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學:孩子的樂園
提起美國的大學,許多中國人都讚許有加。可說到美國的小學,大多數人免不了要搖頭。在美國工作期間,我把兒子帶到華盛頓,在當地的斯湯德特小學從學前班上到了二年級上半年。孩子學了多少東西談不上,但我親身體會了一番美國的小學課程。美國小學大體上分為公立、私立、家庭幾種,公立學校佔主流,是面向大眾的免費學校。記者的孩子上的就是這種學校,在此向讀者講幾則有趣的故事。
不會說英語 照樣愛上學
孩子沒上學,大人還覺得挺輕鬆。可真要上學了,不免有點緊張,因為孩子還不會說英語。儘管也教過幾個單詞,可說到底,斗大的字識不了一籮筐。上學的前一天晚上,我們夫婦倆臨陣磨槍,教了孩子一些必用的詞彙,可根本記不住。最後,我想了一招兒,別的甭學了,把至關重要的「廁所」一詞學會就成。第二天一早,孩子穿了一身新衣服,背著新書包,高高興興地上學了。
下午3時15分放學。我們本以為,一定會接回一個滿臉委屈的淚孩子,沒想到這小傢伙又蹦又跳,根本沒把和一群洋孩子在一起當回事。第一週一切順利,第一個月也沒問題,一直擔心孩子不願到校的現象始終沒有出現。這反倒讓人納悶:這孩子變了嗎?他兩歲半開始在北京上幼兒園的時候,整整哭了一個月後才一切正常。5歲時到呼和浩特上幼兒園,還是總不願去。這只能說明一點:斯湯德特小學是個有樂子的地方。
老師鼓勵玩毛毛蟲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英語逐漸跟了上來,作為父母自然也就放心了許多。看到他每天背回一個空空的書包,語文、數學作業最多不過是兩頁紙,回到家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總共用不了10分鐘。孩子高興,父母也就沒有了負擔。學生的各種課本是不能帶回家的,因為那是公費買的;學生在課堂上用的練習本是免費的,一般也不帶回家。每個學生在教室有一個自己放衣服的衣櫥以及存放書本的盒子,老師要求學生每天必須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好。
在接送孩子之際,記者留心看了各年級的教室,大體上是「花花綠綠一片」,學前班、一年級的教室最花哨,牆上有標著圖畫的字母表、數字、地圖、學生繪畫等等,根本沒一塊空閑的。教室看起來似乎很亂,但哪一項對孩子們都有用。應該說,這種花花綠綠的環境,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每班一般20人左右,再多了就要分班。美國小學強調的是小課堂,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
老師上課也不強求學生坐個什麼樣,而是隨意,甚至可以趴到地上,只要注意聽、不出聲就成。老師鼓勵孩子們多玩、會玩,同時常向孩子們灌輸一個概念:「分享」,大家一起玩。每週有一天讓孩子們帶一件自己得意的玩具到教室,彼此交流一起玩。
有一次,我們帶著孩子到一個美國朋友家過週末。女主人格外熱情,抓了一隻毛毛蟲裝到了瓶子裡,作為送給孩子的禮物,臨別時還建議拿到學校讓小朋友看。我們也就依言而行,出人意料的是,老師大加讚賞。而且就毛毛蟲向孩子們講了蝴蝶成長的整個過程,她還專門介紹了一家書店,說那裡正舉辦一個有關蝴蝶的展覽,建議我們一定要帶孩子去。說實話,記者已是人到中年,也只是通過那天的事情才得知那種毛毛蟲變成蝴蝶要用兩週時間。
難聞朗朗讀書聲
也許有人會說,那美國的小學不儘是玩了嗎?其實不然,而是寓教於樂。記者曾翻看過孩子的各種課本,從來沒有看到有背的內容。老師教英語,從不要求背什麼,甚至單詞都不用背。使用的方法是:給圖畫,選單詞;給單詞,選圖畫;給句,選詞填空;默寫次數絕不超過3遍。如此多次反覆,沒有不會的道理。
我們中國人經常愛說的一句話是:「喜聽朗朗讀書聲」。可在美國的校園,十幾個孩子同聲朗讀一個東西很少見,甚至可以說是沒有。美國學校十分強調閱讀,但不是大聲讀,更多的是默讀。閱讀課外書從學前班就開始了,最早是一本書不過十來個詞,而後再發展到幾句話、短故事,一直到章節小說。
學前班就有了科學課,先是認一片樹葉,然後是各種動物,逐漸複雜起來。學前班開始記日記,都在課上完成,最初畫一個東西,隨後是寫一個詞、一句話,慢慢地寫得長起來。到了三年級,就開始寫小論文了。
由此看來,美國小學生學得太輕鬆,而中國小學生學得又太沈重。如果兩者能合理地取長補短,就再好不過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快樂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