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應運而興的統一王朝 明朝(四)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2005-01-08 17:5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關於燕王稱帝的預言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其孫建文帝即位,並著手削藩以鞏固自己的勢力。在鏟除了幾個勢力較小的藩王后,將矛頭指向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朱棣雖負抵禦蒙古之重任,是舉足輕重的藩王,但是這一次,即使裝瘋都不能倖免被削藩之運。最後燕王朱棣起兵打敗建文帝,攻佔南京,作了皇帝。

據《明史.五行志》記載,當時建文帝削藩期間,曾有一瘋道士在街頭唱曰,「莫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事後人們終於知道「莫逐燕」,是指不要逼迫燕王,否則燕王必將高飛,最後作皇帝。這也就是「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的意思。

《推背圖》第二十八像對這一時期發生的事情做了如下的預言。圖中畫的是建文帝焚燬皇宮。讖文是「草頭火腳,宮闕灰飛。家中有鳥,郊外有尼。」「草頭火腳」意思是燕王朱棣將有逼宮之舉;「宮闕灰飛」指建文帝在朱棣進攻下,將皇宮焚燬;後兩句的意思隱喻朱棣做了皇帝,而建文帝流落郊外做了和尚。頌文是「羽滿高飛日,爭妍有李花。真龍游四海,方外是吾家。」前兩句指朱棣成為皇帝之時,連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也向他獻媚。後兩句是說建文帝做了和尚,以四海為家。

而宋朝的《梅花詩》第四節中的第三句「飛來燕子尋常事」也預言了這一史實。

「飛來燕子尋常事」是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奪取帝位的歷史。燕王得天下,仔細想來也確為「尋常事」,在情理之中,與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頗有雷同。

在明朝劉伯溫的預言《燒餅歌》中自然也有著對該事件的預測。「雖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河山永樂平。」意思是說建文帝即位後,雖有文官的擁戴,但需防備西方(指燕王)的威脅。永樂是朱棣奪取皇位後所取的年號,暗指永樂時期社會較為安定。

明成祖朱棣的「永樂之治」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明史》上說他「智勇有大略」,「智慮絕人,酷類先帝」。而朱元璋也非常器重他。在建文帝實施削藩後,他被迫起兵推翻建文帝,並於1403年正式稱帝,成為明朝第三代,也是卓有建樹的皇帝,年號為永樂,是為明成祖。

作為最高的統治者,朱棣繼承了朱元璋勤奮、節儉、體恤百姓的長處,但卻沒有其父猜忌、偏信、武斷的短處。他主張「用法當以寬」,「待人當以誠」,注意守成,勵精圖治,使明朝在永樂年間進入了繁榮輝煌時期。

朱棣稱帝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一,繼續實行削弱藩王實力的政策,強化中央集權體制。他把齊王榑廢為庶人,剝奪周王、遼王植、岷王楩的三護衛,將寧王權徙封南昌,谷王橞惴獬ど場U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