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自費留學成主流 世界教育市場爭奪中國留學生

 2005-02-22 16: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世紀五50代全世界留學生不過數萬人,80年代達到百萬人。到了2000年全世界留學生達到160萬人。中國出國留學在進入新世紀後呈現迅速增長的勢頭,根據教育部發表的數字,2000年至2030年,留學出國者共30萬多人。短短几年,數十萬人出國,可謂盛況空前。而僅就正規的留學生而言,目前中國留學生約佔全世界留學生總數的20%以上。

美國是海外最大的人才庫

據香港《紫荊》雜誌報導,自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美國一直集中了約全世界三分之一左右的留學生。對於中國學生來說,美國出國留學的首選。統計數字顯示,中國內地開放留學的頭20年,公民通過各種渠道出國留學者約30多萬人,其中僅美國就達16萬多人。

而美國接受學生的機制和擇優篩選的取向,爲中國內地學生進入美國設立了較高的門檻,使留美學生保持了一種整體上的較高素質。每年能進入美國學習的學生,多是國內重點大學畢業的到美國攻讀研究生的學生。長期以來,中國內地在美學生攻讀研究生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0%上下。2002年在美各高校中國學生 59,937人,其中80%的人在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者2,187。

由於較高的素質及較強的學術背景,使他們在美國的人力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加上美國吸引人才的機制和政策,留美學生學成後,除部分回國外,繼續留學從事研究和工作的人數較多。加上每年通過H1簽證吸收的年輕學者,美國成爲海外中國人才最大的集散地。

根據中國教育部公布的17萬多在外學者,美國有10萬人之多,因此近年美國成爲中國內地各方競相進行人才淘金的寶地,各種形式的人才招聘團紛至沓來、不絕於途。

由於美國的簽證政策,使進入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絕大多數能獲得各種形式的資助,如再加上個人打工或親友資助等因素,估計每人平均在2萬元人民幣左右,因此因教育流入美國的資金年總數在15-20億元人民幣。

日本中國留學生佔重要地位

2002 年,在日外國留學生總數76,083人,中國學生就佔在外國留學生總數的60%,2003年在日本各高等教育機構在籍的中國留學生達到73,795人,佔當時在日外國留學生總數的66.8%,如果加上在語言學校的3萬人多人,在日學生超過10萬人。在日中國留學生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按照一般統計,在日留學年費用在11-15萬人民幣之間,考慮到日本政府對留學生的各種政策(國公立大學的學費部分或全部的免除、私立大學減免30%等)、獎學金和資助機會、打工的收入較多等因素,每人每年國內支付以4.5萬元人民幣計,留學生和就學生年支出總數近50億元人民幣,扣除日本在華留學生的費用,年入超40多億元。

中國學生留學英語國家銳增

英語在世界上強勢的地位、掌握英語對自身未來較高的預期,都成爲家長和學生選擇這些國家的考量。數字顯示,近年以英語進行教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中國留學生數字都得到較快增長,其中英國是增長最快的國家。1995 年前後,在英中國留學人員共6,000多人,其中自費生不過1,000多人,到2003年底增到近4萬人,另還有在中學、預科、語言學校逾2.5萬多人,總數超過6萬人。

留學英國的費用是比較高的,每年的學費加生活費平均約爲15-20萬元人民幣。扣除國外產生的部分,按每人每年平均10萬元人民幣計算,中國現在每年流向英國的資金在60多億元人民幣。

澳大利亞是中國公民出國留學的第四大接受國。2003年留澳的中國各類留學生人數超過4萬人,其中攻讀大學以下課程的約2萬人。此外,在加拿大、紐西蘭各類中國學生3萬人以上,愛爾蘭、新加坡2萬人以上。馬來西亞1.3萬左右,南非也達3,000多人。

另外,德國、法國、西歐、北歐和東歐、韓國等小語種國家,中國留學生的人數也有不小的增長。德國發達的科學技術,完善的教育體系、免費高等教育,早已成爲中國學生留學主要國之一,近年更成爲中國自費留學的熱點國家,現在各類學生達3萬多人。中國人留學的傳統大國法國和俄羅斯,分別有1萬多人和1.65萬人。

根據估算,中國留學澳大利亞4萬多人,每人平均約7.5萬元人民幣,年平均30多億元人民幣。紐西蘭3萬多人,約25億元人民幣,加拿大約20多億元人民幣,愛爾蘭約15億元人民幣,新加坡10多億元人民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