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角習慣上是指非洲東部的突出部,位於此地的是相互毗鄰的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兩個東非國家。衣索比亞是最早獨立的非洲國家,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組建了自己的軍隊,並在二戰中頑強抵抗了入侵的義大利軍隊。二戰結束後,聯合國授權衣索比亞對尚未獨立的厄利垂亞地區進行託管。但衣索比亞國王海爾.塞拉希於1962年宣布將厄利垂亞吞併。對此,厄利垂亞組建了人民解放陣線(簡稱EPLF),同衣索比亞展開了長期武裝鬥爭。
20世紀80年代末,衣索比亞被迫承認厄利垂亞獨立,但此後兩國關係一直較為緊張,雙方不斷向美、蘇等國尋求援助並引進武器裝備。1998年5月,兩國間因為關稅及領土問題再度爆發大規模戰爭。非洲之角的天空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熱點。
戰爭前期,兩國空軍裝備老舊,難有作為。為了加強空軍力量,衣索比亞在1998年12月初從俄羅斯購買了15架先進的蘇-27型戰鬥機,還出高薪僱用了一批俄羅斯空軍退役飛行員組建了蘇-27飛行中隊,由退役的俄羅斯空軍雅那科夫將軍負責指揮。
厄利垂亞方面也不甘落後,同年夏天以單價2500萬美元和俄羅斯簽署了採購10架米格-29型戰鬥機的合同。這批戰鬥機按期在同年12月14日交付給了厄利垂亞空軍(以下簡稱厄空軍)。此前,有10餘名厄空軍飛行員在同樣裝備前蘇聯戰鬥機的烏克蘭接受了大量駕駛米格-29的培訓。至此,各自掌握了世界上先進的蘇-27和米格-29戰鬥機的埃、厄兩國空軍劍拔弩張,一場非洲之角最高水準的空中較量即將上演。
突然,飛機預警系統發出「嘀、嘀、嘀」的鳴叫聲
1999 年2月25日早上,由僱用的俄羅斯飛行員駕駛的2架埃空軍蘇-27戰鬥機在埃、厄兩國邊界的白德密地區上空編隊巡航,長機駕駛員是原俄羅斯空軍弗阿切斯拉夫.梅津上校。編隊飛行不久,地面指揮中心緊急通知梅津,在其十點鐘方向160公里外距離上發現了敵機群。很快,蘇-27上的雷達就發現了目標,顯示屏上出現了幾個閃爍的光點。梅津定睛一看,竟有4個,這意味著他的雙機編隊將面臨兩倍於己的敵機,但此時他還不知道對手正是厄空軍剛剛裝備不久的米格-29。
幾分鐘後,雷達顯示雙方的距離進入了100公里,蘇-27上的OEPS-27型光電探測系統也準確地捕捉到了目標。突然間,機上的「警笛」 (Beryoza)雷達預警系統發出了「嘀、嘀、嘀」的鳴叫聲:自己的座機已經被敵方雷達鎖定了,梅津知道情況不妙,緊握著操縱桿的手心裏不禁滲出了汗水。「注意!敵機向我們發射了導彈!」梅津的耳機中傳來了僚機飛行員的大叫。經驗老到的梅津立即命令僚機跟隨其一同進行規避飛行,兩架蘇-27作出了大迎角翻轉,並打開了位於翼尖的主動電磁干擾器,對敵方制導雷達實施電子干擾。幾乎與此同時,迎面而來的4枚導彈拖著長長的尾焰擦著2架蘇-27的機翼掠過。
躲過一劫的梅津長出了一口氣,他甚至看清楚了來襲導彈的尾翼。這種導彈對他而言再熟悉不過了,正是前蘇聯戰鬥機使用的標準武器R-27型(北約代號AA- 10,綽號「白楊」)中矩空對空導彈。梅津很快帶領僚機飛入攻擊位置,並用雷達系統鎖定了敵機。由僚機首先向右側2架敵機發射了2枚同樣的R-27型導彈,梅津密切注視著雷達顯示屏,很快出現了兩塊很大的光斑。這意味著對方施放了干擾彈,2枚導彈受其干擾而偏離了目標。
隨著雙方不斷接近,逐漸進入了可視距離。梅津終於看清了自己的對手是厄空軍的米格-29,他將武器發射控制系統切換到了R-73型(北約代號AA-11「射手」)近距格鬥導彈。這種導彈使用紅外線尋的頭制導,可以實現對目標的全向攻擊,堪稱目前世界上最出色的近距空對空格鬥導彈之一。梅津佩戴的NSTs-27型頭盔瞄準具,只需簡單地轉動頭部即可對準目標進行跟蹤和鎖定。當瞄準具對準一架米格-29後,他用食指輕輕地按動了發射鈕。短短一兩秒間,R-73型導彈就完成了點火、電源接通、解除保險的全過程。隨著導彈尾部噴出一道烈焰,R-73脫離了導軌,像離弦之箭一般直射向厄空軍的米格-29。
由於距離太近,目標機米格-29來不及施放紅外線干擾彈,只得拚命地急轉彎進行規避飛行。然而,R-73就像發現了獵物的雄鷹一般死死地咬住它不放,兩者之間的距離不斷地縮小。終於,隨著「轟」的一聲巨響,導彈擊中了這架米格-29的右側機身,一團耀眼的火球空中炸開。厄空軍飛行員在最後一刻用彈射座椅成功地逃生。
打完了導彈,30毫米機炮定乾坤
第二天,埃、厄兩國空軍又分別出動了蘇-27和米格-29編隊,在白德密地區上空再度展開了激烈的空戰。像前一天的戰鬥一樣,雙方都先後在遠距離和近距離發射了許多枚R-27型和R-73型導彈,但都無一中的。但是,米格-29的燃料攜帶量只有蘇-27的一半,很快就由於燃料將盡而被迫返航。帶領埃空軍編隊的梅津抓住這個機會,緊追厄空軍米格-29編隊。
由於導彈耗盡,梅津只得利用蘇-27上的30毫米速射機關炮對前方的米格-29頻頻開火,展開了一場類似二戰時期的空中追擊戰。伴隨著一串串橘紅色的彈跡,終於有一架厄空軍的米格-29被擊中,機尾拖出滾滾濃煙墜向地面。剩餘的厄空軍飛機返回基地,埃空軍編隊擔心遭到防空導彈的攻擊也隨即返航。其後,厄空軍的米格-29再也沒有大規模出擊,蘇-27和米格-29在非洲之角的較量就此告終。
對蘇-27和米格-29而言,這場較量是至今為止在它們之間進行的惟一一次實戰交火。結果是米格-29被擊落2架,蘇-27無一損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厄利垂亞飛行員的駕駛技巧比衣索比亞僱用的俄羅斯飛行員稍遜一籌;同時,厄空軍使用的R-27型導彈為烏克蘭製造,在穩定性和準確性上差於埃空軍使用的俄羅斯產同型導彈;更為重要的原因應是蘇-27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均優於米格-29,在近距離空戰格鬥中佔有明顯的優勢
對於埃、厄兩國的戰爭形勢而言,蘇-27和米格-29在非洲之角的較量使埃空軍就此擁有了夢寐以求的制空權,並開始出動對地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對厄軍陣地進行空中打擊。厄軍方面只得依靠防空導彈對埃空軍戰機進行還擊,但其陸軍頑強地抵抗住了埃軍的進攻,戰爭隨後陷入膠著狀態,雙方傷亡超過了10萬人。最終由聯合國安理會在 2000年6月18日派出維和部隊將雙方軍隊隔離,迫使兩國簽訂了停戰協定,埃、厄兩國間的戰爭才告結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同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