德正好路過了弗朗西絲的身邊。當時弗朗西絲仍未死亡,沃達爾發現她還活著後,曾試圖搶救她。然而他和凱茜知道,在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和嚴酷環境中,他們不可能將弗朗西絲活著救下山;而放棄弗朗西絲繼續登頂,他們也做不出來;於是他們自欺欺人地決定放棄登峰,下山到基地營「搬救兵」。雖然沃達爾心中清楚,弗朗西絲不可能活著等到救兵到來,他們將她獨自留下的行為就如同留著她等死。當他們將弗朗西絲丟棄在雪峰上時,她已經幾乎說不出話來,但她仍用最後的聲音哀求說:「不要扔下我,請不要扔下我。」
遺體被棄珠峰冷凍9年 成了觸目驚心的「路標」
第二天早晨,當另一組登山隊再次經過弗朗西絲身邊時,她已經停止了最後的呼吸。沒有人能夠幫助她,即使將她失去生命的屍體抬下珠峰北坡,仍然是一件太過危險的事情,因為北坡山勢陡峭,岩石鬆動很不穩定。
在接下來的9年時間中,弗朗西絲冰凍的遺體就一直留在了珠峰下面海拔8600米高的地方,成了一個觸目驚心的「路標」。後來採取同一路線攀登珠峰的登山者們,都能夠看到她紫色的登山服,醒目地暴露在白色的積雪上。
登山家當年「見死不救」 飽受眾人譴責
沃達爾和凱茜將弗朗西絲留在珠峰上等死的行為,引來了排山倒海般的譴責聲。當時人們紛紛譴責沃達爾「見死不救」,才導致弗朗西絲魂斷珠峰。但沃達爾辯護稱,他當時不可能救活她的性命。沃達爾說:「你只能做你當時能夠做的事情,你不能活在後見之明中。不幸的是,在我們活著的這個社會中,你不能發生事故,否則總有某個人必須受到責備。」
沃達爾的登山伴侶凱茜後來成了他的妻子,凱茜曾經撰寫了一本講述她攀登珠峰經歷的自傳,凱茜說:「任何人在像珠穆朗瑪峰這樣陡峭和遙遠的山上保持靜止狀態,那麼他就可能死亡。我有很多登山朋友都再也沒有活著回來,但我從來沒有親眼看到他們死去。第二天早晨,當另一組登山隊經過她(弗朗西絲)身邊時,她已經死亡。」
相隔9年再登珠峰 登山家計畫安葬遇難者
弗朗西絲喪身珠峰的悲劇始終折磨著沃達爾的心,儘管他認為自己並沒責任。9年後的今天,現年50歲的沃達爾決定重返珠峰,將弗朗西絲好好安葬在雪峰上,讓她獲得一些應有的尊嚴。
如今,沃達爾已經抵達珠峰北坡5180米處的一個營地,沃達爾通過衛星電話對記者說:「這是我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而不是感到有義務做的事。1999 年,當我們一年後再登珠峰時,我們下山時看到她的遺體仍留在原來的地方,我真的感到有點震驚,我知道她將永遠以那個姿勢留在那個地方。我希望有人最後能為她做點事情,然而,那些挑戰珠峰的登山者不可能花費寶貴的時間和工作量去埋葬一具遺體,所以我決定發起一項專門的探險任務,去埋葬這些喪身珠峰的人。這也將可能是我的最後一次珠峰探險。」
沃達爾的妻子凱茜並沒有參加這支珠峰葬禮探險隊,但她說:「弗朗西絲的狀態顯然缺乏人類的尊嚴,她就像是山上的一個路標,你經過弗朗西絲的遺體身邊,然後繞道而去,這對任何人都不是一個好感受。」
將身裹美國國旗 葬於珠峰石塚
據悉,沃達爾計畫用美國國旗裹住弗朗西絲的遺體,埋葬在她曾經征服過的珠峰附近,他將用大大小小的石塊覆蓋住她的遺體,為她建一座石塚。然後,沃達爾將在弗朗西絲的墓邊致辭,表示他總算稍微實現了他和登山伴侶凱茜·奧多德當初對她留下的承諾:儘可能地為她做每一件事。
沃達爾稱,除了弗朗西絲的遺體外,他們還將力求埋葬另外兩名登山遇難者的遺體。一個是印度登山者,他於1996年死於一場風暴中;另一人是英國北約克郡 34歲登山家戴維·夏普,他在去年5月登上珠峰,卻在獨自下山途中缺氧而死。在一次探險任務中同時埋葬3具遇難者遺體,不僅要看天氣是否允許,還得看沃達爾和兩名夏爾巴人嚮導是否具有完成這項艱鉅任務的龐大毅力。沃達爾說:「看到遇難者的遺體留在山坡上,對其他登山者、遇難者家人都不太好。這次任務將充滿危險,在8600米高的地方,任何不測隨時都可能出現。然而我認為,通過幫助其他人來為自己的探險事業畫上句號,要比再追求另一個登頂記錄來得更好。」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南非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