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12倍的人均年收入
社會學系張玉林教授帶領的小組來到河南,對著名的「共產主義小社區」南街村和它附近的三朱村進行了調查。
「南街村從1996年開始實行公費醫療,村民按照星級標準報銷。」衛生所辦公室主任李世洪介紹說,「在南街村看病很方便,村民有病了就來咱這個村衛生所,衛生所看不了的病,咱就去縣醫院、市醫院、省醫院,甚至去北京、上海的大醫院。」這一切,只需要拿著村衛生所印製的「南街村村民醫療證」和相關就醫證明就行。
而在相隔不遠的三朱村,調查小組發現,在他們逗留的兩天時間裏,村辦衛生所的大門一直緊閉著。有村民告訴調查者,在這間只有十餘平方米大小的房子裡,只有幾樣簡陋的醫療設備,所能提供的醫療服務,也僅限於解決頭疼腦熱之類的「小毛病」。至於其他的醫療費用,只能由村民自己負擔,村里根本沒有能力提供其他的醫療保障。
類似這樣的差距,在本次新農村調查中還有很多。
在這項調查總共涉及的20個行政村中,2005年人均年收入最高的是江蘇省華西村,達到18820元,而在陝西省的南泥灣村,去年的人均年收入僅為1526元。從這一項統計數字來看,二者就相差了近12倍。
按照人均年收入,調查組將我國農村社會分成「三個世界」——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是經濟發展水平高的村莊,即「第一世界」;人均年收入在3000~5000元的為中等經濟發展水平的村莊,即「第二世界」;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經濟發展水平低的村莊,被劃分為「第三世界」。
農民遠離土地才能致富?
自古以來,農民的標準形象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然而本次調查卻發現,41.6%的農民已經不再種地了。這表明,耕種已經不再是農民普遍的生活來源。
7月24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預測,「十一五」期間,預計每年新增被征地農民300萬。這位負責人還透露說,近10年來,由於我國城鎮化速度加快,被征地農民已經超過 4000萬。
隨著一浪高過一浪的城鎮化進程,越來越多的農民已經漸漸遠離了土地。他們靠什麼維持生活?
「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的村,農民種地的比例越低。」調查組採寫指導、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周海燕說。
調查顯示,在「第一世界」的村莊中,還從事土地耕種的農民只有26.6%,而在「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這一數字分別為74.9%和80.2%。
「讓我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就連山西大寨——當年全國農村建設的榜樣,現在也很少有人種地了。」社會學系大四學生陳秀元很吃驚。他告訴記者,因為退耕還林,現在大寨的梯田上種的都是樹,經濟發展的重點也轉移到了旅遊業。
「現實情況就是這樣,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僅僅依靠種植業肯定不行。」周海燕說。隨之而來的,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湧入城市,外出打工日益成為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到了農村才發現,現在的土地大都是老弱病殘在種,青壯年都在附近的企業上班,或者乾脆外出打工了。」蔣恩銘說。
教育才是發展的一線生機
在陝西省南泥灣村,就讀於西安鐵路運輸學院的田博拿著初中畢業照,挨個回憶班裡同學的去向。「班裡有48個學生,現在還繼續上學的只有3個。其餘的人或是在家務農,或是出外打工,還有些女生就一直待在家裡,等著結婚了。」他說,「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家裡沒錢供孩子上學。」
調查顯示,義務教育階段之外的高中、大學,成為眼下困擾農村家庭子女教育的最主要問題。個別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鄉村,小學和初中適齡兒童的失學、輟學率明顯高於其他地區,達到15.9%。
「對於廣大農村學生來說,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社會情境下,僅僅完成義務教育顯然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了。他們所考慮的,同城市裡的孩子一樣,是通過接受教育的方式來改變自己的境遇。」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系主任杜駿飛教授說,「越是貧窮的地方,這種改變就顯得越重要。」
無論經濟發展水平如何,人們對村幹部的要求都是「能為村民做實事」。調查發現,認同這一點的受訪者達到70.1%。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看法,是因為幾乎所有的人都把「增加收入」當成自己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即使是那些生活在經濟發達地區的村民,提高收入對他們來說依然是頭等大事。「這或許能說明,農民增收應當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目標。」杜駿飛說。
至於接下來的需求是什麼,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處於「第三世界」的人們更願意首先改善教育(40.4%),而在那些經濟發展水平更高的地區,大多數人認為改善環境是增加收入之外的當務之急。
一個依靠工業發展起來的地方,環境污染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它們中的絕大多數,走的都是「先污染後治理」的路。
「老百姓不願意拿生命代價去換取金錢!」60歲的河南省小河村村民王忠保拍著大腿,放緩語速說。他經營的農機修配門市部就在二支排旁邊,距離不到20米。二支排從小河村中央流過,村民都管它叫「臭水河」。河的上游流經七里營鎮的南新莊、劉店、劉莊等化工業、造紙業聚集地,掩藏著30個左右的排污口。由於當地土質多為沙土層,受污染的河水不斷滲透進地下水,嚴重影響了小河村村民的飲用水。
據村民反映,1999年到2002年,連續四年井水水質檢測沒有合格。2005年9月,有村民把抽樣井水送往衛生防疫站檢測,報告顯示,抽樣井水的渾濁度、鐵含量、大腸菌群以及細菌總數都超標。
「這確實反映了當下我國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被不可逆轉地破壞和惡化了。我們在調查中,有些村民甚至開玩笑說‘以前是拿環境換錢,現在我們想拿錢換環境了’。」研究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李松濤 南京大學新農村調查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鄉土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