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交行內部一管理層人士向記者透露,交行內部員工認股計畫正在討論之中,但還未擬定細則。
身為中國內地第五大商業銀行的交行,不僅希望趕在建行、中行之前上市,還希望推行內部員工認股計畫,開創中國銀行業人事激勵機制改革的先河,而這其中,匯豐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持股方案輪廓大定
「員工認購交行股份的理想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交行剛剛改制開業時。」一位交行老員工向記者介紹。
據這位人士介紹,早在1986年至1987年間,中國人民銀行同意交行改組成立,在交行當年的銀行章程中就明確指出,同意未來適時引入員工持股制度,並力爭上市。
「只不過後來引資上市工作一直沒有進展,職工入股的事情也就更無從提起了。」這位老員工告訴記者。
如今,引入海外戰略投資者塵埃落定,交行上市輪廓日漸清晰,員工入股一事也再次被提上日程。交行新任董事長蔣超良本月初曾透露說,「交行上市的目的之一即是要建立起有效的員工激勵機制。」言語間就提到了期權和員工持股計畫。
據相關人士透露,目前醞釀中的交行員工持股方案大致輪廓為,支持交行內地員工持有交行未來計畫在上海A股市場發行的股份,同時也可能對高級員工採取外資企業流行的期權制度,即在交行任職滿一定年限後享有相應額度交行股份的優先購買權利。
目前,交行的在職員工共有5萬多人,計畫中的上海A股和香港H股兩地融資規模在200億。那麼,交行員工持股比例會佔多少?對此,交行總行發言人表示,有關計畫正在考慮中,但至今還未擬定細則。
另一位知情人士則向記者明確表示,「平白無故送給員工股票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那樣的話,交行董事長豈不可以MBO了?「
匯豐角色
「上市公司向僱員頒發認股權,是成熟市場企業激勵員工的慣用做法,將僱員的努力與公司盈利及股價掛鉤,也將提高員工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凝聚力。」一家跨國外資銀行駐新加坡的人事經理分析說。
她認為,既然匯豐銀行已經完成對交通銀行的入股,那麼交行理應從匯豐的管理框架以及員工機制上學到東西。
其實,匯豐的影響力已在先前入股的平安保險公司上有所顯現。上市後的平安已明確宣告了自己的員工法人股計畫,即平安員工通過員工股權計畫間接持有平安的股份。
作為交行的第二大股東,匯豐將在交行員工內部持股問題上享有相當大的話語權。因此,對於真正啟動該項激勵機制,匯豐銀行顯然將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員工持股計畫的最終實現還有待監管層放行。
員工法人股在國內銀行業還沒有先例。業內人士稱,招商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就曾發售過員工持股,但在2002年上市前,因政策禁令被迫全數回購。
上述交行人士表示:「員工持股勢必會受到證監會、銀監會的干預,最終的計畫和員工的期望可能會有差距。」
四大行的示範作用?
如果交行員工持股計畫最終獲得落實,交行將成為首家引入這一激勵機制的內地銀行,對於正在或即將進行股改的國有商業銀行更是具有非同尋常的示範意義。
交行雖然是「股份制銀行」,卻仍由財政部控股,其國有股仍佔有相當大比重。它具有其他國有銀行共有的通病,但其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率明顯優於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匯豐入股之後,交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將提高到8.43%,資本充足率提高到11.62%。
8月19日,道瓊斯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交行將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內地A股和香港H股雙重上市的計畫,勢必趕在建行和中行上市之前。業內人士就此指出,交行率先上市是在為四大行投石問路。
那麼,作為交行改制一部分的員工持股計畫,自然透露出四大行員工激勵機制的某種前景。
摩根大通的一份研究材料認為,中資銀行的普遍問題不在於資源,而在於「道德風險」,即財務困難愈嚴重的借貸者,愈不惜代價遊說銀行借錢,而這與銀行職員對銀行的忠誠程度緊密相連。
「如果員工持股,那麼員工勢必會提高對銀行的主人翁精神,這看起來是句空話,但當銀行把你的利益通過股份和銀行利益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交行上海分行某中層職員指出。
事實上,四大行之一的中行行長助理朱民已曾在今年上半年的一次論壇上表示,要建立人才的激勵機制,期權計畫無疑是最有吸引力的辦法之一。
經濟觀察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匯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