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中國《收穫》雜誌第四期上率先選載其五卷中的「童年」及「文革」兩卷內容。有批評者認為,余在文革中,可能曾擔任張春橋、姚文元所控制的「上海寫作組」寫手。
學者余傑兩年前曾發表《余秋雨,你為何不懺悔?》一文,引發了輿論界對當時最暢銷的作家余秋雨「文革」身世的爭論。余傑在文章中指出,因《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而當時得令的散文家余秋雨,在文化大革命中「所效力的《學習與批判》雜誌,是由張春橋、姚文元所控制的『上海寫作組』直接管理的。」余傑並直指,由該寫作組以「石一歌」名義發表的若干「不光彩」的文章,「有許多是由這位當今散文大家一手炮製的」。
余秋雨本人,一直不承認自己曾加入過上海寫作組一事,他曾為自己在文革中角色打起官司。
據指出,《借我一生》中,對與「石一歌」主要成員朱永佳的交往,以及自己在那段時期經濟處於極度困難的窘境,還有自己確為上海寫作組所賞識的情況等,余秋雨都作出了一些交代。
上海《新聞晨報》6月18日曾引述《收穫》雜誌社副主編程永新介紹:「在談到朱永佳時,余秋雨流露其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評價體現出人性化的一面。」據報導,程永新說,「這同時也表現出他內心和思想中十分矛盾的一面。」
可圈可點的是,威廉亚洲官网 一期《文學報》文章指出,這部備受關注的作品被冠以「記憶文學」之名,引出不少議論。有觀點認為,它首先是一部文學作品,這就是說它不是完全以紀實為目的;其次,「記憶也是具有不確定性的。」
對於余秋雨在文革中的角色,文化界可謂莫衷一是。有人同情余秋雨的處境,覺得中國知識份子在文革時期,事實上是有著不光彩的過去,但這是一代人的問題,不應由余一人扛上。但也有批評者指出,所謂「記憶文學」,其實就是「不一定是事實的意思」。無論如何,《借我一生》一定是中國文化界的一個焦點。
亞洲時報在線
- 關鍵字搜索:
- 余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