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數千年的飲茶史 飲茶方法的四次演變(圖)

 2006-10-18 10:0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我國有數千年的飲茶史,人們的飲茶方法隨著制茶技術和飲茶實踐的發展進步,有過四次較大的演變。

 

第一個階段:煎飲法當我們的祖先還處在原始部落時期,由於生產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當他們發現茶樹的葉子無毒能食的時候,採食茶葉純粹是為了填飽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葉的色、香、味,所以還不能算飲茶。而當人們發現,茶不僅能祛熱解渴,而且能興奮精神、能醫治多種疾病時,茶開始從食糧中分離出來。煎茶汁治病,是飲茶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裡,茶是藥。當時茶葉產量少,也常作為祭祀用品。

第二個階段:羹飲法從先秦至兩漢,茶從藥物轉變為飲料。當時的飲用方法,正像郭璞在《爾雅》注中所說的那樣:茶「可煮作羹飲」;也就是說,煮茶時,還要加粟米及調味的作料,煮做粥狀。至唐代,還多用這種飲用方法。我國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多在唐代接受飲茶的習慣,故他們至今仍習慣於在茶汁中加其他食品。

第三個階段:研碎沖飲法此法早在三國時代就已山現了,唐代開始流行,盛於宋。三國時代魏國的張揖在《廣雅》中記載:「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跡,搗未,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橘子筆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這裡說得很明確,當時採下的茶葉,要先制餅,飲時再搗未、沖沸水。這同今天飲磚茶的方法是一樣的,應該說是沖飲法的「祖宗」。但這時以湯沖制的茶,仍要加「愈、姜、橘子」之類拌和,可以看出從羹飲法向沖飲法過渡的痕跡。唐代中葉以前,陸羽己明確反對在茶中加其他香調料,強調品茶應品茶的本味。說明當時的飲茶方法也正處在變革之中。純用茶葉沖泡,被唐人稱為「清茗」。飲過清茗,再咀嚼茶葉,細品其味,能獲得極大的享受。宋人以飲沖泡(淹茶)的清茗為主,羹飲法除邊遠地之外,己很少見到。

第四個階段:泡飲法飲茶的第四個階段,可叫做全葉沖泡法。此法始於唐代,盛行於明清以來。唐代發明蒸青制茶法,專採春天的嫩芽,經過蒸焙之後,製成散茶,飲用時用全葉沖泡。這是茶在飲用上又一進步。散茶品質極佳,飲之宜人,引起飲者的極大興趣。為了辨別茶質的優劣,當時已形成了審評茶葉色香味的一整套方法。宋代研碎沖飲法和全葉沖泡法並存。至明代,制茶方法以制散茶為主,飲用方法也基本上以全葉沖泡為主。這同今天大多數人的飲茶方法是一樣的。

目前開始的速溶茶、茶飲料等飲用方式也許正是新興茶飲法的開始。



来源:文化頻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