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從六百萬人退黨評臺灣三合一選舉

 2005-12-05 22:2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2005年12月3日公開聲明退出中國共產黨「黨團隊」的人數超過六百萬人,同時臺灣人民用民主和平的方式,在三合一選舉中讓民進黨潰不成軍,這兩件大事對中國與臺灣的歷史與社會發展,均有發人深醒的警惕作用。
中國共產黨執政五十六年,以違反天理與人性的暴政,用血腥的鎮壓,造成中國人民超過八千萬人的非正常死亡。在這慢長的黑暗時期,中國知識份子、工農商各階 層、各政治團體、及宗教界人士,都抱明哲保身、逆來順受的無作為態度,讓中共政權為所欲為、荼毒生靈。

去年年底大紀元時報發表《九評共產黨》,不用政治的觀點,從天理、人倫、人性、公義、道德的基本層次,批判中國共產黨的邪惡,並呼籲有良知的人退黨;立即風起雲湧,引發退黨浪潮,中共政權的崩潰已計日可待。

今年中國國民黨的幾個失意政治人物如連戰、宋楚瑜等,竟放棄「反共復國」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基本信念,跑到北京「與匪共舞」並「聯共製臺」,準備葬送臺灣的自由民主。

這次泛籃在縣市長選舉中贏得十七個縣市,馬英九主席說的對:「真正的贏家,是臺灣全體的人民,也就是說,這不是國民黨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嚴格的說國民黨沒有打敗民進黨,而是民進黨打敗了他們自己」。

期望國民黨不要被這次「不是國民黨的勝利」沖昏了頭,更不要忘記國民黨過去因專制腐敗而失去政權的歷史教訓;堅守天理、人倫、人性、公義、道德的標準,讓國民黨浴火重生。

同時也期望國民黨政要及黨員都能熟讀並廣傳《九評共產黨》,認清中共政權的邪惡本質,清除黨內親共勢力,不要陷入中共的統戰陷阱,置國民黨及臺灣於萬劫不復的境地。

國民黨主張統一,應堅持「反共復國」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基本理念,而非採取向中共投降式的統一。

中共善於玩弄統戰的花招,用「三通」的幌子把臺灣打得無力招架,臺灣一直處於守勢。國民黨應該化被動為主動,用「六通」來對付「三通」。

所謂「六通」,就是在原來的三通(通郵、通商、通航)之外,再加上「通媒」、「通黨」、「通憲」。

「通媒」就是要求大陸放開媒體,使臺灣及海外的報紙、廣播、電視、網路能夠自由進入中國大陸。

「通黨」就是允許國民黨及臺灣各政黨等進入中國大陸,讓老百姓自由選擇。

「通憲」就是讓老百姓自由選擇要中共的專制憲法,還是臺灣的民主憲法。

我相信中共絕對不敢接受,國民黨會變被動為主動。

這次民進黨僅僅保住南部六縣市,臺北縣、宜蘭縣、嘉義市三個指標選區都被藍軍攻下,執政縣市少掉了四席,遭受空前的潰敗。

這是人民對民進黨投下的不信任票,因為:民進黨己逐漸國民黨化,也變成會操縱司法媒體、貪污腐敗、漠視社會正義、公器私用、任人唯親與喜好裙帶政治的政黨。民進黨應該勇敢面對政策錯誤、執政失敗的責任,記取敗選教訓、切實檢討革新,才能重獲人民的支持。

今年我屢次向泛綠陣營呼籲:要熟讀廣傳《九評共產黨》,支持反共的力量。可借:當中共己經用幾百棵飛彈描准臺灣,挾持百萬台商、以商逼政,收買臺灣政客、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以統戰圍臺,並以遠交近攻的文攻武嚇、逼臺就範的危機時刻; 獨派陣營仍然分不清中共與中國的區別,誤認為反共是中國人的家務事,臺灣人只要關起門來搞台獨就行,管他中共的不仁不義。

這種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態度,一但讓國共合作成型,則臺灣危矣。

當今中共、國民黨、及民進黨都錯將統獨當目的,忘記統獨只是工具,人民的幸福才是最終目標。政黨不能為了統獨的政治目標,而不擇手段,忘記了對公平、公正、與公義的追求。

中共及國民黨揮舞中華民族的大旗,以愛國主義為工具,以暴力脅迫和平自由民主的臺灣與暴戾的中共政權統一;在六百萬人退黨的今天,其計謀注定將徒勞無功。民進黨高舉臺灣主權的大旗,以愛臺為口號,卻沒有認真落實清廉、改革的人民期許,最後也可能因希望不相隨而美夢成空。

深綠的群眾為了台獨,沒有用高道德標準要求自己、責人嚴而待己寬、一再原諒民進黨的國民黨化,重複要求人民「含淚投票」「再給民進黨一次機會」,結果事與願違。

中國六百萬人的退黨及臺灣三合一選舉結果證明:沒有公平、公正、與公義為基礎的政治目標,不論你怎檥為它擦脂抹粉、美容化妝,就好像建造在海灘上的沙屋一樣,經不起海浪的衝擊,最後都難逃崩塌的命運。

大紀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