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字漢卿,號己齋叟;大都(今北京)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是元代雜劇作家中的領袖級人物,《錄鬼簿》將他列於「前輩才人」56人之首。關漢卿的創作力十分驚人,所作劇曲,是元人中最多的,其中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他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拜月亭》、《救風塵》、《單刀會》、《蝴蝶夢》等。
關漢卿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擅長歌舞,精通音律。此外,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津志》)。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散套中說:「我也曾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曾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跼,會圍棋,會雙陸……」。他不僅創作許多戲曲作品,還親自參加舞臺演出。
關漢卿生活在「九儒十丐」的元代,科舉廢止、士子地位的下降,知識份子大多處於一種進則無門、退則不甘的難堪境地。然而,關漢卿生性開朗通達,他在困境中能調適自己,並以開闊的胸襟,「偶娼優而不辭」。他於散曲〈南呂.一枝花〉中自稱「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這是對封建價值觀念的挑戰,也是狂傲倔強、幽默多智性格的自白。
關漢卿的如椽大筆,標誌戲劇創作走上藝術高峰的旗幟。對元代社會的腐敗與黑暗,他廣泛反映,深刻揭露;對受迫害者的痛苦經歷,他寄予莫大的同情;對弱小者抗擊罪惡的義舉,他給予熱情的頌揚。作品中那些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更加流露出下層社會的生活氣息與思想情態。他的創作「曲盡人情,字字本色」。其中《竇娥冤》被王國維譽為「列入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宋元戲曲史》)。1958年,關漢卿被提名為「世界文化名人」。
關漢卿的〈南呂.四塊玉.閑適〉(四首)之一中描述:「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閑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作品中描寫作者關漢卿離開了爭名逐利的官場,並將退隱的悠閑田園生活情趣寫得淋漓盡致,或許也是這位傳奇人物最終身心安頓的真實告白!
- 關鍵字搜索:
- 多才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