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是留是走?駐伊美軍心情矛盾

 2005-11-26 19:5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伊拉克反叛分子暴力活動持續不斷、美國國內就撤回美國軍隊展開激烈辯論之際,許多在伊拉克的美國軍人說,他們的心裏十分矛盾,一方面,他們希望盡快回家;另一方面,他們希望留在伊拉克,幫助穩定這個國家。記者在巴格達南部以遜尼派為主的所謂「死亡三角區」內一個美國陸軍基地和那裡的官兵共同渡過了感恩節,對於駐紮在那裡的官兵來說。星期四感恩節那天他們絲毫不敢放鬆。

在今年的感恩節,駐紮在伊拉克優素費耶「前進行動基地」的美國士兵只有一個願望:過上沒有軍人或平民在他們的地區死於路邊炸彈、迫擊炮或火箭炮襲擊的一天。但是就連這樣一個願望都沒有實現。就在記者到達基地前幾分鐘,兩枚迫擊炮彈在附近爆炸。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士兵們投入行動。他們抓起了武器和鋼盔,等待上級的命令,一些士兵發出了詛咒聲。

突然,一名驚慌的伊拉克士兵跑進了基地。他告訴一名伊拉克翻譯說,兩枚迫擊炮落在離基地不遠的幾戶平民的家裡。他說,很多人死了,包括幾個小孩。

*路邊炸彈炮火襲擊乃家常便飯*

「感恩節快樂,」麥卡錫上士咕噥道。他說,他心裏很難過,但是這樣的事一點也不意外。他說:「這是家常便飯,每天都會發生。」

環繞基地的鐵絲網外是優素費耶鎮。這裡的兩萬居民幾乎都是遜尼派阿拉伯人,在遜尼派獨裁者薩達姆2003年被推翻前,遜尼派主宰著伊拉克政治和社會。

遜尼派由於突然失去地位,在什葉派穆斯林崛起後感到被邊緣化,於是成為持續了兩年半的伊拉克反叛活動的支柱。每天發生的暴力已經導致成千上萬的伊拉克人和美國軍人死亡或者受傷。

僅僅在包括優素費耶、馬哈茂迪耶和拉提費耶在內的「死亡三角區」,感恩節那一天就有3名美軍士兵和40多名伊拉克人在反叛分子的多處襲擊中死亡。這些襲擊的目標顯然是美國軍隊,但是傷亡者往往絕大多數是伊拉克人。在伊拉克各地,情況都是這樣。

基地裡的美國官兵說,他們知道,由於美軍和伊拉克平民傷亡人數持續上升,美國國內對伊拉克戰爭的支持正在逐漸減少。最近的一次哈里斯民意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美國人不認為伊拉克會成功地建立起一個穩定的民主政府,他們希望美國軍隊明年能夠撤回。

令在伊拉克的美國軍隊難以回答的問題是,在伊拉克的14萬美軍到底是引起了更多暴力與傷亡呢,還是在伊拉克的穩定與重建中起著關鍵作用?如果聯軍撤離,伊拉克是否會陷入內戰?

*戰士相信美軍有義務呆下去*

陸軍戰鬥醫護助理、一等兵曼斯菲爾德到伊拉克來已經將近一年了,這期間他無奈地目睹了戰友重傷死亡的情景。但是曼斯菲爾德說,他仍然相信美國軍隊有義務呆下去,確保伊拉克人過上比薩達姆統治下更好的生活。

曼斯菲爾德說:「我認為我們仍然在做著好事。我認為我們需要在這裡。我知道大多數伊拉克人也希望我們呆在這裡。你從他們面前走過的時候能夠從他們的臉上、從他們微笑和招手的樣子看到這一點。」

曼斯菲爾德一邊說,一邊忙著幫助醫療人員給一個伊拉克士兵包紮傷口。這名士兵剛剛被緊急送到了基地,他的腿被一枚落在一戶伊拉克人家的迫擊炮彈片打傷。這名伊拉克士兵的母親和哥哥站在旁邊,悄悄地流淚,並感謝美國醫護人員救了他的命。

基地的醫護人員過去一年來治療了無數受傷的伊拉克平民和安全部隊士兵。當地人說,他們更希望找美國人幫助,當地的優素費耶醫院對大多數人來說太貴,而且水平不高。

但是麥卡錫上士說,他在想,如果這些伊拉克人是在以美軍為目標的攻擊中受傷的,那麼美國人要是不在這裡,這些人也許本來不會受傷。麥卡錫上士說:「你看到這樣的情況,你感到自己多少有點責任。但是但願我們能改善他們的生活。這是我們到這裡來的目的。」

其他士兵在說到每天發生的暴力給他們本人以及伊拉克人造成的創傷時直言不諱。

*軍人一心想回家*

在優素費耶以南大約25公里的另一個陸軍基地,塞萬提斯中士正在馬哈茂迪耶一家醫院收集一次汽車爆炸的信息。那次爆炸炸死了30多名伊拉克人,炸傷了4名美國軍人。塞萬提斯中士承認,伊拉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在伊拉克服役了兩輪後,他現在一心只想回家。他說:「美國的任何地方都行,只要離開這兒就好了。」

美國國務卿賴斯本星期表示,伊拉克美軍可能很快會開始減少人數,但是在明年底前不太可能大量撤離。

布希政府說,美國必須在伊拉克保持相當數量的軍隊,直到更多的伊拉克軍隊得到訓練、能夠接手安全職責以及12月選舉產生的新政府能夠運作起來為止。

(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