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在被通報的20個案例中,約有15個案例涉及高校,佔總體案例的75%,體現出的不端行為旨在通過申請,獲得相關部門的資金資助。被通報的案例中大部分是偽造項目組主要成員的信息,在還沒有獲得相應職稱時,在申請時填報了虛假的職稱信息。
目前正在香港訪問的中共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坦承,中國大陸學術腐敗情況的確非常嚴重,由於搞市場經濟,學術界有些人追求短期效應,不惜弄虛作假以達到個人目的。
中科院多位院士指出,很多跡象表明,中國科技界不是在淡化名利,而是在不斷強化名利。一些科研單位人員的部分收入直接和科研經費掛鉤,這種情況造成了很多科研人員只要有錢就去爭。很多科研人員脫離科研一線,卻想盡辦法,甚至採取一些弄虛作假的手段從事申請項目的工作。
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朱效民博士說,當前上上下下對科學研究的態度更是急功近利,寅吃卯糧,基礎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十年磨一劍』的從容氛圍已經蕩然無存。浮躁功利的土壤,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苦心鑽研,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的學術不端行為不斷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部分科研人員通過弄虛作假、隱瞞欺騙拿到的資助經費都是國家和納稅人的錢。而年輕人剛出道往往膽子更大 。
朱效民說,有些青年科研人員剛剛走上科研崗位,受到一些不好的環境熏陶,學壞更快,往往膽子更大,長期發展下去後果嚴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陳佳洱院士也表示,現在的青年科研人員往往很現實,認為沒有寬裕的生活,沒有收入,就沒有社會地位。因此他們可能會想各種辦法去申請項目。
他認為,現在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容易把青年科研人員帶到歪路上,很多青年科研人員搞科研的動力不是追求真理,不是對科學的渴求,而是追求名利。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撈錢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