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戰火下中國人的「兒女情長」(圖)
他們背井離鄉,在這個以戰火紛飛的面目出現在各國頭版頭條的國家從事著建築、烹飪、清潔、護理、農業等工作。
以、黎戰爭打響之際,這些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情況如何呢?內心世界又是怎樣?
記者採訪了幾位原從中國大陸來以色列打工的中國朋友。
不想讓家人知道自己在海法
來自甘肅的一位先生由於不想讓家人擔心,請求不用真名接受採訪。這裡叫他Johnny。Johnny今年29歲,有女友在國內,工作在海法一家日本餐廳裡。同一家餐廳裡還有另外四位中國人。
「昨天海法有一部分人是被轉到防空洞了,因為北部的山那邊的目標比較接近一點。靠南一點的人都沒有,都在自己家裡待著。很多地方都關門了,餐館啊、酒吧啊都關了。只是24小時超市還開著,生意可爆了。」
「基本上白天都不出去,也有人出去。整天在家裡看看新聞,看看電視。也沒有什麼感覺。我認識的朋友他們都在家裡待著。很少有人出去。出去也是一會兒功夫就回到家裡,不會在外面待很長時間。」
該餐館有一部分餐館員工已經被送到較南邊的雅法(特拉維夫南端的舊港口城市)其他的仍留在海法。
「如果時間長了的話,我們可能被老闆轉到特拉維夫啊、紅海呀一些比較遠離戰爭的地方。我們還可以繼續工作。但是如果時間短的話就沒有必要了。」
「他們都認為以色列軍事比較發達,軍事力量比較好,都覺得應該再等一等,看有什麼轉機。」Johnny 說。
「看新聞中報導的這種情況肯定會很擔心的,可是我們倒不感覺不安全、危險啊什麼的。我前幾天在電視上看見一個中國戰地記者,穿著迷彩服,帶著頭盔,讓人感覺很可笑,因為這裡沒有一個人這個樣子。但是國內看到這個記者穿成這個樣子,就感覺很嚴重了。」
Johnny 幾乎每天都給國內的家裡打電話。「我安慰他們。為了怕他們擔心,我告訴他們我不是在海法,是在周邊的城市。父母今天打電話要我回國。可是我不是說走就能走的。你得有責任感,不能稍微有點戰爭的苗頭就撤了。」
感嘆「人生免不了兒女情長」
崔先生來自中國遼寧,六年前來以色列,在特拉維夫北邊20分鐘車程的赫茲利亞工業區一家亞洲風味餐館打工。
赫茲利亞位於以色列中部,是高科技公司聚集的地方。由於離北邊邊境較遠,以、黎交戰以來這個地區的人一直正常作息,店舖照常營業。
戰爭打響了崔先生給家裡打電話,家裡人都替他擔心。可是他自己倒覺得以色列這個地區經常有衝突,都已經習慣了,沒有什麼可怕的。
崔先生在國內有女友,已經等了他六年。他說:「人生免不了兒女情長,沒有兒女情長就沒有了動力。可是為了事業,又不能兒女情長。」
崔先生剛到以色列的時候不懂英語,當時餐館經理每天教他廚房裡的專業用語。現在他的英語已經很流利,在餐館裡當廚房經理。
這月底他計畫回國探親一個月。「回去這段時間,我得讓我媽多給我做點醃肉吃」。
來自遼寧阜新的張先生在工業區的同一家餐館工作。今天是他的休息日,一覺睡到12點。起床以後騎車到工業區北面的草原去玩。下午步行到海邊,抓了兩個海蜇回來吃。
這樣,他度過了以、黎開戰後的第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