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中共的中學黨歷史教科書是這樣說的:九一八日本侵略軍入侵東北,蔣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導致東三省不戰而丟。
歷史的真相是怎麼樣的呢?聽老薩來說說。
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
日本方面
_______
有些歷史專家認為九一八是關東軍發動一個偶然的事變,這是完全錯誤的觀點。
早在日本明智維新開始,日本就制定了建立海外資源地以實現大國夢的策略。
作為島國日本,他們在很多方面和同是島國的大英帝國非常相似。而英國的例子說明,作為資源貧乏,人口較少的島國來說,建立海外資源地是成為真正世界一流強國的唯一方式。
如果沒有廣闊的領土和豐富的資源,島國永遠只是一個二三流強國,但是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一流強國。
二戰中的日本雖然已經埋頭髮展了整整六十多年,但是仍然不是美國、英國這些世界一流大國的對手。美國初期被日軍偷襲導致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後期又把主力放在歐洲和德國納粹血拼。但是就是這樣,整個二戰美國人用在太平洋戰場的不過是百分之三十的軍事力量,這就勢如破竹的打垮了所謂大和精神。這足以說明島國的侷限。
相反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國在二戰後丟棄了幾乎所有的殖民地,隨即成為一個歐洲二流國家。曾經的世界第一強國,成為美國對抗蘇聯冷戰中的小跟班。甚至在之後的馬島作戰中,和一個武器全靠購買的阿根廷對抗都損兵折將,最後還是靠了美國和法國的支持才勉強獲勝。
所以對於日本來說,如果想真正的解決自身資源貧乏問題而成為世界強國,就必須走建立海外資源地這一條路。
日本人實際也是這麼做的。當時的東亞只有朝鮮,中國,日本,琉球四個國家。朝鮮和琉球都是中國的屬國,當時的日本孤懸海外,根本無足輕重。日本在明智維新維新開始的十三年後,就用武力奪取了琉球,強迫其君主禁止對中國進貢。此時中國在各國列強的壓迫下已經丟棄了本國的不少領土,更無力管理海外的藩屬國。1879年,日本把琉球王尚泰押解到日本東京,同時改琉球王國為日本沖繩縣,琉球國就此滅亡。
在佔領琉球的同時,日本瞄準了中國屬國朝鮮。1882年,由於李氏王朝非常腐敗,拖欠士兵糧餉數十個月不發,漢城朝鮮守軍忍無可忍發動兵變。當時實際控制朝鮮的閔妃(所謂的明成皇后)嚇的逃出皇宮。朝鮮國王李熙的父親,前任攝政王李是應(大院君)煽動並且控制了兵變,他藉助這個機會組織了自己的政府。
日本正苦於沒有機會使朝鮮成為資源地,現在藉口自己大使館的日本外交官被殺,派兵進攻朝鮮。但是此時中國軍事力量仍然不弱,他們認為李熙受過中國的冊封,是正統的國王。大院君此舉是篡權行為。中國應朝鮮國王的請求,派出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的艦隊,迅速登陸捉住大院君並且押送回中國,同時扶持國王李熙復位。日本慢了一步失去了出兵的理由,同時日本畏懼中國軍事力量的強大(當時正是北洋水師的全盛時期),只好忍氣吞聲的退兵回國。
第一次中日在朝鮮的較量中國勝出。不過十年之後的甲午中日戰爭,腐敗的清軍終於被日本擊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承認朝鮮獨立(也就是說放棄朝鮮作為藩屬國),同時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給日本。
日本通過甲午戰爭奪取了朝鮮(1910年通過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臺灣和遼東半島,可謂大獲全勝。
不過此時的列強並不把日本放在眼裡,認為日本沒有資格和他們爭奪中國的利益,由俄羅斯帝國帶頭向日本施加壓力,日本被迫退還遼東半島給中國。日本對到口的肥肉強迫吐出極為痛恨。
這時候的日本,已經奪取了外圍的很多領土為其資源地,但資源還不充分,就想讓東北成為其一個充分的資源地。中國東北物產豐富,地廣人稀,實在是一塊日本夢寐以求的最佳資源地、伊甸園。
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經日落西山,根本無力制止日本的入侵。但是,日本的另一個對手卻出現了,就是同樣盯住中國東北幾百年之久的俄國。
俄國在滿清的最後六十年內,通過一系列的武力入侵和威逼恐嚇,奪取了東北的很多特權,並且實際把東北作為自己的地盤。日本試圖染指東北就必須和俄羅斯一戰。
終於,日俄戰爭爆發,雙方在東北投入30萬俄軍和25萬日軍,最終以雙方總傷亡15萬的代價,共產黨趁機在俄國禍亂,日本擊退國內已經開始爆發共產邪惡革命的俄羅斯,奪取了東北南部(南滿)的特權,比如鐵路附近駐軍權和煤礦開採權等等。由於日本在戰爭中損失十分慘重,也無力繼續擴大戰果,東北北部(北滿)的特權仍然由俄羅斯控制。
日本初步達到了目標,之後日本藉助第一次世界大戰,攻擊了德國在青島幾乎成不上軍事力量的部隊。並且強迫北洋袁世凱政府簽訂二十一條。其中主要是要求擴大東北的日本既得利益,比如把大連旅順和南滿鐵路租期擴大到九十九年,日本人可以在南滿獲得當地土地的所有權等等。
但是,由於袁世凱的死亡和美國開始進入東亞的事務,二十一條的絕大部分條款沒有得以實現,日本人的資源美夢又落空了。
時代進入20年代,由於世界大戰的停止和國際體系的形成,日本已經不便於直接使用武力進攻來奪取在中國的特權。一系列的戰爭並沒有實現日本獲得東北資源地的目的,而只是佔據了南滿的一部分地域。日本高層決定改為尋找中國傀儡的辦法,這一方法即能解決資源問題,又可以不付出人員傷亡的代價,他們很快選中張作霖。
東北方面
________
張作霖雖然是土匪出身,但是是個頗有政治頭腦和軍事頭腦的政治家。他清楚的明白日本利用他實現在東北的利益的目標,他同樣反過來利用日本人。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張作霖很快奪取了東北三省的地盤。狡猾的張作霖在奪得地盤和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以後,就開始或明或暗的對抗日本人。對於張來說,日本人並不是他的朋友,在其執政的十年內,日本對其威逼利誘都讓其切齒痛恨。除了這些以外,作為中國人,張本能的對日本民族有一種外人感,加上張作霖的個人私心,這些都讓張和日之間的合作無法長久繼續。
從根本上講,日本人只希望張作霖控制東北三省,成為日本傀儡,以方便的解決自己的資源問題,並不希望他入關,以引來與資源問題無關的事端。
而張作霖自己自然不滿足於關外的地盤,他一心想染指關內,甚至能統一中國。張想成為中國新的皇帝,這在美國軍事人員對張的觀察中就很好的體現出來:張作霖主持政務時坐的是帝王寶座一般的椅子;外出時也仿效帝王規格,金沙鋪路,街上行人要迴避,店舖要關閉門窗。清朝貴族和遺老們,見此情景眉開眼笑,升騰起恢復舊日天堂的希望。
其次,日本的目的是希望把東北作為長期的資源地與僑居地。他們的手段主要是加大移民,加大投資和加大駐軍。1928年,日本努力把在東北的移民擴大到20萬,並且制定了移民100萬戶的計畫。
但是張作霖並不是省油的燈,他以為日本人的移民是最終要趕他這個漢人下臺,他在激烈的談判逐步放寬日本移民限制的同時,大力從從中國河北,山東,河南和安徽等地吸收關內移民,這些人移民的速度遠遠超日本移民的速度。東北的日本人仍然是絕對的少數民族。
再次,張作霖利用很多可能的小手段削弱日本人的特權。在日本人通過大量的軍事援助得到在南滿的商人居住權欣喜若狂以後,他們驚訝的發現奉天政府用非正式的命令讓中國人禁止租房給日本人,日本人狼狽不堪。據當時日本外交官統計,奉天政府用於限制日本人的非正式條文大約有一百多條。
另外,張作霖想盡一切辦法擴大自己的軍事力量。張學良晚年回憶說:東北易幟之初,「我們奉天軍擁有40萬兵力,有海軍,還有飛機,坦克。蔣介石的嫡系軍隊不過30萬,沒有海軍和飛機。東北軍擁有瀋陽兵工廠和軍事學校,裝備訓練自成一體,軍事力量很強。」
真正有了這樣一支准現代化的部隊,張作霖的腰桿漸粗,敢於公然抵制日本人的各種動作。
這些利用日本又不願意出代價的行為都讓日本方面震怒,他們決心幹掉張作霖,重新找一個東北代言人。
1928年的北伐戰爭中,張作霖的盟友孫傳芳和張宗昌已經在決定性的徐州會戰中全線潰敗。6月初,張宗昌扔下殘餘部隊隻身逃亡大連,孫傳芳隨即在北京發通電下野,二者的殘部都向北伐軍投降。
6月4日,當張作霖在得知孫的通電以後,知道大勢已去,發表出關通電,並於當夜撤離北京。
而1928年6月3日下午4點30分,也就是張作霖準備乘車返回奉天的兩個小時之前,日本駐北京公使芳澤謙吉還專程前往中南海,逼迫張作霖在《日張密約》上正式簽字。張作霖卻並不買帳,他在辦公室破口大罵日本人。芳澤在客廳裡聽得一清二楚,最終未能被張作霖接見。這讓日本人徹底決定了必須除掉張作霖。
張的專列在到達瀋陽附近的皇姑屯(京奉鐵路和南滿鐵路交叉的三洞旱橋)時,被日本關東軍參謀長河本大作預設的炸藥包炸毀,張作霖身負重傷,稍後死亡。
但是,這又是一個日本傳統的戰略弱智行為。張作霖死後,其子張學良在眾多其父的心腹將領的幫助下,立即控制住了局面。
還在關內的奉軍由張學良、楊宇霆率領撤回東北,東三省的軍隊立即進入一級戒備,仿製日軍的偷襲。總之東北局勢非常穩定,日本人期待的社會紊亂現象並沒有出現。日軍雖然已經集結了部隊,但是實在找不出奉軍的漏洞。依靠在東北的幾千日本駐軍也無法和關外的30萬奉軍作戰,只得作罷。
隨後的少帥張學良擔任了東北新的領袖。張分析各方面得失以後,覺得如果繼續和保持所謂獨立和日本勾結,難免最終落到其父一樣的下場而且還會落下個千古罵名。同時作為任何一個中國人,殺父之仇自然是不共戴天。最終張終於決定東三省加入國民政府。
1928年12月29日上午7點,奉天城內外的政府機關全部取下北洋政府的紅、黃、藍、白、黑五色國旗,改懸掛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同日奉軍全體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東北軍,設立了東北邊防軍司令部,張學良接受了國民政府授予的總司令委任狀。日本軍人為了奪取滿洲炸死張作霖,最終導致戰略上的完全失敗,並導致田中內閣垮臺。
中國在分裂了十五年以後,終於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一個讓日本人恐懼的統一的中國終於出現了。
中央方面
________
蔣公認為近代中國的悲劇無非在於滿清的腐敗和國家的分裂。在推翻滿清以後,國家統一就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唯一辦法。
孫中山先生1925年去世時,國民政府實際只控制了一個小小的廣東省,軍費和開銷都要靠地方人民的超額賦稅和蘇俄共產黨居心叵測的一些援助勉強支持,蘇俄共產黨是想讓中國的國民政府成為蘇俄共產黨的傀儡,歷史已經證明,國民政府是萬萬不該要蘇俄的「援助」的,從那時起國民政府的一些人就被赤化了,誘發中日全面開戰以使共產黨借刀殺人的張治中就是其中一個。在一年多的準備和聯繫以後,部分地方軍閥加入北伐的行列,但是北伐軍初期可以使用的只有7萬人(總數15萬)。而他們的對手吳佩孚控制了湖南湖北等地,有軍隊30萬人。孫傳芳控制了富饒的華東五省(江蘇,浙江,福建等),在強有力的經濟的支持下,孫有20萬裝備較好的部隊。有著42個姨太太的張宗昌的魯軍,控制著山東等省,有20萬大軍(其中還有幾千白俄雇佣軍)。另外就是奉軍可以實際作戰的35萬主力。馮玉祥也有20萬的軍隊。
當時蔣公的辦法主要是借鬼打鬼,他藉助一些地方軍閥的力量(比如馮玉祥,閻錫山等人),擊潰這些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
北伐的進程中遭遇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列強的干預,日本出兵濟南,共產黨在後方搞暴亂殺戮北伐軍軍官家屬,禍亂地方治安,擾亂軍心,破壞北伐。但是蔣公從整體上顧全大局,最終完成了國家的形式上的統一。
北伐成功以後,能夠直接對抗中央的強大軍閥勢力除了東北軍以外就不存在了。下面要做的是轉而對付參與北伐的地方新軍閥,實現國家實際的統一。
當時中央政府實際佔有南京、上海和江浙一帶;馮玉祥佔有河南、陝西、甘肅、寧夏等省;閻錫山佔有山西、河北、綏遠、察哈爾和平津兩市;桂系李、白佔有廣西、湖南、湖北,支持桂系的李濟深佔有廣東。
蔣公在1929年召開編遣會議,試圖使用和平的手段虛弱地方軍閥的軍事力量。當時中國中央軍約有40萬,地方軍閥的部隊高達150多萬,總數接近200萬。在整個會議中,地方軍閥同意把全國部隊(除東北)減少到80萬人(50個師),軍費能夠保證在各省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以下。
蔣介石的標準是戰鬥力強裝備好的留下,其他部隊都解散。而中央軍的戰鬥力自然很強,那麼主要淘汰的就是地方軍閥部隊。中國軍閥幾十年來都靠槍桿子為命根子,在他們看來這些的裁軍行為比搶他們的老婆還要過分。
會議不歡而散,之後各地軍閥隨即起兵對抗中央。
不過此時的地方軍閥力量已經較弱而且很多將領已經接受三民主義,無力像北洋軍閥那樣有數十萬兵力和中央決戰。
桂系的白崇禧和李宗仁首先出巨資聯合馮玉祥出兵,蔣公深知他的結拜兄弟馮玉祥的個人性格。他隨即用比桂系出價高的多的200萬銀圓和山東省的地盤把馮玉祥爭取過來。自稱小諸葛的白崇禧在作戰上還不是蔣公的對手,二個月內桂系23萬部隊中部分將軍被收買陣前倒戈,其餘部隊被全線擊潰。李白二人放棄湖北湖南和河北的地盤,率領少量殘餘部隊逃回了他們貧瘠的老家廣西省。
之後,馮玉祥試圖控制蔣公許諾給他的山東省,地方中央軍將領表示沒有接到命令,馮玉祥出兵20萬開戰。但是馮部下著名的有奶就是娘的將軍韓復蕖和石友三被蔣公巨資收買,馮部還沒有打就損失了10萬部隊,之後自然很快戰敗,馮逃到閻錫山的地盤尋求保護,被閻錫山軟禁。
之後,張發奎與駐廣西的桂軍殘餘部隊聯合進攻廣東,鄭州的唐生智和駐安徽的石友三同時出兵,不久全部被蔣打敗。
這些戰役以後,地方軍閥雖然部隊數十萬,戰鬥力大大削弱,已經不可能在和中央的對抗中全面取勝。
1930年,閻錫山在意識到中央下一個目標是他的情況下,聯合各地軍閥全部殘餘部隊,開始了規模龐大的中原會戰。在四個月的激戰中,雙方損失高達25萬人(主要損失的是地方軍閥部隊)。桂軍又被打回廣西,馮部和閻部初期雖有一定擄獲,但是很快被中央軍擊敗,部隊損失慘重,陷入被動局面。
此時,閻蔣方面都在爭取還在東北觀望的張學良的東北軍。張學良並不急於出兵,而是希望等到戰局明朗以後參戰以便獲得最大的利益。終於,蔣公的1000萬銀元和華北地盤的誘惑讓張學良決定支持中央,10萬東北軍入關。東北軍、中央軍配合,全殲了馮玉祥殘部的全部主力,閻錫山主力被殲滅殘部逃往山西,桂系則逃到廣西,這些地方軍閥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了,中原大戰以中央的完勝告終。
回到日本方面
___________
北伐剛剛開始,日本人就錯誤的判斷中國人永遠會沉溺於內鬥,不可能實現統一的大業。(蔣中正《抵禦外侮》)隨著北伐軍的成功,日本開始恐懼。它首先試圖幫助地方軍閥把北伐軍阻擋在長江以南。到了北伐軍渡過長江攻陷南京和上海以後,日本乾脆在山東濟南等地出兵,試圖親自消滅北伐部隊。到了北方軍閥全面失敗以後,日本幫助奉軍的殘部退回東北並且試圖強迫北伐軍保證不會進攻東北。
到了東北歸附中央以後,情況似乎越來越對日本的資源慾望不利。
一.國民政府和東北政府開始試圖廢除不平等條約和租界。
北伐期間,1927年1月,北伐軍強行收回了漢口和九江的英國租界。英國人面對強大的北伐部隊沒有作出什麼舉動,只好從武漢撤軍。
1929年初,東北的國民外交協會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收回大連、旅順主權,收回南滿鐵路等四項要求。
1929年7月,張學良決定收復北滿中東鐵路管轄權(為中蘇同時管轄),解除路局管理層蘇方人員的職務並遣送出境。此舉引起對中國大陸有巨大野心的蘇俄共產黨的直接入侵,東北軍開始應戰。從7月末開始直到11月,大小戰鬥進行了數十次。中國軍人死傷2000多人,蘇軍被擊斃143人,受傷665人。最終,以蘇聯老毛子的「勝利」宣告結束。12月20日,張學良派代表與蘇簽訂《伯力協定》。12月26日,中東鐵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蘇方提出的恢復中東鐵路中蘇共管、雙方釋放被俘人員而宣告結束。
張學良敢於對蘇聯動手,雖然最終失敗,但是也表明瞭中國收復東北不平等條約的堅定的意識,這讓日本方面非常恐懼。
二.張學良和南京政府利用種種手段削弱日本在東北的勢力
1931年,東北建立了運輸委員會。他們試圖建立一條地理位置更優越和更現代的鐵路,來取代陷入困境的南滿鐵路。
同時,國民政府開始授意張學良開發葫蘆島海港,用來削弱旅順和大連港的影響力。
還有諸如禁止中國勞工為日資企業服務和禁止日本新移民入境的情況。
總之,一切都對日本的滿洲資源利益極為不利,照此發展下去,日本的勢力不用十年就會被徹底趕出東北。
三.日本國內遭受了世界金融危機的打擊。
日本經濟一片蕭條,大量工人失業(東北的日本人就有數萬人失業),農業遭受滅頂的打擊。總之,日本人感覺找不到解決經濟危機的辦法,那麼利用軍事侵略佔領富裕的東北好像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此時對於日本來說正是侵略東北的最好時機。世界各國陷入經濟危機無法自拔,蘇聯處於經濟恢復的關鍵時期,張學良10萬精銳開入關內,東北軍在關外兵力大大削弱,國內日本老百姓因為資源枯竭也認同侵略東北的主張。總之,一切都是最好的時期。
四.中國民間反日情緒的提高
從五四來勢,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一直高漲。日軍在北伐出兵濟南以後,各地都有大規模的反日大遊行。
日貨在中國銷售量也大大減少,原本由四分之一的日本貨物出口到中國,中國是日貨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樣的打擊讓控制日本經濟和政治的財閥們非常不滿。
除了民間以外,中國政府方面也出現了一定反日情緒,這讓日本方面很敢恐懼。
1930年中國向日本政府抗議日本在公文中使用「支那」這個有歧視性的詞語稱呼中國,日本隨後同意今後在公文和新聞報紙中不再使用「支那」,改用中華民國的正式名稱。這體現了中國大國情節的恢復。
據日本潛伏特工的密報,蔣介石已經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開始制定對日本的長期戰略,準備重新奪回臺灣和朝鮮。這裡面就包括利用德國裝備建立二十個新式陸軍師的計畫。
九一八事變 開始
_____________
畢竟出兵牽扯到大量生命的死亡問題,這一招並不是輕易就能用的。日本在開始之前在自己本國國民之內進行了大量的宣傳,試圖得到人民的認同。
1931年5月29日,在日本第二師團的一次軍官會議上,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征四郎發表了《關於滿蒙問題》的講演,他說:「打開我國目前經濟困難局面的根本政策,不外乎是向海外發展。
板垣征四郎和被稱為日本軍界「思想家」的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都認定,1931年是使用武力進攻東北的極好時機。
1931年7月,駐守京都的日軍第16師團第3飛行聯隊出動飛機,向金澤、福井、富山、松本等地散發了10萬份題為《醒來吧,為了國防》的傳單,傳單中極力鼓吹以武力解決滿蒙問題,並附有註明日本在東北特殊權益情況的地圖。
軍事方面,由於東北軍仍然有相當強大的兵力在東北。在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為了彌補兵力不足在1937年8月特別邀請關東軍、朝鮮軍(林銃十郎)與臺灣軍(真崎甚三郎)司令官,舉行海外司令官會議,共商日本海外駐軍的任務,及彼此之間如何保持密切的聯繫。陸軍省在八月同意在九月調派日本的十九與二十二個精銳師團,進駐朝中邊境,以提高日軍在海外應變的軍力。而關東軍的高級參謀板垣更利用機會,與朝鮮軍參謀神田正種大佐,進行了軍事支持的聯繫。
石原、板垣與花谷多次會談下,決定在當年九月十八日,正式發動日本奪取中國東北的「滿洲事變」。花谷在六月中往返日本軍部時,已經把準備發動事變的計畫,秘密告知軍部,很快得到他們的支持。
同時關東軍開始大量的演習工作,模擬進攻瀋陽的一切可能情況。一時間,日軍駐地槍炮徹夜不停,連周圍的中國居民也習慣了。
這些行為讓中國方面的一些政治家感覺到了威脅,東北外交委員會委員的老資格外交家顧維鈞發現關東軍的變化時曾寫信予以提醒。
國民政府方面也向張學良密送過一些情報,但是張學良對此缺乏重視。認為日本人最多是挑□,是為了擴大南滿鐵路的利益,所有並沒有對東北的兵力部署作相應調整,也沒有下令東北軍進入全線戒備。
張學良出於錯誤的判斷,於1931年9月6日下令給遼寧省主席臧式毅、榮臻:「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
終於,1931年9月18日晚10點,日本關東軍的南滿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隊隊附河本末守中尉帶領6名日本士兵和二名重金聘請來的中國人,他們炸毀了瀋陽附近南滿鐵路柳條湖段的一小段鐵軌。由於日本並不想真正破壞他們的重要生命線南滿鐵路,炸藥的威力很小,十分鐘以後的一輛南下火車毫不費力的通過了爆炸區域。
河本隨即槍殺了被重金雇來的二名中國人,並且把二套東北軍軍服套在他們的身上,用來誣陷東北軍。
之後半小時內,關東軍最高參謀官垣征四郎大佐下令已經準備半年的關東軍全線進攻瀋陽、長春、營口的東北軍。之後,關東軍最高司令官本莊繁中將對日本東京參謀本部發電告知「我軍正在出動主力,掃蕩滿鐵沿線之中國軍」。接到報告以後,日本軍方大喜過望。
日軍武力入侵東北的行為終於開始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歷史的真相是怎麼樣的呢?聽老薩來說說。
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
日本方面
_______
有些歷史專家認為九一八是關東軍發動一個偶然的事變,這是完全錯誤的觀點。
早在日本明智維新開始,日本就制定了建立海外資源地以實現大國夢的策略。
作為島國日本,他們在很多方面和同是島國的大英帝國非常相似。而英國的例子說明,作為資源貧乏,人口較少的島國來說,建立海外資源地是成為真正世界一流強國的唯一方式。
如果沒有廣闊的領土和豐富的資源,島國永遠只是一個二三流強國,但是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一流強國。
二戰中的日本雖然已經埋頭髮展了整整六十多年,但是仍然不是美國、英國這些世界一流大國的對手。美國初期被日軍偷襲導致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後期又把主力放在歐洲和德國納粹血拼。但是就是這樣,整個二戰美國人用在太平洋戰場的不過是百分之三十的軍事力量,這就勢如破竹的打垮了所謂大和精神。這足以說明島國的侷限。
相反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國在二戰後丟棄了幾乎所有的殖民地,隨即成為一個歐洲二流國家。曾經的世界第一強國,成為美國對抗蘇聯冷戰中的小跟班。甚至在之後的馬島作戰中,和一個武器全靠購買的阿根廷對抗都損兵折將,最後還是靠了美國和法國的支持才勉強獲勝。
所以對於日本來說,如果想真正的解決自身資源貧乏問題而成為世界強國,就必須走建立海外資源地這一條路。
日本人實際也是這麼做的。當時的東亞只有朝鮮,中國,日本,琉球四個國家。朝鮮和琉球都是中國的屬國,當時的日本孤懸海外,根本無足輕重。日本在明智維新維新開始的十三年後,就用武力奪取了琉球,強迫其君主禁止對中國進貢。此時中國在各國列強的壓迫下已經丟棄了本國的不少領土,更無力管理海外的藩屬國。1879年,日本把琉球王尚泰押解到日本東京,同時改琉球王國為日本沖繩縣,琉球國就此滅亡。
在佔領琉球的同時,日本瞄準了中國屬國朝鮮。1882年,由於李氏王朝非常腐敗,拖欠士兵糧餉數十個月不發,漢城朝鮮守軍忍無可忍發動兵變。當時實際控制朝鮮的閔妃(所謂的明成皇后)嚇的逃出皇宮。朝鮮國王李熙的父親,前任攝政王李是應(大院君)煽動並且控制了兵變,他藉助這個機會組織了自己的政府。
日本正苦於沒有機會使朝鮮成為資源地,現在藉口自己大使館的日本外交官被殺,派兵進攻朝鮮。但是此時中國軍事力量仍然不弱,他們認為李熙受過中國的冊封,是正統的國王。大院君此舉是篡權行為。中國應朝鮮國王的請求,派出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的艦隊,迅速登陸捉住大院君並且押送回中國,同時扶持國王李熙復位。日本慢了一步失去了出兵的理由,同時日本畏懼中國軍事力量的強大(當時正是北洋水師的全盛時期),只好忍氣吞聲的退兵回國。
第一次中日在朝鮮的較量中國勝出。不過十年之後的甲午中日戰爭,腐敗的清軍終於被日本擊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承認朝鮮獨立(也就是說放棄朝鮮作為藩屬國),同時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給日本。
日本通過甲午戰爭奪取了朝鮮(1910年通過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臺灣和遼東半島,可謂大獲全勝。
不過此時的列強並不把日本放在眼裡,認為日本沒有資格和他們爭奪中國的利益,由俄羅斯帝國帶頭向日本施加壓力,日本被迫退還遼東半島給中國。日本對到口的肥肉強迫吐出極為痛恨。
這時候的日本,已經奪取了外圍的很多領土為其資源地,但資源還不充分,就想讓東北成為其一個充分的資源地。中國東北物產豐富,地廣人稀,實在是一塊日本夢寐以求的最佳資源地、伊甸園。
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經日落西山,根本無力制止日本的入侵。但是,日本的另一個對手卻出現了,就是同樣盯住中國東北幾百年之久的俄國。
俄國在滿清的最後六十年內,通過一系列的武力入侵和威逼恐嚇,奪取了東北的很多特權,並且實際把東北作為自己的地盤。日本試圖染指東北就必須和俄羅斯一戰。
終於,日俄戰爭爆發,雙方在東北投入30萬俄軍和25萬日軍,最終以雙方總傷亡15萬的代價,共產黨趁機在俄國禍亂,日本擊退國內已經開始爆發共產邪惡革命的俄羅斯,奪取了東北南部(南滿)的特權,比如鐵路附近駐軍權和煤礦開採權等等。由於日本在戰爭中損失十分慘重,也無力繼續擴大戰果,東北北部(北滿)的特權仍然由俄羅斯控制。
日本初步達到了目標,之後日本藉助第一次世界大戰,攻擊了德國在青島幾乎成不上軍事力量的部隊。並且強迫北洋袁世凱政府簽訂二十一條。其中主要是要求擴大東北的日本既得利益,比如把大連旅順和南滿鐵路租期擴大到九十九年,日本人可以在南滿獲得當地土地的所有權等等。
但是,由於袁世凱的死亡和美國開始進入東亞的事務,二十一條的絕大部分條款沒有得以實現,日本人的資源美夢又落空了。
時代進入20年代,由於世界大戰的停止和國際體系的形成,日本已經不便於直接使用武力進攻來奪取在中國的特權。一系列的戰爭並沒有實現日本獲得東北資源地的目的,而只是佔據了南滿的一部分地域。日本高層決定改為尋找中國傀儡的辦法,這一方法即能解決資源問題,又可以不付出人員傷亡的代價,他們很快選中張作霖。
東北方面
________
張作霖雖然是土匪出身,但是是個頗有政治頭腦和軍事頭腦的政治家。他清楚的明白日本利用他實現在東北的利益的目標,他同樣反過來利用日本人。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張作霖很快奪取了東北三省的地盤。狡猾的張作霖在奪得地盤和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以後,就開始或明或暗的對抗日本人。對於張來說,日本人並不是他的朋友,在其執政的十年內,日本對其威逼利誘都讓其切齒痛恨。除了這些以外,作為中國人,張本能的對日本民族有一種外人感,加上張作霖的個人私心,這些都讓張和日之間的合作無法長久繼續。
從根本上講,日本人只希望張作霖控制東北三省,成為日本傀儡,以方便的解決自己的資源問題,並不希望他入關,以引來與資源問題無關的事端。
而張作霖自己自然不滿足於關外的地盤,他一心想染指關內,甚至能統一中國。張想成為中國新的皇帝,這在美國軍事人員對張的觀察中就很好的體現出來:張作霖主持政務時坐的是帝王寶座一般的椅子;外出時也仿效帝王規格,金沙鋪路,街上行人要迴避,店舖要關閉門窗。清朝貴族和遺老們,見此情景眉開眼笑,升騰起恢復舊日天堂的希望。
其次,日本的目的是希望把東北作為長期的資源地與僑居地。他們的手段主要是加大移民,加大投資和加大駐軍。1928年,日本努力把在東北的移民擴大到20萬,並且制定了移民100萬戶的計畫。
但是張作霖並不是省油的燈,他以為日本人的移民是最終要趕他這個漢人下臺,他在激烈的談判逐步放寬日本移民限制的同時,大力從從中國河北,山東,河南和安徽等地吸收關內移民,這些人移民的速度遠遠超日本移民的速度。東北的日本人仍然是絕對的少數民族。
再次,張作霖利用很多可能的小手段削弱日本人的特權。在日本人通過大量的軍事援助得到在南滿的商人居住權欣喜若狂以後,他們驚訝的發現奉天政府用非正式的命令讓中國人禁止租房給日本人,日本人狼狽不堪。據當時日本外交官統計,奉天政府用於限制日本人的非正式條文大約有一百多條。
另外,張作霖想盡一切辦法擴大自己的軍事力量。張學良晚年回憶說:東北易幟之初,「我們奉天軍擁有40萬兵力,有海軍,還有飛機,坦克。蔣介石的嫡系軍隊不過30萬,沒有海軍和飛機。東北軍擁有瀋陽兵工廠和軍事學校,裝備訓練自成一體,軍事力量很強。」
真正有了這樣一支准現代化的部隊,張作霖的腰桿漸粗,敢於公然抵制日本人的各種動作。
這些利用日本又不願意出代價的行為都讓日本方面震怒,他們決心幹掉張作霖,重新找一個東北代言人。
1928年的北伐戰爭中,張作霖的盟友孫傳芳和張宗昌已經在決定性的徐州會戰中全線潰敗。6月初,張宗昌扔下殘餘部隊隻身逃亡大連,孫傳芳隨即在北京發通電下野,二者的殘部都向北伐軍投降。
6月4日,當張作霖在得知孫的通電以後,知道大勢已去,發表出關通電,並於當夜撤離北京。
而1928年6月3日下午4點30分,也就是張作霖準備乘車返回奉天的兩個小時之前,日本駐北京公使芳澤謙吉還專程前往中南海,逼迫張作霖在《日張密約》上正式簽字。張作霖卻並不買帳,他在辦公室破口大罵日本人。芳澤在客廳裡聽得一清二楚,最終未能被張作霖接見。這讓日本人徹底決定了必須除掉張作霖。
張的專列在到達瀋陽附近的皇姑屯(京奉鐵路和南滿鐵路交叉的三洞旱橋)時,被日本關東軍參謀長河本大作預設的炸藥包炸毀,張作霖身負重傷,稍後死亡。
但是,這又是一個日本傳統的戰略弱智行為。張作霖死後,其子張學良在眾多其父的心腹將領的幫助下,立即控制住了局面。
還在關內的奉軍由張學良、楊宇霆率領撤回東北,東三省的軍隊立即進入一級戒備,仿製日軍的偷襲。總之東北局勢非常穩定,日本人期待的社會紊亂現象並沒有出現。日軍雖然已經集結了部隊,但是實在找不出奉軍的漏洞。依靠在東北的幾千日本駐軍也無法和關外的30萬奉軍作戰,只得作罷。
隨後的少帥張學良擔任了東北新的領袖。張分析各方面得失以後,覺得如果繼續和保持所謂獨立和日本勾結,難免最終落到其父一樣的下場而且還會落下個千古罵名。同時作為任何一個中國人,殺父之仇自然是不共戴天。最終張終於決定東三省加入國民政府。
1928年12月29日上午7點,奉天城內外的政府機關全部取下北洋政府的紅、黃、藍、白、黑五色國旗,改懸掛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同日奉軍全體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東北軍,設立了東北邊防軍司令部,張學良接受了國民政府授予的總司令委任狀。日本軍人為了奪取滿洲炸死張作霖,最終導致戰略上的完全失敗,並導致田中內閣垮臺。
中國在分裂了十五年以後,終於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一個讓日本人恐懼的統一的中國終於出現了。
中央方面
________
蔣公認為近代中國的悲劇無非在於滿清的腐敗和國家的分裂。在推翻滿清以後,國家統一就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唯一辦法。
孫中山先生1925年去世時,國民政府實際只控制了一個小小的廣東省,軍費和開銷都要靠地方人民的超額賦稅和蘇俄共產黨居心叵測的一些援助勉強支持,蘇俄共產黨是想讓中國的國民政府成為蘇俄共產黨的傀儡,歷史已經證明,國民政府是萬萬不該要蘇俄的「援助」的,從那時起國民政府的一些人就被赤化了,誘發中日全面開戰以使共產黨借刀殺人的張治中就是其中一個。在一年多的準備和聯繫以後,部分地方軍閥加入北伐的行列,但是北伐軍初期可以使用的只有7萬人(總數15萬)。而他們的對手吳佩孚控制了湖南湖北等地,有軍隊30萬人。孫傳芳控制了富饒的華東五省(江蘇,浙江,福建等),在強有力的經濟的支持下,孫有20萬裝備較好的部隊。有著42個姨太太的張宗昌的魯軍,控制著山東等省,有20萬大軍(其中還有幾千白俄雇佣軍)。另外就是奉軍可以實際作戰的35萬主力。馮玉祥也有20萬的軍隊。
當時蔣公的辦法主要是借鬼打鬼,他藉助一些地方軍閥的力量(比如馮玉祥,閻錫山等人),擊潰這些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
北伐的進程中遭遇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列強的干預,日本出兵濟南,共產黨在後方搞暴亂殺戮北伐軍軍官家屬,禍亂地方治安,擾亂軍心,破壞北伐。但是蔣公從整體上顧全大局,最終完成了國家的形式上的統一。
北伐成功以後,能夠直接對抗中央的強大軍閥勢力除了東北軍以外就不存在了。下面要做的是轉而對付參與北伐的地方新軍閥,實現國家實際的統一。
當時中央政府實際佔有南京、上海和江浙一帶;馮玉祥佔有河南、陝西、甘肅、寧夏等省;閻錫山佔有山西、河北、綏遠、察哈爾和平津兩市;桂系李、白佔有廣西、湖南、湖北,支持桂系的李濟深佔有廣東。
蔣公在1929年召開編遣會議,試圖使用和平的手段虛弱地方軍閥的軍事力量。當時中國中央軍約有40萬,地方軍閥的部隊高達150多萬,總數接近200萬。在整個會議中,地方軍閥同意把全國部隊(除東北)減少到80萬人(50個師),軍費能夠保證在各省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以下。
蔣介石的標準是戰鬥力強裝備好的留下,其他部隊都解散。而中央軍的戰鬥力自然很強,那麼主要淘汰的就是地方軍閥部隊。中國軍閥幾十年來都靠槍桿子為命根子,在他們看來這些的裁軍行為比搶他們的老婆還要過分。
會議不歡而散,之後各地軍閥隨即起兵對抗中央。
不過此時的地方軍閥力量已經較弱而且很多將領已經接受三民主義,無力像北洋軍閥那樣有數十萬兵力和中央決戰。
桂系的白崇禧和李宗仁首先出巨資聯合馮玉祥出兵,蔣公深知他的結拜兄弟馮玉祥的個人性格。他隨即用比桂系出價高的多的200萬銀圓和山東省的地盤把馮玉祥爭取過來。自稱小諸葛的白崇禧在作戰上還不是蔣公的對手,二個月內桂系23萬部隊中部分將軍被收買陣前倒戈,其餘部隊被全線擊潰。李白二人放棄湖北湖南和河北的地盤,率領少量殘餘部隊逃回了他們貧瘠的老家廣西省。
之後,馮玉祥試圖控制蔣公許諾給他的山東省,地方中央軍將領表示沒有接到命令,馮玉祥出兵20萬開戰。但是馮部下著名的有奶就是娘的將軍韓復蕖和石友三被蔣公巨資收買,馮部還沒有打就損失了10萬部隊,之後自然很快戰敗,馮逃到閻錫山的地盤尋求保護,被閻錫山軟禁。
之後,張發奎與駐廣西的桂軍殘餘部隊聯合進攻廣東,鄭州的唐生智和駐安徽的石友三同時出兵,不久全部被蔣打敗。
這些戰役以後,地方軍閥雖然部隊數十萬,戰鬥力大大削弱,已經不可能在和中央的對抗中全面取勝。
1930年,閻錫山在意識到中央下一個目標是他的情況下,聯合各地軍閥全部殘餘部隊,開始了規模龐大的中原會戰。在四個月的激戰中,雙方損失高達25萬人(主要損失的是地方軍閥部隊)。桂軍又被打回廣西,馮部和閻部初期雖有一定擄獲,但是很快被中央軍擊敗,部隊損失慘重,陷入被動局面。
此時,閻蔣方面都在爭取還在東北觀望的張學良的東北軍。張學良並不急於出兵,而是希望等到戰局明朗以後參戰以便獲得最大的利益。終於,蔣公的1000萬銀元和華北地盤的誘惑讓張學良決定支持中央,10萬東北軍入關。東北軍、中央軍配合,全殲了馮玉祥殘部的全部主力,閻錫山主力被殲滅殘部逃往山西,桂系則逃到廣西,這些地方軍閥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了,中原大戰以中央的完勝告終。
回到日本方面
___________
北伐剛剛開始,日本人就錯誤的判斷中國人永遠會沉溺於內鬥,不可能實現統一的大業。(蔣中正《抵禦外侮》)隨著北伐軍的成功,日本開始恐懼。它首先試圖幫助地方軍閥把北伐軍阻擋在長江以南。到了北伐軍渡過長江攻陷南京和上海以後,日本乾脆在山東濟南等地出兵,試圖親自消滅北伐部隊。到了北方軍閥全面失敗以後,日本幫助奉軍的殘部退回東北並且試圖強迫北伐軍保證不會進攻東北。
到了東北歸附中央以後,情況似乎越來越對日本的資源慾望不利。
一.國民政府和東北政府開始試圖廢除不平等條約和租界。
北伐期間,1927年1月,北伐軍強行收回了漢口和九江的英國租界。英國人面對強大的北伐部隊沒有作出什麼舉動,只好從武漢撤軍。
1929年初,東北的國民外交協會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收回大連、旅順主權,收回南滿鐵路等四項要求。
1929年7月,張學良決定收復北滿中東鐵路管轄權(為中蘇同時管轄),解除路局管理層蘇方人員的職務並遣送出境。此舉引起對中國大陸有巨大野心的蘇俄共產黨的直接入侵,東北軍開始應戰。從7月末開始直到11月,大小戰鬥進行了數十次。中國軍人死傷2000多人,蘇軍被擊斃143人,受傷665人。最終,以蘇聯老毛子的「勝利」宣告結束。12月20日,張學良派代表與蘇簽訂《伯力協定》。12月26日,中東鐵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蘇方提出的恢復中東鐵路中蘇共管、雙方釋放被俘人員而宣告結束。
張學良敢於對蘇聯動手,雖然最終失敗,但是也表明瞭中國收復東北不平等條約的堅定的意識,這讓日本方面非常恐懼。
二.張學良和南京政府利用種種手段削弱日本在東北的勢力
1931年,東北建立了運輸委員會。他們試圖建立一條地理位置更優越和更現代的鐵路,來取代陷入困境的南滿鐵路。
同時,國民政府開始授意張學良開發葫蘆島海港,用來削弱旅順和大連港的影響力。
還有諸如禁止中國勞工為日資企業服務和禁止日本新移民入境的情況。
總之,一切都對日本的滿洲資源利益極為不利,照此發展下去,日本的勢力不用十年就會被徹底趕出東北。
三.日本國內遭受了世界金融危機的打擊。
日本經濟一片蕭條,大量工人失業(東北的日本人就有數萬人失業),農業遭受滅頂的打擊。總之,日本人感覺找不到解決經濟危機的辦法,那麼利用軍事侵略佔領富裕的東北好像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此時對於日本來說正是侵略東北的最好時機。世界各國陷入經濟危機無法自拔,蘇聯處於經濟恢復的關鍵時期,張學良10萬精銳開入關內,東北軍在關外兵力大大削弱,國內日本老百姓因為資源枯竭也認同侵略東北的主張。總之,一切都是最好的時期。
四.中國民間反日情緒的提高
從五四來勢,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一直高漲。日軍在北伐出兵濟南以後,各地都有大規模的反日大遊行。
日貨在中國銷售量也大大減少,原本由四分之一的日本貨物出口到中國,中國是日貨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樣的打擊讓控制日本經濟和政治的財閥們非常不滿。
除了民間以外,中國政府方面也出現了一定反日情緒,這讓日本方面很敢恐懼。
1930年中國向日本政府抗議日本在公文中使用「支那」這個有歧視性的詞語稱呼中國,日本隨後同意今後在公文和新聞報紙中不再使用「支那」,改用中華民國的正式名稱。這體現了中國大國情節的恢復。
據日本潛伏特工的密報,蔣介石已經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開始制定對日本的長期戰略,準備重新奪回臺灣和朝鮮。這裡面就包括利用德國裝備建立二十個新式陸軍師的計畫。
九一八事變 開始
_____________
畢竟出兵牽扯到大量生命的死亡問題,這一招並不是輕易就能用的。日本在開始之前在自己本國國民之內進行了大量的宣傳,試圖得到人民的認同。
1931年5月29日,在日本第二師團的一次軍官會議上,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征四郎發表了《關於滿蒙問題》的講演,他說:「打開我國目前經濟困難局面的根本政策,不外乎是向海外發展。
板垣征四郎和被稱為日本軍界「思想家」的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都認定,1931年是使用武力進攻東北的極好時機。
1931年7月,駐守京都的日軍第16師團第3飛行聯隊出動飛機,向金澤、福井、富山、松本等地散發了10萬份題為《醒來吧,為了國防》的傳單,傳單中極力鼓吹以武力解決滿蒙問題,並附有註明日本在東北特殊權益情況的地圖。
軍事方面,由於東北軍仍然有相當強大的兵力在東北。在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為了彌補兵力不足在1937年8月特別邀請關東軍、朝鮮軍(林銃十郎)與臺灣軍(真崎甚三郎)司令官,舉行海外司令官會議,共商日本海外駐軍的任務,及彼此之間如何保持密切的聯繫。陸軍省在八月同意在九月調派日本的十九與二十二個精銳師團,進駐朝中邊境,以提高日軍在海外應變的軍力。而關東軍的高級參謀板垣更利用機會,與朝鮮軍參謀神田正種大佐,進行了軍事支持的聯繫。
石原、板垣與花谷多次會談下,決定在當年九月十八日,正式發動日本奪取中國東北的「滿洲事變」。花谷在六月中往返日本軍部時,已經把準備發動事變的計畫,秘密告知軍部,很快得到他們的支持。
同時關東軍開始大量的演習工作,模擬進攻瀋陽的一切可能情況。一時間,日軍駐地槍炮徹夜不停,連周圍的中國居民也習慣了。
這些行為讓中國方面的一些政治家感覺到了威脅,東北外交委員會委員的老資格外交家顧維鈞發現關東軍的變化時曾寫信予以提醒。
國民政府方面也向張學良密送過一些情報,但是張學良對此缺乏重視。認為日本人最多是挑□,是為了擴大南滿鐵路的利益,所有並沒有對東北的兵力部署作相應調整,也沒有下令東北軍進入全線戒備。
張學良出於錯誤的判斷,於1931年9月6日下令給遼寧省主席臧式毅、榮臻:「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
終於,1931年9月18日晚10點,日本關東軍的南滿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隊隊附河本末守中尉帶領6名日本士兵和二名重金聘請來的中國人,他們炸毀了瀋陽附近南滿鐵路柳條湖段的一小段鐵軌。由於日本並不想真正破壞他們的重要生命線南滿鐵路,炸藥的威力很小,十分鐘以後的一輛南下火車毫不費力的通過了爆炸區域。
河本隨即槍殺了被重金雇來的二名中國人,並且把二套東北軍軍服套在他們的身上,用來誣陷東北軍。
之後半小時內,關東軍最高參謀官垣征四郎大佐下令已經準備半年的關東軍全線進攻瀋陽、長春、營口的東北軍。之後,關東軍最高司令官本莊繁中將對日本東京參謀本部發電告知「我軍正在出動主力,掃蕩滿鐵沿線之中國軍」。接到報告以後,日本軍方大喜過望。
日軍武力入侵東北的行為終於開始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九一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