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陳泱潮:從《易經》對老夫少妻婚姻的推演談楊振寧對《易經》的誤解

 2004-12-28 09: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最近,對82歲的楊振寧和28歲的碩士研究生翁帆的訂婚,海內外中文網上沸沸揚揚,炒得很熱鬧。在這種熱炒中,不覺提出了這樣一個社會問題:對〔老夫少妻〕這種婚姻關係,究竟應當如何看待、作何評價?

對此,「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以觀物取像來洞察事理、發幽闡微的天賜大智慧書《易經》,持的是「無不利」的充分的肯定的態度。

《易經》大過卦爻辭「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像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老楊柳樹發出了新芽,柳條依然阿娜多姿。年長的丈夫得到如像女兒般年輕的嬌妻,他怎麼會不愛她呢?民諺「薑是老的辣」,「人老骨頭硬,越老越攢(有,善於使用)勁」,不僅比喻了男子的智慧經驗愈老愈成熟豐富,而且說的就是上天給了男子年老了仍然具有般配嬌妻、傳宗接代的生育能力。就〔老夫少妻〕的婚姻而言,如果說老夫的美在於智慧在於經驗的成熟和豐富,那麼,少妻的美正在於有青春的活力與正當令的強壯的生育能力。兩者的結合,容易生育出智商較高的健康的後代。因此,統計一下成功人概率,你會發現,無論膚色人種,天才兒童往往出生於〔老夫少妻〕的結合(例如孔子的父親73歲,母親才有19歲……)。有了後代,而且往往是聰明的、可塑性較強、希望值較高的後代,就更容易鞏固家庭,增加家庭甜美的氣氛。所以,〔老夫少妻〕是會相親相愛相濡以沫「無不利」的。如果說有什麼過失的話,也無非是當事人雙方的相互給予和接受,他們自己會承擔這種相互給予和接受的後果,無須局外人杞人憂天。

但是,《易經》對〔老妻士夫〕,卻持否定態度。同樣是《易經》大過卦爻辭有如下告誡:「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像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 翻譯成今天的白話文就是:年老的婦女和年輕的看似風流倜儻的才俊男士結合,雖說沒有什麼罪過禍患,但是也談不上會有什麼好的榮譽。因為婦女生理受經期的制約,房事能力激情興趣先天沒有男士持久,且老婦已經喪失了生育能力,就好像老楊柳樹開花,儘管並非塑膠大王貼上去的,但是不可能繁花似錦,更不可能開花結果。微風乍起,柳絮飄零,怎麼能夠長久呢?她(他)們實在難以般配啊,只會出乖丟醜,分道揚鑣。

可見,《易經》無論對〔老夫少妻〕,還是對〔老妻士夫〕,其評價的著眼點,都緊緊抓住了婚姻家庭的主要功用在於人種的延續和繁衍。不可否認,婚姻家庭的幸福和價值,往往在於後代的維繫與體現。

想不到,造化著實神妙----《易經》對〔老夫少妻〕和〔老妻士夫〕婚姻的利弊得失譭譽,以楊柳樹所作的比喻和推演,竟通過楊姓人物、大名鼎鼎的楊振寧的事例來在今日彰顯。而且安排得這麼湊巧:就在不久前,有報導說,作為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的楊振寧,居然說什麼近代科技革命資本主義之所以沒有發生在中國,是因為中國人的思想受到《易經》缺乏邏輯推理思想方法的限制。實在大謬不然。我在《關於對清朝和孫中山的評價》一文中,曾經針對楊振寧的這個說法,作了糾正:

「……近代科技革命資本主義之所以遲遲沒有在中國出現和發展起來,究其主要原因,乃是儒家學說官本位第一、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社會地位,位序排列所長期因襲之傳統,吸引和驅使社會最優秀人才甚至可以說是全部有文化的人才,都趨之若騖一心一意去皓首窮經追求功名利祿,不思科技濟民工商之術,並非什麼滿清入主異族統治之過,也不是什麼《易經》侷限了中國人思想一類無知囈語。」

如果楊振寧果真說過《易經》缺乏推演能力從而侷限了中國人的思維阻礙了近代科技革命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這樣無知的話,希望和他有聯繫的朋友,能將本文轉給他,希望他能看到本文所引證《易經》對上帝給他的「最後禮物」的看法和評述,以便他重新認識上帝所賜、產生於中華民族、屬於全人類的偉大瑰寶《易經》的奧妙。

我之所以寫這篇短文,一則,就是為著給楊振寧一個關於《易經》觀物取像、發幽闡微、洞察事理、極善推演,是天賜大智慧書奧妙的信息;二則,也勸告那些對楊振寧此番婚事持批評態度的朋友,大可不必為此忿忿不平。婚姻是人家男女雙方個人的私事,人家雙方男情女願,感覺幸福,就是好事。用不著去幹預人家。更用不著給人「大潑其醋」的感覺,真好像「得不著葡萄吃就說葡萄是酸的」封建酸哥兒,很不好。更不應該往政治上去生拉胡扯,泛政治化。

「文人相輕」倒也罷了,一貫對凡是比自己強的、好的、自己內心羨慕而偏偏得不著的,就嫉妒、就「潑醋」、就橫生枝節大放厥詞藉故生端攻擊一點不及其餘,這樣的人大抵沒有什麼正直和良心可言。

翁帆的父母對這樁婚事尚且能持這樣支持的開明的態度,別人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婚姻本身講的就是〔緣〕與〔份〕。無論遠隔天涯,還是相差花甲(60歲), 既有緣,又有份,就必然會聚合在一起。中國千百年來流傳著一句名言:「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兩不知」。無論中外,從中國古代孔子的父母,到美國近代卓別林最後的婚姻,歷史上〔老夫少妻〕成功的婚姻比比皆是。

就天才人物對人類社會和歷史的貢獻而言,我們應當像《易經》那樣,肯定和讚美〔老夫少妻〕的結合,而不是譴責它。

讓我們懷著這樣的心情,真誠地祝福這對不無勇氣的新人吧!


2004-12-22日凌晨3時匆匆
2004-12-23日聖誕節前夜再讀並潤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