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臺繼專訪大紀元編輯談九評後,繼續採訪台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以臺灣學者、臺灣經驗的角度來看《九評共產黨》。以下即為訪談內容。
***
各位聽眾您好,歡迎收聽「文化探索」,我是徐明。今天星期四,為您安排的欄目是「出版與媒體」。在前兩個星期的欄目當中,我訪問了在美國的大紀元新聞網編輯田園先生,請他介紹有關大紀元網站登的九篇社論《九評共產黨》。上一次的節目可以說是中國大陸出生的人談對共產黨的看法;今天,我想再從臺灣的經驗來看《九評共產黨》。我們請來臺灣大學經濟系的教授張清溪先生,和我們分享他的看法。
節目一開始我們先來播放一段由「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所提供的語音版的《九評共產黨》當中的一小段內容,好讓聽眾朋友瞭解一下《九評共產黨》的內容。聽過了《九評共產黨》的部分內容之後,我們就繼續進行對張清溪教授的訪談。
*《九評共產黨》的內容 (略)
主持人:張清溪和我都是在臺灣長大的,我們所談的是以臺灣人的經驗為出發點,怎樣來看待《九評共產黨》這九篇文章。《九評共產黨》是大紀元新聞網所推出的社論。我們知道張清溪您也有參與臺灣大紀元方面的工作(註:張清溪教授為本報專欄作家),可不可以和我們談一談有關《九評共產黨》,臺灣大紀元的工作人員是怎樣來參與?
張清溪:就我所知臺灣是沒有參與,都是美國的大紀元編輯執筆的,因為他們都是從中國出來,是真正瞭解共產黨,特別是他們從中國出來以後到了美國,在制度上有所比較,能夠以旁觀者清的角度來看待。本來他是身在其中,知道裡面的運作情況和內幕,現在人到了外面,就可以從兩方面來看比較,所以他們看問題也看的比較深入。
主持人:《九評共產黨》我們認為是寫得非常的精彩,而且我覺得更值得我們臺灣人注意的一點就是說,他可以代表中國大陸的民眾,如何去思考怎樣過渡到一個沒有共產黨的社會,在這樣一個前題之外,怎樣去延續一個中華文化的傳承,自發性娜シ詞『退伎肌N胰銜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央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