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與歐洲多方歧異 歐盟對北京更謹慎

 2006-10-08 03:1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就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九月訪問歐洲前夕,德國「明鏡週刊」威廉亚洲官网 一期的封面故事「遠東入侵」,主題正好是崛起的中國,雜誌封面上手裡捧著汽車、手機和數位相機排排站、身披銀盔的秦兵馬俑,表情嚴肅而且陣仗嚇人。

該篇報導作者、「明鏡週刊」駐柏林分社主任史坦佳爾特(Gabor Steingart),在剛出版一本引起矚目的新書「爭奪財富的世界大戰」裡,也將矛頭指向中國,建議歐美應合作成立跨大西洋的自由貿易區,以維繫西方共同的價值和利益。

歐中和亞歐赫爾辛基峰會結束後,溫家寶又馬不停蹄前往英國和德國訪問。不過,就在這次風光出訪的背後,已經隱約能嗅到歐洲對中國態度的微妙調整。簡單來說,過去的中國熱逐漸降溫,取而代之的是更務實的中國政策,而這種趨勢在梅克爾上臺後的德國尤其明顯。西方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和疑慮,以及雙方在經貿、能源和國際安全等議題的利益分歧,使歐中關係未來的發展更加難以預料,值得臺灣關注。

最早領軍前進中國的西方大企業家德國西門子集團前總裁馮必樂,多年前有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不去中國的風險高於去中國的風險」,說明瞭西方如何垂涎中國十多億人口的廣大市場。以中國在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為例,目前就有三千兩百家企業在中國經商,每年營業額高達一千五百億歐元;歐盟二十五國加起來,也超越美國,連續兩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儘管雙邊貿易額不斷增加,對中國一窩蜂的狂熱,卻在最近這一、兩年因為中國政府放任侵犯智慧財產權,令歐洲企業不滿,而逐漸退燒。由於勞動成本高昂,對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的企業來說,唯有靠領先同業的科技,才能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不過,昔日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和客戶卻透過仿冒反倒成為競爭對手,嚴重威脅西方企業的生存。

仿冒不僅是美國和中國、也是歐洲和中國關係的核心議題,可從溫家寶這次訪問柏林看出。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溫家寶結束會談後,走出會客室面對在場記者,除了客套話外,一開始就先從「保護智慧財產權」談起,兩國也在雙方元首見證下簽訂協定,由德國聯邦專利局負責為中國訓練智慧財產權的執法人員。

不過,德國終究很清楚,中國沒有獨立的司法體系,即使法令完備也面臨執法不力的問題,到底有沒有決心打擊仿冒,仍是未定之天。代表全國產業界利益的德國工商總會在協定簽署後不僅反應冷淡,強調保護智慧財產權的關鍵其實在執行面,還提出德國企業在中國限於相關規定「被迫轉移高科技」的問題,抱怨中國遲早會以更低廉的代價自行生產。

為了避免遭到反傾銷調查,中國希望歐盟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近年來一直是中國與歐洲領導人會談的主題之一;歐盟在這次峰會上也以中國必須符合國際規範,減少政府干預並開放市場等理由,回絕中國的請求。

事實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近五年來,仍高筑貿易壁壘,雙方的貿易糾紛增加,西方抱怨中國沒有如期開放市場的不滿聲音也正逐漸升高。歐盟對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鞋類開徵反傾銷稅,近日並和美國與加拿大聯手向世貿提出訴訟,控告中國對汽車零組件課徵高額進口關稅。德國經濟部長葛洛斯在漢堡的一場演講就當著溫家寶的面,指出德中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的問題,呼籲中國開放市場,對中國和外國企業一視同仁。

為了主動迎接中國的挑戰,歐盟主管貿易的執委曼德森九月十八日在柏林的一場重要演講上,也再度呼籲中國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障,不要推動「經濟的民族主義」;他還說,唯有對雙方都有好處,歐盟才能與中國合作,他預告十月底前歐盟將針對中國提出新的外貿戰略白皮書,顯示雙方的貿易摩擦正逐漸浮上台面。

經貿原本就是歐中關係的主軸,不過,雙方在能源和國際安全問題上的利害衝突也不可輕忽。除了是否派遣聯合國維和部隊到蘇丹達佛區,以及對伊朗實施禁運等議題上處處與西方作對外,中國為了能源利益,大舉貸款給非洲的獨裁政權,卻不顧當地人民的生活和政治發展,也飽受西方的批評。

梅克爾在溫家寶來訪前就公開表示,經濟繁榮使中國比過去更堅持自身的利益,不過也必須承擔更多的外交責任;中國在非洲只顧能源開採,對非洲人民的社會發展卻沒有貢獻,身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中國應超越自身的經濟利益。

非洲傳統上是歐洲的勢力範圍,蘊藏豐富能源的非洲目前已成為中國與西方外交角力的戰場,就連日本和臺灣也積極介入;德國財政部長史坦布律克九月十七日在新加坡舉行的七大工業國財長會議上,就將矛頭指向中國,批評「某些亞洲國家,尤其是某國」,為了確保自己的能源利益而貸款給非洲。

德國的輿論分析說,工業化國家去年在非政府組織多年的施壓後,才剛剛減免非洲窮國的債務,結果這些國家現在寧願向中國高利貸,也不願接受西方附帶條件的貸款,彷彿西方幫中國在非洲開路;長期來看,非洲窮國陷入沈重的還債壓力,最後還是得靠多邊諮商的方式來寬免。歐洲不僅擔心非洲窮國負債纍纍,民不聊生,間接加劇地中海沿岸南歐國家的難民問題,也憂心歐洲對非洲的政治影響力正逐漸被中國排擠,重演一九九零年代末期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歷史。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美歐由於共同利益,在反傾銷與反仿冒、乃至國際安全等議題上攜手對付中國。近兩年來美歐針對東亞安全,特別是中國進行的戰略對話;歐盟如美國所願暫時擱置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美國與歐盟三巨頭英法德在伊朗核爭議談判上立場協調一致;以及最近美歐史無前例聯手向世貿控告中國對汽車零組件課徵關稅。這些例子都是明證。美歐聯手力量更大,例如德國最近成立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的呼聲,儘管有保護主義的色彩,卻也難免讓中國不安。

其實,正好就在峰會期間,中國突然公布外國通訊社的管理辦法,如同當年歐盟即將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前一刻,中國通過針對臺灣的反分裂國家法,表明對人權堅不讓步的立場,著實震撼了西方輿論。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也隨即譴責這個新辦法箝制新聞自由,是「非常負面的發展」,準備在十月歐中人權對話時提出。溫家寶在峰會上主張經貿不能與「所謂的人權問題」掛勾,不改過去強硬,只會讓歐盟更加警惕。中國如無意對人權和台海安全做出更具體改善,短期來看,歐盟內部要達到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政治氣氛也就更加困難。

從鐵幕倒塌到今日歐盟東擴的歷史經驗來看,經濟成長其實與新聞自由等人權議題分不開;解除武器禁運成為歐中關係的絆腳石,這與歷經民主運動洗禮的歐洲人、特別是東德和東歐人難忘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有關。出身東德、在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前後「變天」 的那幾個月棄學術而從政的梅克爾,除了向溫家寶指出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目前不在歐盟的議程,也直言人權的不可分割性和普世價值,提醒將舉辦二零零八年奧運的北京政府尤其必須重視新聞自由。中國是否在奧運前反其道而行,整個西方都在關注。

由於歐憲進展不順,造成一體化進程遭到挫折,加上法國和英國等大國正面臨改朝換代的過渡期,歐盟的統合力目前正逐日下降,各方也對明年同時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和八大工業國(G8)高峰會主席的德國期待甚深。有 「世界最有權勢的女人」之稱的梅克爾,已經宣示將在能源外交(尤其是高加索地區)和反仿冒等議題上多所著墨,歐中的摩擦似乎更不可避免。

這次歐中雙方在峰會達成共識,開啟新雙邊協定的談判,取代一九八五年簽訂的經貿合作協議,屆時新協定是否如聯合聲明「全面反映當前中國與歐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廣度和深度」,甚至如歐盟所願包含人權和民主價值,也就更值得拭目以待。
来源: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特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