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足跡之謎有望揭開

正是周公廟遺址發掘的當天。中午,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讓記者結識了田亞岐。這是一位微胖的中年人,戴一副眼鏡,臉黑黑的,一看便知是長期在野外作業的人。田亞岐是陝西考古研究所秦漢研究室主任、鳳翔雍城考古隊隊長,當年曾參加著名的秦公一號大墓的發掘。

  田亞岐說,明天他將去禮縣。記者一聽禮縣,出於職業的敏感,馬上表示要隨同前去。

  陝西的鳳翔與甘肅的禮縣都不是尋常的地方--那是秦始皇的老祖宗們的長眠之地。

  秦人崛起於甘肅禮縣,在陝西鳳翔的雍城一帶休養生息250年,霸周原、都咸陽、滅六國,終成統一中國大業。其間,歷經34代帝王(從秦莊公算起),歷時600多年。

  今天,當人們看到虎視東方、生氣勃勃的秦兵馬俑的時候,也許會想,是什麼力量使得秦人如此強大?這支部族是從哪裡來的?

  早在上世紀70年代,陝西考古所就已經把追溯秦人的足跡列為一項戰略任務。他們完成了秦兵馬俑坑的發掘之後,很快把目光從秦都咸陽,投向西線的扶風、岐山、鳳翔、寶雞,因為這正是秦人向東發展走過的路線。

  現在,這條線路又開始向禮縣延伸了。禮縣之行顯然有戰略意義。

  6個字頗費思量

  「在西戎,保西垂。」這是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中對秦人早期活動的概述。這6個字,苦惱了學者近百年。

  上世紀初,學者王國維在《秦都邑考》中率先提出:「秦之祖先,起源於戎狄」。包括前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在內的不少專家都贊同這個觀點。

  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秦起源於東方,與商文化有密切的關係。由於各種原因,秦人西遷到今天的甘肅東部。

  那麼,司馬遷所說的「西垂」在哪裡呢?有的學者說「西垂」就是西部邊陲之意,「保」就是保衛。這自然有一定道理,而且從歷史文獻來看,秦人到甘肅東部,確實起過拱衛周王室西部邊陲的作用。但也有學者認為「保」可作別解,「保西垂」就是在西垂之地建立城邦的意思。如果這樣的話,西垂就不是泛指邊境,而是一個特定的地點了。

  盜墓賊搶先出手

  正在學者們各抒己見、苦苦找尋之時,盜墓賊的鼻子卻已搶先伸向了西垂之地。

  一個個消息從禮縣傳出:大批先秦青銅器、金器、石磬在禮縣大堡子山一帶出土,許多器物已經流向海外市場。

  原來禮縣就是西垂!大堡子山就是埋葬秦始皇先祖的西垂陵區!

  甘肅考古所考古部主任祝中熹後來著文談及此事時說:「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嬴秦西垂公陵的發現並非考古界的業績,卻緣於當時十分猖獗的盜墓黑風。」

  據他介紹,大約從1987年起,盜墓者不知憑什麼感覺,選中了這片山地,盜墓黑風屢禁不止,愈演愈烈,到1993年達到高潮。全縣36個鄉鎮中有18個鄉鎮56個村的人參加,最多時一次出動300人,以至於山坡上出現了賣吃食飲料的攤位。犯罪份子駕駛汽車、摩托車,手持大哥大、對講機,自帶槍支、匕首,站崗放哨,肆無忌憚。在盜挖中,珍貴的禮樂石磬,被當場砸成碎塊,帶有精美圖案紋飾的金器被當場以每克85元的價格賣掉。

  後來前去調查的考古學家戴春陽,是這樣描寫劫後的大堡子山的:「整個山坡滿目狼藉,遍佈密如魚鱗、深淺不一、大小不等的盜洞」,這位學者用「顫慄」二字來形容他當時極度沉痛的心情。據介紹,大堡子山上的兩座大墓足足被盜挖了9個月!

  1993年,原上海博物館館長、著名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從香港搶救性地購回了秦公鼎、簋等6件禮縣出土的青銅器。這些器物清清楚楚地鑄有「秦公作鑄用鼎」、「秦公作寶用簋」的字樣。青銅器銘文證明,大堡子山就是兩位秦公的墓地,他們是首次被周天子封為諸侯的秦襄公,還是後來帶領秦人從西垂走出大山,定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