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從俄各大報紙的文章標題中就不難察覺:去年12月末《消息》報上一則文章的標題是《選擇納霍德卡,政府確定了東西伯利亞的石油管線去向》;而在上個月,報紙文章的標題卻變為《到底還是中國,俄羅斯暫時不會修建通向太平洋的管線》。耐人尋味的是,這兩篇文章都是從頭至尾大量引用俄政府官員的直接話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俄政府在此問題上的態度變化。
最近一位俄國高官的公開表態進一步確認了俄政府的這一態度變化。5月19日,俄駐華大使羅高壽在接受日本記者採訪時,絲毫沒有掩飾他和他所代表的國家的態度傾向:俄羅斯將優先考慮輸油給中國,其次才是日本。
美元難換油管
為誘使俄方將石油管道鋪設到納霍德卡,日本政府除表示將繼續在俄遠東地區投資外,還許諾為石油管線建設提供80億美元的貸款。但泰納線方案正式出臺後,日方又以種種藉口使許諾的資金遲遲不能到位。這種出爾反爾的態度讓俄方十分惱火。4月 11日,負責「泰納線」設計、修建和管理的俄羅斯國家石油運輸公司總裁魏因施托克在倫敦表示,公司自身已籌到80億美元的資金,日本的貸款對該公司將無足輕重。
對俄羅斯政府來說,這筆貸款更是無足輕重:4月末,俄中央銀行宣布:僅在一週內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就增加了15億美元,4月22日達到了創記錄的1413億美元。外匯儲備超出國際標準一倍多,同時也認為美元匯率已處於歷史底位的俄羅斯,在今年1月還清了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部債務,同時也開始提前清償巴黎俱樂部的外債。面對因為石油價格暴漲而暴富的俄羅斯,日本「金元外交」的邊際效益大大下降。
油管更難換到領土
在4月末出席俄日經貿委員會會議時,俄工業能源部長赫里斯堅科明確表示,石油管道暫時將修到斯科沃羅季諾。專家指出,此次俄方強烈表明態度,除了希望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外,同樣也是不想在領土問題上受制於日本。北方四島問題是日俄關係的癥結所在,日本政府奉行以輸油管道換領土的外交政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當俄方意識到隱藏在日本投資背後的這一企圖時,拒絕日本貸款也就顯得不再突然。
或許不是巧合,就在羅高壽對日本媒體確認俄羅斯的「先中後日」的態度的次日,也是他離任回國的前一天,俄杜馬已通過了中俄邊界的最後一份協議。
國家利益通過國有公司實現
今年1月,赫里斯堅科和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爾蓋.巴格丹奇科維訪問北京時,這家完全國有的石油公司與中方簽訂了出口4800萬噸石油的協議:中國則向俄方提供了60億美元的貸款,
事後不久,該公司便向俄政府提出:輸送如此大數量的石油,鐵路運輸的成本要比管道高出許多,因此迫切需要通向中國的石油管線。這種論調也符合了普京總統的一貫立場:在2004年訪華前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普京就曾強調:「把輸油管道修往哪裡,是由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決定的。」
2004年,俄政府曾提出以俄羅斯石油公司的部分國有股換俄天然氣工業總公司 10.7%的股份,以期達到對該天然氣巨頭的控制,並組建一個國家控股的大型石油天然氣集團。企業界與學術界為俄政府提出了很多其他的併購方案,但所有方案都必須保證俄羅斯石油公司的國有地位。有關官員同時表示,不管最後的實施方案如何,俄政府一定會最大程度的保持俄羅斯石油公司的獨立性。
而一旦這種獨立性得以繼續保持,那麼顯而易見的是,這家公司此前堅持的各項政策,特別是支持修建通往中國的石油管線這一政策,將繼續得到貫徹和執行。
尤科斯原來是對的
「把石油管道修建到中國更有利」。從1999年起,倔強而孤獨的尤科斯公司就不知疲倦地反覆強調這一觀點。當時站出來公開反對的除了俄羅斯石油公司,還有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他們都是國有公司,他們都更青睞日本。
時至今日,流入到俄政府的除了尤科斯的巨額資產,還有對此事的理解。當時堅決反對 「安大線」的俄羅斯石油公司,在取得中國方面提供的60億美元貸款之後,態度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公開表示:管道修建到中國更有利。至此,俄政府與這家國有公司似已達成共識:尤科斯原來是對的。
如果對此事能早一點達成共識,俄羅斯到中國的石油管線在今年就該全「線」竣工了。但僅有共識是不夠的。時刻進行著「智力勞動」的俄政府官員的方案,與大獄之中的霍多爾科夫之間,至少仍在兩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分歧。
首先,尤科斯建議把石油管道直接修建到大慶,因為那裡安置著主要的石油加工設備。而且,管道的修建是與中方共同進行的:中俄雙方各自負責自己境內的管道修建。然而赫里斯堅科最終只簽署了把管道修建到斯克沃羅季諾的命令。該城市距離中國邊境70公里,出口到中國的石油還需要通過鐵路運輸。然而,此方案卻保證了另一國有公司--俄羅斯鐵路運輸公司的利益。此公司日前對外宣稱:已經做好了每年向中國運輸3000萬噸石油的準備。為此,甚至準備向俄羅斯半國有銀行「儲蓄銀行」貸款10億美元用於鐵路的現代化改建。
其次,尤科斯先前準備投資安加爾斯克-大慶(安大線)的管道建設,專家估價為25億美元。新的方案--安加爾斯克--斯克沃羅季諾,卻被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估價為驚人的65億美元。分析人士認為,高出40億美元並不奇怪,因為負責管道修建的是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而為此掏腰包的卻是石油巨頭們。
- 關鍵字搜索:
- 俄羅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