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蒙古頂碗舞隨想曲

 2007-01-07 06: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曾經席捲歐亞非的蒙古旋風,蒙古的英雄時代作為波瀾壯闊的史詩畫卷已經無情地進入了時光隧道,但反映蒙古少女的善良真誠、豪爽好客,柔韌奉獻精神的明目皓齒及多變的婀娜舞姿卻作為傳統文化的積澱,似乎永恆地活躍於舞臺。反映蒙古節日氣氛的盅碗舞就是這樣的一個傳統節目。它似乎已經流傳了數百年,雖細節隨時略有創新,蒙古少女的風情體態,在草原長風中的飄逸扭擺,沉醉於審美激情的瞬間的顛動,沉醉於節慶氣氛的神韻仍不減當年。

2006年聖誕前夕,新唐人電視臺在百老匯彼肯劇場上演的盅碗舞與往日略有不同,配樂中還加入了嘎達梅林交響詩的主旋,這種主旋曲調,嘎達梅林對於自由的熱烈追求以及他的英雄氣概,在蒙古家喻戶曉,似乎鑄成了我們當代人文精神的楷模,或許正因為如此,加上貼題的主旋律,美輪美奐的服飾,頂碗的高難度功夫,才使這一節目受到空前廣泛的歡迎接納而成為保留節目。在更深一層的意義上,頂碗舞者的柔媚奉獻本為雄烈狂放的英雄男兒準備,而舞台上並沒有出現男性。舞蹈只是通過舞者的飄逸扭擺,全身的奉獻顛抖,通過熱情豪爽而略帶心靈沉醉所展示的美來反應。樂曲同樣令心靈沉醉,在沉醉中起舞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美,為遠方來客而沉醉起舞,在慶宴的氣氛中進入高潮。

蒙古王朝來去忽忽,猶如旋風,所以蒙古文化著重審美激情奔放的瞬間而不太在乎單調沉悶的理性永恆,所以盅碗舞者的舞蹈中有相應的跪地仰面朝天的激烈顛抖,在顛抖中更使心靈沉醉。嘎達梅林交響詩的主旋律一直在蒙古草原上空飄逸,更通過盅碗舞,飛躍到大洋彼岸,迴響於百老匯的舞臺,可以肯定的是他還要在無線電城的音樂廳上演,或許還會緊隨音樂詩劇《貓》的蹤跡,成為永久保留的節目。

中國傳統文化是多姿多采的,透過盅碗舞演出者時而飄逸,時而熱情奔放的舞姿,豪爽好客滿面春風的豪情,人們看到的是另一個歷史上的中國朝代---元朝。在那個朝代,打破了沈迷於歡歌漫舞的南宋湖山一夢,遊牧民族的草原雄風代替了重文輕武的宋王朝,是通過蒙古女兒的時而飄逸,時而熱情奔放的舞姿迂迴展現的,蒙古女兒的真誠善良,柔韌奉獻,通過舞者熱情好客,豪爽明快,展現的是另一個中國朝代的特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