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眾被這個令人不安的消息震驚了:歷史上第一次,這個國家超過半數的女人沒有與配偶一起生活。
所有的電視網,廣播新聞網,評論人士,廣播談話主持人和各大報紙,都報導了這個打擊人的里程碑,並把這個消息當作傳統家庭走向解體的另一個標誌。一些評論人士為次歡呼雀躍,認為這是對新發現的自由的一個鼓勵,同時其他人把這當成一個頹廢和失效的社會的必然結果。
很遺憾,在大家為結婚的女人成為少數而爭論不休的時候,沒有任何主要媒體對這個重大新聞發出最要緊的聲音,那就是,這條新聞根本不真實。
這條新聞(《紐約時報》的一個不負責任的,意識形態主導的記者的作品)整個就是一個故意而可恥的加工。令人迷惑的是,沒有一個受人尊敬的、被包裝成負責任的媒體願不怕麻煩揭露這個記者。
根據威廉亚洲官网 的數據(2005年),20歲以上的女人裡,絕對多數目前有配偶(56%)。
而且,幾乎所有美國女性都會或遲或早選擇結婚。50歲以上的女性,包括性解放的1960年代高出生率的那一代(Baby Boomer),94%結過婚,79%目前保持婚姻關係或喪偶。
甚至算上更年輕的所謂「後婚姻」(post-marriage)一代,所有的30歲以上的美國女性裡,61%目前有婚姻關係,另外12%喪偶。換句話說,接近3/4(73%,佔絕大多數)的超過30歲的女性,現在依然扮演著傳統的女性角色,或者是為人妻,或者是孀居,而迴避所謂流行的選擇:離婚,分居,同居或獨身。
那麼,被稱為「美國記錄」的《紐約時報》,怎麼可能發布這個荒唐的消息,說大部分美國女人現在沒有婚姻關係呢?
記者Sam Roberts具有傾向性的報導是這樣開始的:「大概是歷史上第一次,根據紐約時報隊調查結果的分析,專家認為沒有配偶的女人超過有配偶的女人。2005年,51%的美國女人說她們沒有配偶而是獨自生活,1950年這個數字是35%,2000年是49%。」
這個結論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頭條新聞(「如今51%的女人沒有配偶」),給媒體合唱團提供了很好的題材。
對這些任何美國人都可以瀏覽的調查數據,為什麼記者Roberts得出了那麼奇怪的結論呢?
這完全是因為Roberts的長文裡沒有承認的不誠實的選擇。原來在他的分析裡,他把10,154,000名15-19歲的女生(girls)算為「女人」(women)。毫不奇怪,這麼大數字的女孩子(是的,她們是teeagers,她們中的大部分還和父母住在一起)被正式歸類為「單身」 (single)。實際上,97%的15-19歲女生選擇的婚姻狀況是「未婚」(never married)。順便提一下,調查署並不把這些女生劃入「女人」(women)類別,而把她們劃為「女性」(females,一個準確的多的類別)。
然而即便荒唐的加上這1千萬還沒結婚的15-19歲女孩子,Roberts還是沒法得到他希望報導的故事:超過半數美國「女人」現在沒有結婚。事實上,根據調查署的數字,15歲以上的女性裡,51%仍然歸為「已婚」(married)類別。
因此紐約時報需要偷偷摸摸從佔大多數的結婚的人裡榨出至少2%,在統計做的這部分手腳,Roberts在文章裡承認了。他寫道,「有一部分數量不多的個例,其中居住狀況是暫時性的,由於丈夫在異地工作,或者在軍隊供職,或者在服刑。」換句話說,在他描述的勇敢的佔大多數的單身「女人」裡,包括了那些成千上萬的妻子和母親,她們正在家中期待和禱告遠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征戰的丈夫的平安歸來。通過隨意抹去這些被劃分為「已婚/配偶不在身邊」 (married/spouse absent)的2%的女性人口(240萬人),再把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幾百萬女中學生算為「未婚」(unmarried),再加上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婚姻裡的大約9百萬年老的寡婦(65歲以上的女性裡,42%是寡婦),Roberts終於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但是毫無意義的結論:「多數女人」現在「沒有和丈夫一起生活。」太高明瞭!
如果還有人懷疑這個可笑的結論背後有強烈的反婚姻意圖,考慮一下Roberts在文章中的這段話。在宣稱今天的女人「有時為他們新找到的自由感到喜悅」之後,他說:
「45歲的單身Sheila Jamison也住在East Village,她在媒體工作...‘想到我參加的所有婚禮最後都結束的很傷心,我認為自己相當幸運,’Jamison女士說。‘我還沒有排出結婚的可能,但假如我結婚,我將選擇一個老了以後可以一起旅行和玩遊戲的伴侶。’...」
「與此類似,在一間法律公司任公共政策顧問的59歲的Shelly Fidler已經發誓不結婚了。在30年的婚姻結束以後,她從佛吉尼亞鄉下搬到熱鬧的華盛頓。」
「Fidler女士說,‘(離婚的)好處之前一點沒有預料到。空餘時間,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我非常看重的自己獨處的時間,工作,旅行以及文化活動的靈活性,’...」
「59歲的Elissa B. Terris2005年離婚,當時她的婚姻已經維持了34年,並且有一個女兒,這個孩子現在已經是成人了。」
「‘一個男士向我求婚,我回答說No。’她回憶說。‘我才開始找到自己。不要破壞這個局面。’」
「Terris說,‘婚姻讓我變老,因為沒有其他選擇,只有一條路可走。現在我有選擇。這個晚上我睡床的這頭,我覺得,我喜歡這頭。’」
在一張大床的任何一頭睡覺帶來了難以描述的愉悅!這樣美妙的快樂和獎賞明顯的補償了單獨面對老年的不利。
通過展示一個又一個快樂的離婚女人,Roberts不但在故意描繪一個沒有丈夫的大多數,而且他還在為此慶祝。
在2006年10月15日,他用相似的誤導和宣傳手法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正式結果:結婚意味著成為少數派」。
這篇報導的開頭是如下宣告:「結婚的人的數字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在下降,現在終於成為少數了,根據紐約時報對威廉亚洲官网 統計數據的分析。」
和3個月後炮製「正在消失的丈夫」的手法一樣,Roberts通過扭曲數字來達到他「婚姻已經死了」的結論。
在他所謂的「未婚」的新大多數里,超過一半的人只是自己生活,其中許多是寡婦。無論如何,更多的人生活的結婚的家庭裡,而不是生活在婚姻關係之外,隨便Roberts怎麼誤導人說「結婚的人」已經變成「少數」了。
調查署正式公布的2005年的數字,在30歲以上的人裡,任何年齡段,無論男女,絕對多數的人是結婚的。比如,34-39歲的人力,64.6%的有婚姻關係,40-4歲年齡段,67.7%有婚姻關係。
為了得到個「革命性的」結論,Roberts計算家庭數(households)而不是人數(people)。根據他的演算法,一個家庭有2個結婚的父母和 4個孩子,另一個家庭是一個寡婦自己,這兩個家庭一個屬於「結婚」一個屬於「未婚」,兩者等值。這在邏輯上和統計上都是荒唐的。現實是,結婚的家庭包括6 個人,另外一個家庭只有一個人。
儘管有那麼多做了手腳的演算法,婚姻的持久性和重要性對美國兒童的狀況顯得尤為重要。調查署2003年的數字(目前最近的數字)顯示,68.4%的18歲以下孩子目前和父母雙親生活在一起,是生活在單親家庭裡的孩子的3倍。更有甚者,在調查署界定的「有兩個以上家庭成員、互相有婚姻、生育或領養關係的家庭」 裡,壓倒性的75.7%屬於「有婚姻關係的家庭」。也就是說,儘管Roberts和他不計其數的同志們宣傳「非傳統」生活方式,同居,同性戀,單身家長,等等,這些替代選擇加在一起還不到全部家庭的25%,參與其中的人數遠遠不到20%。絕大部分成年人依然活著生活在婚姻關係裡,或者通常喪偶獨居。
這些統計數據可能看上去有點令人迷惑(因為反婚姻的狂熱人士故意混淆視聽),但它們是無可爭辯的,而且對正在進行的關於家庭的未來的爭論至關重要。
無窮無盡的重複的謊言,所謂結婚的人現在是少數了,所謂大多數女人沒有丈夫,所謂第一次婚姻裡的半數以離婚首場,對正在為自己的親密關係作決定的年輕人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影響。媒體無休止的把婚姻描述成讓人受傷的、崩潰的、不合時宜的、功能不佳的選擇,從而打擊了那些潛在的妻子和丈夫做出終生相伴的決定,而婚姻是一個健康的社會和養育孩子所依賴的。
儘管有紐約時報和Sam Roberts的糟糕的新聞實踐,真正的頭版頭條根本不是婚姻的消失,而是婚姻的出乎意料而令人鼓舞的耐久力。
英文原文:Journalistic Malpractice in "Marriage is Dead" Report
By Michael Medved
January 17, 2007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所有的電視網,廣播新聞網,評論人士,廣播談話主持人和各大報紙,都報導了這個打擊人的里程碑,並把這個消息當作傳統家庭走向解體的另一個標誌。一些評論人士為次歡呼雀躍,認為這是對新發現的自由的一個鼓勵,同時其他人把這當成一個頹廢和失效的社會的必然結果。
很遺憾,在大家為結婚的女人成為少數而爭論不休的時候,沒有任何主要媒體對這個重大新聞發出最要緊的聲音,那就是,這條新聞根本不真實。
這條新聞(《紐約時報》的一個不負責任的,意識形態主導的記者的作品)整個就是一個故意而可恥的加工。令人迷惑的是,沒有一個受人尊敬的、被包裝成負責任的媒體願不怕麻煩揭露這個記者。
根據威廉亚洲官网 的數據(2005年),20歲以上的女人裡,絕對多數目前有配偶(56%)。
而且,幾乎所有美國女性都會或遲或早選擇結婚。50歲以上的女性,包括性解放的1960年代高出生率的那一代(Baby Boomer),94%結過婚,79%目前保持婚姻關係或喪偶。
甚至算上更年輕的所謂「後婚姻」(post-marriage)一代,所有的30歲以上的美國女性裡,61%目前有婚姻關係,另外12%喪偶。換句話說,接近3/4(73%,佔絕大多數)的超過30歲的女性,現在依然扮演著傳統的女性角色,或者是為人妻,或者是孀居,而迴避所謂流行的選擇:離婚,分居,同居或獨身。
那麼,被稱為「美國記錄」的《紐約時報》,怎麼可能發布這個荒唐的消息,說大部分美國女人現在沒有婚姻關係呢?
記者Sam Roberts具有傾向性的報導是這樣開始的:「大概是歷史上第一次,根據紐約時報隊調查結果的分析,專家認為沒有配偶的女人超過有配偶的女人。2005年,51%的美國女人說她們沒有配偶而是獨自生活,1950年這個數字是35%,2000年是49%。」
這個結論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頭條新聞(「如今51%的女人沒有配偶」),給媒體合唱團提供了很好的題材。
對這些任何美國人都可以瀏覽的調查數據,為什麼記者Roberts得出了那麼奇怪的結論呢?
這完全是因為Roberts的長文裡沒有承認的不誠實的選擇。原來在他的分析裡,他把10,154,000名15-19歲的女生(girls)算為「女人」(women)。毫不奇怪,這麼大數字的女孩子(是的,她們是teeagers,她們中的大部分還和父母住在一起)被正式歸類為「單身」 (single)。實際上,97%的15-19歲女生選擇的婚姻狀況是「未婚」(never married)。順便提一下,調查署並不把這些女生劃入「女人」(women)類別,而把她們劃為「女性」(females,一個準確的多的類別)。
然而即便荒唐的加上這1千萬還沒結婚的15-19歲女孩子,Roberts還是沒法得到他希望報導的故事:超過半數美國「女人」現在沒有結婚。事實上,根據調查署的數字,15歲以上的女性裡,51%仍然歸為「已婚」(married)類別。
因此紐約時報需要偷偷摸摸從佔大多數的結婚的人裡榨出至少2%,在統計做的這部分手腳,Roberts在文章裡承認了。他寫道,「有一部分數量不多的個例,其中居住狀況是暫時性的,由於丈夫在異地工作,或者在軍隊供職,或者在服刑。」換句話說,在他描述的勇敢的佔大多數的單身「女人」裡,包括了那些成千上萬的妻子和母親,她們正在家中期待和禱告遠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征戰的丈夫的平安歸來。通過隨意抹去這些被劃分為「已婚/配偶不在身邊」 (married/spouse absent)的2%的女性人口(240萬人),再把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幾百萬女中學生算為「未婚」(unmarried),再加上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婚姻裡的大約9百萬年老的寡婦(65歲以上的女性裡,42%是寡婦),Roberts終於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但是毫無意義的結論:「多數女人」現在「沒有和丈夫一起生活。」太高明瞭!
如果還有人懷疑這個可笑的結論背後有強烈的反婚姻意圖,考慮一下Roberts在文章中的這段話。在宣稱今天的女人「有時為他們新找到的自由感到喜悅」之後,他說:
「45歲的單身Sheila Jamison也住在East Village,她在媒體工作...‘想到我參加的所有婚禮最後都結束的很傷心,我認為自己相當幸運,’Jamison女士說。‘我還沒有排出結婚的可能,但假如我結婚,我將選擇一個老了以後可以一起旅行和玩遊戲的伴侶。’...」
「與此類似,在一間法律公司任公共政策顧問的59歲的Shelly Fidler已經發誓不結婚了。在30年的婚姻結束以後,她從佛吉尼亞鄉下搬到熱鬧的華盛頓。」
「Fidler女士說,‘(離婚的)好處之前一點沒有預料到。空餘時間,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我非常看重的自己獨處的時間,工作,旅行以及文化活動的靈活性,’...」
「59歲的Elissa B. Terris2005年離婚,當時她的婚姻已經維持了34年,並且有一個女兒,這個孩子現在已經是成人了。」
「‘一個男士向我求婚,我回答說No。’她回憶說。‘我才開始找到自己。不要破壞這個局面。’」
「Terris說,‘婚姻讓我變老,因為沒有其他選擇,只有一條路可走。現在我有選擇。這個晚上我睡床的這頭,我覺得,我喜歡這頭。’」
在一張大床的任何一頭睡覺帶來了難以描述的愉悅!這樣美妙的快樂和獎賞明顯的補償了單獨面對老年的不利。
通過展示一個又一個快樂的離婚女人,Roberts不但在故意描繪一個沒有丈夫的大多數,而且他還在為此慶祝。
在2006年10月15日,他用相似的誤導和宣傳手法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正式結果:結婚意味著成為少數派」。
這篇報導的開頭是如下宣告:「結婚的人的數字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在下降,現在終於成為少數了,根據紐約時報對威廉亚洲官网 統計數據的分析。」
和3個月後炮製「正在消失的丈夫」的手法一樣,Roberts通過扭曲數字來達到他「婚姻已經死了」的結論。
在他所謂的「未婚」的新大多數里,超過一半的人只是自己生活,其中許多是寡婦。無論如何,更多的人生活的結婚的家庭裡,而不是生活在婚姻關係之外,隨便Roberts怎麼誤導人說「結婚的人」已經變成「少數」了。
調查署正式公布的2005年的數字,在30歲以上的人裡,任何年齡段,無論男女,絕對多數的人是結婚的。比如,34-39歲的人力,64.6%的有婚姻關係,40-4歲年齡段,67.7%有婚姻關係。
為了得到個「革命性的」結論,Roberts計算家庭數(households)而不是人數(people)。根據他的演算法,一個家庭有2個結婚的父母和 4個孩子,另一個家庭是一個寡婦自己,這兩個家庭一個屬於「結婚」一個屬於「未婚」,兩者等值。這在邏輯上和統計上都是荒唐的。現實是,結婚的家庭包括6 個人,另外一個家庭只有一個人。
儘管有那麼多做了手腳的演算法,婚姻的持久性和重要性對美國兒童的狀況顯得尤為重要。調查署2003年的數字(目前最近的數字)顯示,68.4%的18歲以下孩子目前和父母雙親生活在一起,是生活在單親家庭裡的孩子的3倍。更有甚者,在調查署界定的「有兩個以上家庭成員、互相有婚姻、生育或領養關係的家庭」 裡,壓倒性的75.7%屬於「有婚姻關係的家庭」。也就是說,儘管Roberts和他不計其數的同志們宣傳「非傳統」生活方式,同居,同性戀,單身家長,等等,這些替代選擇加在一起還不到全部家庭的25%,參與其中的人數遠遠不到20%。絕大部分成年人依然活著生活在婚姻關係裡,或者通常喪偶獨居。
這些統計數據可能看上去有點令人迷惑(因為反婚姻的狂熱人士故意混淆視聽),但它們是無可爭辯的,而且對正在進行的關於家庭的未來的爭論至關重要。
無窮無盡的重複的謊言,所謂結婚的人現在是少數了,所謂大多數女人沒有丈夫,所謂第一次婚姻裡的半數以離婚首場,對正在為自己的親密關係作決定的年輕人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影響。媒體無休止的把婚姻描述成讓人受傷的、崩潰的、不合時宜的、功能不佳的選擇,從而打擊了那些潛在的妻子和丈夫做出終生相伴的決定,而婚姻是一個健康的社會和養育孩子所依賴的。
儘管有紐約時報和Sam Roberts的糟糕的新聞實踐,真正的頭版頭條根本不是婚姻的消失,而是婚姻的出乎意料而令人鼓舞的耐久力。
英文原文:Journalistic Malpractice in "Marriage is Dead" Report
By Michael Medved
January 17, 2007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宣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