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婆婆總是愛「盲人摸象」

 



朋友向我抱怨,她那每年才到家裡小住兩三星期的婆婆,回去後總要大發議論,說媳婦哪些習慣不好、太寵小的不疼大的;朋友嘆口氣說:「問題是,她只在背後對她兒子咬耳朵,沒有給我當面說明的機會。」

  「那麼是你先生轉述給你聽的?」

  「我先生怕我不高興,也不講的;只是有時聊聊就聊到了。婆婆的誤解,已時過境遷,再去說什麼都愈描愈黑,只能生生悶氣,待她下次來,小心點、週到點;但是不論怎麼做,她回去後,總有得埋怨。」

  「請你先生直接和她溝通嘛!」

  「我先生就說,每次他要解釋,我婆婆就回他:‘你每天早出晚歸、忙著上班,家裡的事哪有我清楚?’」

  聽到這兒,實在讓人啼笑皆非。我何嘗沒有類似經驗?久未敘面的表弟出差到美國,正逢感恩節,便請來家中聚餐。誰知他回國後,親朋好友便盛傳我家中的一些瑣事,還說我太寵愛小兒子。才一頓晚餐的光景,他便對我家的事瞭若指掌?足以說長論短,真教我自嘆弗如啊。雖說旁觀者清,但清官難斷家務事,且非長時間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怎好驟下判斷?若當事人能一笑置之還好,要是想不開呢?

  有對醫生朋友就是這樣離婚的。妻子生了雙胞胎後,暫停醫生工作,在家當全職主婦。四年後,她卻選擇放棄辛苦建立的家。有人說她心高氣傲、彎不下身段做家務瑣事;有人說她成了黃臉婆,成天疑神疑鬼,擔心先生外遇;也有人說她和公婆妯娌處不好,沒人願意幫她。直到前幾天遇到她,才從她口中得知:「你也曉得照顧雙胞胎,需要雙倍的體力和耐心,加上家事瑣瑣碎碎,很難面面俱到。偏偏我前公公婆婆及偶爾串門子的親友,總要批評這批評那,我前夫非但不知體諒,有時工作壓力大回到家,稍稍不滿意就說:‘書讀多有什麼用,簡單的生活常識都不懂!’唉,人家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卻被嫌得一無是處。心力交瘁,我瘦得不成人樣,我自己是醫生,知道必須救自己,孩子才會健康快樂,因此選擇離婚,避開惱人的是非。現在我的憂鬱症也不藥而癒,每天高高興興面對孩子和工作。」

  語言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主人願意讓客人登堂入室,必是把客人當作可親可信的朋友;朋友怎忍心在背後對主人的生活方式妄加評判呢?更何況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多一分體諒、多一些尊重,散播芬芳的語言,日子不就更歡喜嗎?

  印象深刻的是,好友的媽媽抱怨洋媳婦不會照顧孩子,有次還撞見孫子吃泡麵。好友立刻回答: 「你去過她家幾次?看過他們吃幾次泡麵?可能他們一年才吃那一次,就正好被你看見了。瞧你那兩個孫子,白白壯壯、人高馬大的,像常吃泡麵的樣子嗎?你呀,盲人摸象也就罷了,還庸人自擾呢!」說得老人家也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

  盲人可以摸象,但請勿作以偏概全的是非專家。不論摸到像的哪一部分,就讓它船過水無痕;離開時,只須帶著感恩的心與主人後會有期。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