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紀委的專家說:正是「絕大多數幹部的沉默」、「毫無責任感的沉默」,形成了這些貪官們腐敗行為愈演愈烈的「黑色土壤」,這種現象值得高度警惕。
b「沉默」背後六種心態
從安徽省的查處情況看,縣委書記的崗位已成了腐敗「第一重災區」:定遠縣委書記陳兆豐,□上縣委兩任書記張華琪、徐波,渦陽縣委書記徐保庭等18個縣(區)委書記因賣官鬻爵、貪污受賄、收受巨額禮金被查處。有的斂財已到了肆無忌憚地步,孫孔文在蒙城縣委書記任內,月均賣官受賄竟超過10萬元,短短兩年多瘋狂斂財300多萬元。
陳兆豐在定遠縣委書記4年任期內,因賣官受賄900多萬元被查處。《猓望新聞週刊》最近到該縣幹部群眾中深入走訪,一些幹部的感觸令人警醒:陳兆豐賣官受賄、來者不拒,「陳千萬」的綽號早已街巷盡知,可為何多年無人舉報?甚至縣紀委在早已掌握齋朗鄉書記周家銀給陳兆豐行賄的確鑿證據後,仍在「不正常地沉默著」。阜陽市許多幹部說,連街頭賣蘋果的小販都知道王漢卿(原縣級阜陽市市委書記)賣官,可就是沒一名幹部敢於站出來揭這個「瘡疤」。「知情、有據而沉默」,是這些縣絕大多數幹部對待貪官的一種普遍選擇。經大量座談,他們認為「六類心態」蔓延,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一是一邊痛恨腐敗、一邊同流合污。「他賣官斂財、我送錢陞官」,雙方的心願都達成了,「參與了,不得不沉默。」張華琪分255次受賄、犯罪金額達530萬元,有時是幾個鄉鎮幹部一道用公款行賄,可以說知悉內情的幹部不少於千人,一些鄉鎮幹部甚至借高利貸行賄,極大地敗壞了□上縣的「官風」,如此眾多的幹部知貪而沉默,就是因為「放血圖的是升遷,告發了他,送的錢就打水漂了」。
二是「他腐他的,我過我的」,事不涉己、高高掛起。一些幹部告訴記者,他們對基層盛行的「買官賣官風」極為反感,但自覺得「人微言輕,改變不了現狀」,又怕「影響與同事的關係」,索性就「不聞不問不揭穿」。
三是「縣委書記權力過大,我批評他無異於以卵擊石、怕遭報復」。一些幹部擔心檢舉揭發的信件「繞個彎子又回到縣裡」,現在正趕上縣鄉機構精簡,縣委書記找個藉口把你「減」掉還不是舉手之勞?所以只好沉默。
四是眼下官場的「大風氣」壞了,大家都「睜著眼裝糊塗」、我何必做這個「出頭鳥」?貴池區委書記錢學明自己曾說,他把批評當成「找岔子」;李興民在會議上嚴斥工作上的不同看法為「雜音」,這種「一把手霸權心態」,哪個下屬敢去監督?
五是「同僚們都送錢了,我也送錢;他們都沉默了,我也沉默」。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態,一些幹部甚至對記者說:「多數人送錢,我也送,出不了多大漏子。多數人都不舉報,我也不舉報,這不能算沒黨性、沒立場」。
六是曾經「暗示過」、「試探性地」批評過,但不起作用,索性就沉默了。反正反腐的責任又不是擔在我的肩上,管反貪局的檢察院不照樣給縣委書記送錢買官嗎?原亳州市檢察院起訴科長就是花1萬元從李興民手中「買了」一頂副檢察長的官帽。公檢法等部門的幹部也參加到「買官隊伍」中,讓一些想「捅破窗戶紙」的幹部心有餘悸,不得不沉默下來
- 關鍵字搜索:
- 縣委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