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股市的「泳褲醜聞」:基金救市=向窮人加稅

 2005-06-10 01: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上海財經電視頻道上,近日常見註冊分析師憂心忡忡說:股市再這樣跌下去,上市公司從二級市場買回股票,流通股要得到補償連門兒都沒有了。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指明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用於註銷目的,究其要害,相當於承認中國內地股市股票價格「底部」為其淨資產數字;考慮到回購動用的是「真金白銀」,股價「底部」 還要大打折扣。

  直接監管部門動機昭然若揭,就是試圖調動上市公司的積極性,包括鼓勵他們「借用」其他渠道的金融資源(諸如可以貸款回購),以達到救市的目的。即使僅就二級市場未來一個時期的走勢而言,這屬於部分人聒噪的「有限的利好」嗎?絕非如此!首先,作為既得利益者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必須要受到「充分的激勵」才會有回購行為,結果是,要麼此事在「樹」了幾個「典型」後無人問津,要麼大股東們「創造條件」,進一步掠奪流通股股東「自我激勵」,搞得烏煙瘴氣。其次,利誘其他渠道資金入市基本上屬於單相思,如果「博傻思維」可以延續,市場也就不會走到今天這步了。

  此項「利好」政策出臺於上證指數時隔八年終於跌破千點當日。沃倫.巴菲特在美國股市新經濟泡沫時期曾說:「當潮水褪去,我們能看清誰沒有穿泳褲」。借用這一著名比喻看中國股市,「泳褲醜聞」已經「水落石出」。

  之前一段時間,在圍繞化解股權分置的博弈中,市場普遍指望直接監管部門傾向於「弱勢」一邊。現在直接監管部門轉向為大股東托盤輸送誘因,這不是好兆頭,最起碼會令股權分置的博弈之局更加錯綜複雜。

  而「潮水褪去」之時,更能證明直接監管部門飲鴆止渴的是其第二項「救市措施」--竟然召開會議要求基金護盤,所謂「基金要在市場關鍵時期發揮重要作用」。

  眼下股市惟賴證券投資基金唱「獨腳戲」,這一局面比大盤破千點更為嚴峻。基金重倉股反彈可以拽住大盤一時,其他市場主體不復存在,基金唱「獨腳戲」難逃「囚徒困境」。

  試問基金是誰的基金?基金是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基金!《基金法》規定基金管理人承擔信託責任、為委託人追求最大利益;而且,正是因為部分投資者在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自認「弱勢」,才認購基金份額、委託專家理財的。於大熊市中,寄希望基金不變現股票、甚至為股市托盤,形同「向窮人加稅」,有什麼道理?

  以上兆頭與問題不能說不嚴重。但「水落石出」,當前中國股市露出的最大「泳褲醜聞」顯然是重大市場制度改革遭遇了「攔路虎」。股價大跌,是不是該歸咎於股權分置改革呢?在這方面,近期部分言論語焉不詳、缺乏界定、夾雜不清。「該不該改革」和「如何進行改革」兩個問題不容混淆。種種弊端已經顯示,不化解股權分置沉痾,中國內地股市難以存續。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沒有錯,問題出在怎樣改--改革成本如何分攤上。

  具體而言,中國股市最大的「泳褲醜聞」是理當分擔改革成本的強勢一方未顯示出基本誠意!改革試點是開始了,但「全流通(現在稱股權分置改革)關鍵在於合理定價」這一數年前已形成的市場認識並未破題。所以,市場出現「改革」不如「不改革」走勢。

  或許「正面數字」更有說服力。統計顯示,即使在2001年全流通問題凸現、二級市場步入熊市之後,股市實現融資額仍超過4000億元。以其中8成進入國資控股上市公司計,國資控股上市公司收入不少於3000億元。現在,就算根據「逝者已逝」思維,不顧已被耗用市場資源死活,要吸引新資源入場,既得利益者能不拿出部分到手「收入」,為制度再造分擔成本嗎?

  就直接監管部門而言,回到「博傻思維」上只會是自欺欺人;當前,要做的正事仍是眼睛朝上--既然「分散決策」弊端已顯,就要爭取能夠有效約束既得利益者的新的總體性原則出臺。

  資本市場依賴信用制度而存續、發展,誰都不能超越規律。中國資本市場同樣必須穿上「誠信泳褲」,這是遊戲規則的起點--說到底,也是新資源敢於入場的前提!


(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