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進入中國或已在中國活動的廠家最好不要僅從生產費用的角度觀察中國。尤其外國中等企業遷往生產成本低的地區有很大的風險,它們與政府打交道艱辛費力,還要考慮到經常遇到的基礎設施嚴重缺陷的問題。最後要注意的是競爭的又一後果:高水平的中國職工往往不願意到內地省份工作。大城市的生活質量以及倍受呵護的子女上學問題對選擇工作地點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生產點的最大劣勢是缺乏透明度的政府決策、惡性腫瘤腐敗和仍然付之闕如的法制。甚至大企業也會因經濟政策重點的轉移而深感意外。缺乏法制的問題也許會被一些人視為暫時的政治問題,但它將對經濟產生持續影響。目前最迫切的問題是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完全不夠。每個擁有新產品的企業在對中國生產點的優勢進行調查時,無論如何都應該特別關注法制安全問題。」
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文章以在南京落戶的德國巴斯夫公司為例說,外國投資者不僅要與官僚主義和腐敗奮戰,而且要對付利用一切機會撈取外快的企業周邊民眾:
「6月 28日南京廠區發生氨氣泄露事故後,三名當地居民送進了醫院。經過幾天觀察後,醫生沒有發現中毒徵狀,認為沒有必要治療,三人可以回家,但他們直到今天也不回家。巴斯夫公司唯一的出路是用幾百歐元把這三人從醫院中贖出來。這樣,他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取相當於幾個月工資的賠償。
南京廠區周邊的房地產現在也同樣有很大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人移居在化工廠周圍地區,蓋起了新房子,因為房子越新,拆遷補償費越高。那裡住著二百人,當地政府違反與巴斯夫簽定的合同,多年來不進行拆遷,但巴斯夫公司購買這塊土地時已照章支付了拆遷費用。裂化裝置啟動後,噪音和看起來很危險的數米高火炬招來了抗議。巴斯夫公司知道這一現象,作為第一個化工企業向居民做瞭解釋,但南京一些人仍然把它視為災難。現在巴斯夫要為此付出賠償,賠償額不能提及,否則就會有人傚尤。氨氣泄漏事故後,居民曾堵塞廠門數小時之久,從此一再發生示威,這次是其它村莊的農民,他們想搭順風車,獲取賠償。」
(Deutsche Welle)
- 關鍵字搜索:
- 外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