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共危機 政情類似柏林牆倒塌前夕

 2005-03-17 13:4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大紀元總編輯郭軍16日表示,中共面臨這一波退黨熱潮,連同中國出現的民間維權、貪官外逃事件,突顯了中共面臨一波「告別中共」的熱潮。中共推出反分裂法的內幕就是中共為挽救其政權「分裂」的一個策略。

郭軍是在出席《九評共產黨》新書發表會時做出這項表示的。出席這項座談會的與談人還有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與台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主持人則為博大出版社臺灣區的副社長簡百志。

郭軍:反反分裂法,臺灣應聲援中國大陸被中共迫害的人

郭軍說,臺灣無端被捲入中共亡黨前最後施暴的對象,應該站在道義的制高點,聲援中國大陸被中共迫害的民眾,結束中共對全人類的禍害。香港民眾當年反對中共製定基本法第23條,就是因為以維護全人類的信仰、言論及人權為主軸,才能引起全球共鳴,形成了反基本法23條的大聯盟聲援香港人民。

同樣的道理,臺灣對於反反分裂法的行動,基調若能定位為維護人權和自由,並站出來聲援中國大陸被中共迫害的同胞,支持這些想脫離中共的苦難百姓,結束中共對人類的禍害,臺灣326大遊行將會得道多助,獲得全球華人及國際輿論的支持。

張清溪:反分裂法也是謊言加暴力

台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認為,反分裂法也是中共一貫的謊言加暴力的行動。他指出,反分裂法是徹底的謊話,因為臺灣五十多年來不在中共的版圖內,怎麼反呢?他認為,中共製造這個謊話的背後,就是暴力,它要為武力犯臺找藉口。

他認為,這個謊言加暴力的反分裂法,除了危害世界和平之外,既不能使中國人民受益,也不是真正為了領土的問題。他以江澤民奉送北方大片土地給俄羅斯的例子,說明中共醉翁之意不在酒,領土不是反分裂法的目的,繼續維護其極權統治才是它的目的。

關於中共的謊言,張教授舉了中國國家統計局關於經濟成長率的資料兜不攏的例子。他也比較式地列舉了毛澤東與朱鎔基的例子,說明如果中共有任何所謂共產主義的理想性,應該會體現在這兩人身上。他說,毛澤東並不是因為要實現共產主義而推行導致餓死三千多萬人的集體農場,而是為了維護中共的極權統治,而向中共黨內的勢力妥協。

他提到,朱鎔基的費改稅最後胎死腹中,也是朱為了共產黨的權力而妥協。因為,共產黨的專政靠的就是下面的黨員,改革開放就是中共讓這些黨員獲取利益,維護自己的權力。

最後,張教授說,中共為了要動武,引起世界爭端,不在乎全世界人類的幸福,也不管自己人民的死活,利用民族主義以臺灣為箭靶,引起對岸人民的仇視,解決臺灣問題唯有讓兩岸的百姓都明白真像,加速中共的滅亡。

明居正:歷史證明中共一直在分裂中國

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回顧了近代中國史,並以事實說明中共才是分裂中華民國的元凶。他指出,中共有個習慣先講先贏,謊言講一百遍就成真。中共製訂反分裂法就是中共惡人先告狀,然後不斷地重複它的說詞。事實上,中國共產黨才是真正搞分裂的元凶。

相較於中共長期宣稱是他打贏抗日戰爭的,明教授國軍與日方的歷史資料予以反駁。他說,國軍死亡的少將級以上將領,沒有一個是共產黨員。此外,中日雙方進行了32次大型的軍團會戰,沒有一次是中共參與的;中型的一千多次戰役中,中共勉強算是打贏了其中的一個次翼的戰事。

中日戰爭後,中共兵力不減反增。當時中華民國要軍隊國家化,結果中共予以抗拒。後來,中共又在蘇維埃的資助下,奪權竄政,分裂中國。明教授表示,今天應該是中華民國要對中共喊出反分裂。

簡百志:告別中共是正邪的問題

主持人簡百志發言時表示,《九評》之後,國際社會出現了一波新的局勢,就是要離開邪惡的中共。除了美日,歐盟都要與它漸行漸遠。既然使中共孤立乃至於解體是這本《九評》共產黨,臺灣政府及各界應該推廣《九評》這本書,讓國人知道共產黨的邪惡,更要呼籲被迫害的中國大陸人民趕快清醒,脫離它的統治。這是最好的國防與心防。臺灣不僅可以站在正義的立場,向14億同胞提出正義的呼籲,更應該向國際社會控訴臺灣與中國百姓遭到的暴力。

他指出,台海兩岸乃至世界和平的關鍵在於加速共產黨解體的速度。中國共產邪說一日不除,中國一日不得安寧。得道者多助,如果臺灣能聲援大陸受迫害的人,喚起大家來脫離中共,不僅臺灣本身的保安全,中華民族必將因中共的解體而再放光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