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名軍委委員上書要求提高軍備和待遇
「八一」前夕,中央軍委委員梁光烈、李繼耐、廖錫龍、陳炳德、喬清晨、張定發、靖志遠等七人聯名向中央軍委提出《軍事國防建設發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主要內容有:(一)加速軍隊現代化建設步伐。(二)推進中國軍事結構變革,建設信息化軍隊。(三)研製、發展、部署高新技術武器。(四)遏制戢爭、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戢略部署。(據知,所謂「戰略部署」,指的是江澤民掌握軍權時,在一九八九年部署的「一線反侵略防衛系統工程」,分三個階段建設:第一階段工程,已在二00三年完成;第二階段工程至二00七年;第三階段工程,至二0一一年底。整個防衛系統工程建設十四年,開支預計三千五百億元。第一階段工程預算是一千億元,但超支達三百五十七億元)。(五)提高、改善軍事人員、軍事科研人員待遇和福利。(六)保障全軍在戰爭爆發時期的軍需裝備供給。
二十二名將軍聯署挑戰「黨指揮槍」
在中央軍委第十次擴大會議上,四總三軍二十二名將軍又在前述七人上書的基礎上聯名提出新的「建議」,其中包含向中共傳統「黨指揮槍」的原則挑戰的內容:(一)大軍區、省軍區、警備區黨委書記由本軍區、警備區政委擔任,有利於軍隊黨委的領導,有利於軍隊班子的指揮和戰鬥力,有利於軍隊工作展開,有利於軍隊管理。(二)大軍區、省軍區、警備區司令員、政委,參加所在地區黨委班子,任副書記、常委。在和平時期,有利於黨政軍團結、地方建設工作。在戰爭時期或非正常時期,有利於軍隊履行使命、執行任務。
這個「建議」特別提出:軍隊建立黨組織制本身,已體現黨的領導和組織架構,沒有必要由地方黨委書記兼軍區、警備區黨委書記,造成軍隊和地方黨委、政府間的關係,長期處於互不服氣的局面。(據知,地方兼軍區、警備區黨委書記,一年到軍區、警備區例行三次:一次是年終總結的黨委會議;一次是「八一」參加慶典;再一次是軍委主席、副主席到軍區視察時要陪同。)
除了要更大的權還要更多的錢
二十二名將軍還提出要求,分階段地把國防開支,由佔GDP的百分之一點七,提升到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點五。如以官方公開公布的二00五年經費為二千一百億,即提升到三千八百億至五千四百億,和世界上主要國家的國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要看齊,對我國面臨美國霸權主義軍事訛詐、日本軍國主義勢力軍事挑戰,有所準備。
他們還提出,要求較大幅度提高軍事人員、軍事科研人員、轉業復員軍人的政治地位、經濟待遇。(軍方現有一千三百多名軍、師級高級軍官待轉業安排,其中的難題是,按過往軍隊轉業到地方黨政部門,要降一級使用,軍方對此抗拒,有的地方黨委對轉業的將軍也產生抗拒。除了工作上的合作,還有中央有指令,要安排在組織、政治、檢委、保衛等重要部門,而以上這些部門又是地方黨委安插親信、嫡系的優、肥崗位。)
胡錦濤的答覆
胡錦濤在中央軍委會議上提出: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變化,黨政、國家機關公職人員待遇的提升,社會道德、風氣變化的影響,侵蝕到了軍隊,這已經是嚴峻課題,軍隊在變質,怎麼辦?
江澤民時代曾提出口號「打得贏,不變質」,但事實上已經在變質。
胡錦濤就將軍們要權、要錢、加軍費的訴求,作了以下回答:任何時期都要維護軍心的穩定,這是首要的工作;要切實解決好軍隊轉業、復員的安置,要調整軍事幹部轉業到地方的級別政策;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國際環境的變化,要提高軍費;軍隊、軍事單位的組織架構不能改變;地方黨委、政府,要對軍區、駐軍提供實際的幫助和支持。
顯然,胡錦濤的答覆,在關鍵處對將軍們說了「不」。但是這一「風波」並未結束,軍方的動向值得注意。
(轉自2005年10月動向雜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眾將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