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俗專家高巍向記者透露,端午節那天,北京民俗界的十幾位專家學者將和韓國的民俗專家在北京召開研討會。韓國的民俗學者將全面地介紹韓國「端午祭」的所有活動,並希望藉助中國2000年的端午節歷史底蘊,聯合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巍表示,這個提議非常好,兩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中國也可以借鑒韓國經驗,逐步恢復一些端午節的老傳統,不要讓端午節成為「粽子節」。
高巍介紹,世界上都公認端午節是最早從中國開始的,在晉代的《荊楚歲時記》上就有關於端午節的記載。後來,端午節逐漸傳到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過去在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國也有很多傳統的慶祝儀式,但是發展到現在,人們能夠普遍記憶的就只有吃粽子和賽龍舟兩項了,很多關於節日的慶賀活動正在被逐漸淡忘。
同時高巍表示,他並不認為韓國申報端午祭是在搶奪我們的文化遺產。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本身關注的就是「人類文化」,是站在人類和世界的角度上的。從這個層面來講,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報評定機制也是為了鼓勵和促進各國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建立更加有效的機制來保護自己的文化,更好地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次聯合申報的提議是韓國首先提出的,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在其他國家得到了高度的認可。他說在韓國訪問期間,他可以深刻地感覺到韓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極為崇拜,從這一點上中國人應該建立一種自信。
從去年韓國人申報端午祭到今年想聯合中國一齊申報非物質遺產,這種對待傳統文化的積極態度,很值得我們學習。雖然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也要學習韓國這種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起源於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國外過得有聲有色,而國人卻不知其文化內涵,確實非常尷尬。
我們沒給傳統節日足夠重視
另一位民俗學者衡起通告訴記者,他正在撰寫下週要在研討會上發言的論文。他激動地對記者說,長期以來,作為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源頭的中國並沒有給予許多民間節日以應有的重視,而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中國的傳統節日都被列為法定假日。例如多年來介紹端午節的來歷時,總是只講它是一個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這未免片面地強調某個地方的節日活動,結果在相當長的年月裡,使很多人都不瞭解端午節的真實內容和全民打掃衛生、防瘟健身的內涵,逐漸失去了美好的傳統文化記憶。
他認為,現在端午節不僅僅是恢復幾項傳統活動的事,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加強。其實,2000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大節日。我們應該繼承端午節積極健康的民俗文化傳統,盡快搶救和保護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態,使古老的全民打掃衛生、健身的節日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進入現代生活。
說到恢復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民俗活動,衡起通再一次向記者強調他和眾多民俗學者的提議,中國應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所有的傳統節日應有相應的假期,將其列入國家法定假日。現在一些年輕人熱衷於過洋節,然而,中國自己一些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卻受到了冷落,這是令人遺憾的事情。只有先提供了傳統節日放假的機會,人們才會認識到傳統節日的重要性,才有時間去體會傳統節日的豐富活動和文化內涵。
傳統節日可打包申遺
民俗專家王作楫正在忙著準備下週在民俗博物館的端午節傳統活動的講座,根據自己兒時的記憶幫著博物館籌備關於端午節民俗活動的展覽。對於中國端午節申報非物質遺產一事,他的態度是可以考慮將春節、中秋節等所有的傳統節日打包,集體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他說,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才能談到重視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他希望現在的年輕一代,不要只顧著過洋節,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這次在民俗博物館搞端午節「斗百草」的講座,就是從小孩開始,讓他們親身體驗傳統節日的魅力。
(北京娛樂信報)
- 關鍵字搜索:
- 中韓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