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私營企業主,認為他們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融資難。他們認為自己能無限的開拓,也能經營管理,儘管不斷有經營管理上的失敗,但是市場機會很多,總是能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彌補失誤的機會。唯一無法真正克服的就是發展所需的資金。因此當他們逐漸壯大的時候,他們處心積慮要解決的一個戰略性關鍵問題,就是打開融資的渠道。而實際成為渠道的有兩個方式:一個是控制金融機構,一個是控制上市公司。這些企業主們是如此的充滿著投資的慾望,當他們一旦控制了這兩類能夠募集資金的公司時,他們中很多人就傾向於隨心所欲的擴張。他們彷彿在參加一個全國性的、但卻是即時的競賽,比誰的老闆做的大,但是卻希冀一日之間勝利。他們中少數人已經感覺到自己可以同世界級公司比高下,參加的已經是世界範圍的競賽了。所以一旦控制了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那麼他們就要把所有募集來的資金用於打造巨型企業;他們慾望中的企業總是比他們的資金能夠支撐的企業大很多,所以他們有的人控制了一家又一家金融機構、一家又一家上市公司,資金還是永遠不夠,離世界級巨頭還差的遠。所以他們總是缺錢。
做大老闆在中國社會是可以很享受一番作為人上人的滋味的,可是滋味越好就越想要更好,因此投資的慾望是如此的強烈。所以一些老闆們為了擴張就開始鋌而走險。有的以各種名目吸收存款為自己所用,有的不惜用各種方式佔用別人的資金。例如德隆系,在幾年期間,違規、高息吸收公眾存款達450億元;顧雛軍的格林科爾繫在10年間用9個億的人民幣佔有了137億資產,風雲一時。
違背經濟規律總是要受到懲罰的。大老闆們在狂熱的造「系」,卻並不是在踏實的建設令人尊敬的優秀企業。那麼一系列的經營不善的企業,如果並不能持續的給他們帶來良好的利潤回報,他們就無法負擔高額的資金成本,而且無一例外的很快會走到山窮水盡的一步:融資渠道乾枯,按照媒體習慣的說法,是「資金鏈斷了」。如果"系"裡的一個企業出現不能清償債務,馬上引起連鎖反應,銀行、其他債權人紛紛上門逼債,於是昨日還呼風喚雨的大老闆及其高管們立即敗像畢露,債權人報案、公安部門立案偵查、業界傳聞紛紜、主角鋃鐺入獄,一個短短的、曾經風光無限的故事就落幕了。不幸的是,本文例舉的幾家系,都已經走到這一步。
這裡面,德隆系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案子,它與格林科爾一起在落幕前經歷了一個戲劇性的過程:來自香港財經分析人士郎咸平,公開指出包括這兩個繫在內的幾家公司用非法手段侵吞國有資產,用弄虛作假的辦法維持虛假表面。郎咸平的直言引起輿論大嘩。不幸的是,半年以內,德隆和格林科爾相繼暴露出真像,證實了郎咸平的論斷。
其後,輿論界發出一些質疑:為什麼如此不應該出現的事情在中國風行且成為明星的明星?人稱「郎旋風」的郎咸平掀起了持續的、激烈的、廣泛的爭論,監管部門為什麼沒有重視?這些聲音所表達的憤怒是理直氣壯的,因為層出不窮的經濟大案造成的是國民財富的損失。但是以筆者看,把希望寄託於監管部門卻是因為沒看到真像。因為中共政權的各個職能部門並非受全民所托在管理全民財富,所謂公務員們並非以是否盡職為標準被考核;龐大的職能部門是被中共任命,只向中共負責,被考核的僅僅是他們與狼共舞的本領。所以也不會有任何監管人員監管不力而受責。
(看中國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 關鍵字搜索:
- 【專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