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張中行先生到80歲上聲名大振,他的《順生論》被譽為「當代中國的《論語》」,人稱他本人是「文壇老旋風」。
平淡中的曲折
張中行本名叫張璿,字仲衡,取自《尚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北大畢業後,他自己改名張中行。來自《論語》中「不得中行而語之,必也狂狷乎」,和《易經》中的「中行無咎」。
張中行平生的理想一不做官,二不發財,就是希望做點學問,看點書,寫點書。安安穩穩地過小民適然的生活。張中行雖然出身清貧,文革中卻被定了「富農」,發配到安徽的鳳陽干校勞動改造。因為他夜裡看星星,別人說他是想變天,挨過批鬥。
「余永澤」原型
上世紀50年代,作家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轟動全國。因張中行與楊沫曾同居過並有一個女兒。有人認為小說中「余永澤」的原型是張中行。
「文革」中,張中行被逼迫寫楊沫是反革命分子,張中行寫道:「楊沫同志直爽、熱情,有濟世救民的思想,並有實現理想的魄力。」文革後,楊沫得知此事,感激不盡。楊沫之子作家老鬼說,《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澤」雖然是以張先生為原型,但不是真實的張先生。
張中行自己講道和楊沫分手的原因是:「世界觀不一樣,道不同不相為謀」。楊沫去世時,張中行沒有參加追悼會。他認為,告別只有兩種原由,或情牽,或敬重,也兼有之,對於她都沒有了。
關於民族的優劣性,張中行曾提出過一個簡單的標準,就是把一個無辜的人綁起來,讓人隨便打。只有寧肯自己挨打挨罵也絕不打人罵人的,才稱得上優秀。殘害同類的是糟糕的民族。
添衣問老妻
真正陪伴他走過半個世紀的是李芝鑾,這位大家閨秀清秀溫婉,長張中行一個半月,張中行一直稱夫人為「姐」。張中行曾說過:「我夫人人品非常好,待人忠厚,對誰都非常好。夫人能忍,無論境遇如何,都能泰然處之。」
他還曾吟詠詩句:「添衣問老妻:吃飯我不知飽,老妻不給盛飯,必是飽了;穿衣不知冷暖,老妻不讓添衣,必是暖了。」 相濡以沫之情溢於言表。
張中行女兒們回憶,「母親去世後,我們一直瞞著他,說母親在醫院裡。不久前他自己在醫院裡,還跟人說,他還要寫散文出書,掙稿費給妻子看病用。」
- 關鍵字搜索:
- 【專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