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華爾街日報:天安門時代隨趙而去

 2005-01-20 06: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華爾街日報1月18日發表一篇報導和一篇評論,稱天安門時代隨著趙紫陽的去世而結束,但未來是趙紫陽的。

在題為「天安門時代以趙為結局」的報導中,華爾街日報引述中國著名網路零售商「噹噹網上書店」總裁李國慶說,「我們這一代享受了改革的成果。我尊敬趙,沒有他,我們不會有今天。但我不再清談政治。」

李國慶曾參與1989年的民主運動。當時,他是某高層機構的一名年輕研究人員,經常不上班,跑到天安門廣場去抗議。他回憶說,「我們當時深刻地感到,我們在推進民主。」但他這次不打算上街悼念趙紫陽,並認為很少會有人那樣。

報導認為,李國慶和其他受過良好教育但一度對現狀不滿的精英,如今都成了持有股票的中產階級。這表明,在暴風驟雨般的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國的政治生態發生了何等驚人的變化。

這種變化的最明顯證據莫過於大學生。大學生是1989年讓北京中部陷入癱瘓的百萬人抗議示威的中堅,但民調公司「地平線研究所」的創辦人袁先生 (Victor Yuan)指出,今天的大學生主要關心就業、時尚和娛樂。他說,「一切都同生活質量有關。他們現在有眾多事情要關心。」

1989年時,袁先生在司法部工作,參加過抗議示威。他後來下海從事調查工作,發現絕大多數中國城市居民對經濟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政府的表現表示滿意。他說,不滿主要侷限在小城市和偏遠地區。

趙紫陽的死對中國領導人來說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八九民運便是因為趙之前任胡耀邦的去世引發的。而且,中國現在有很多不滿政府的人:從失去土地的農民到下崗的工人到被迫拆遷的市民。新一代的民運分子則經常利用網際網路,傳播他們的觀念,推進政治變革。

但趙的支持者和政治分析家都認為,趙看來不會成為各種不滿力量結合到一起的聚匯點。長期倡導憲政民主的破產問題專家曹思源說,「他離開政治舞臺時間太長了。中國雖然在很多方面後退了,但社會已經多元化,已經進步了。」

噹噹網總裁李國慶也表示,「今天一切都公開了很多,改革取得了進展。」但他同時頗為遺憾地說,「我們很多人都四五十歲了,仍在等待民主。」

題為「未來是趙的」的評論則指出,剛剛病逝的趙紫陽在自己的祖國幾乎成了一個「被忘卻的人」,但「我們認為,總有一天,趙的遺產將被視為引導中國走向更加自由的未來之明燈,受到歡呼」。

評論說,1989年後,趙紫陽被從歷史和現實中抹去了。他病逝後,官方新華社也僅用55個字發布了簡短消息,沒有讚美,沒有降半旗,甚至沒提他以前的職務。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今天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歸隱於趙25年前幫助發起的經濟改革。從在四川領導小規模的私有化,到作為總理和中共中央總書記領導全國,趙實現了鄧小平的構想,讓中國從自給自足的經濟發展為全球性的市場經濟。

評論認為,在清洗他的領導人眼中,趙的錯誤是他相信政治改革必須和經濟自由同步。北京的領導人現在仍認為,只要經濟增長,控制了軍警,他們就能繼續壟斷權力。迄今為止,他們是正確的。但歷史將證明,趙才極可能是正確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