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住校不願回家*
王益琪和尚軍都是十歲的孩子。他們從幼兒園開始到現在,每星期一到星期五一直住在一起。他們手拉手,頭碰頭,說著悄悄話。他們是最要好的朋友,在校車來接他們回家過週末前說著道別的話。尚軍說,她寧願呆在學校,而不願意回家。她說:「因為在家裡只有很小的一個弟弟,沒有人陪我玩,所以在學校比較好。」她的朋友也這樣認為:「我在家裡就一個人,寫完作業就看電視了。」
力邁學校的校長是六十二歲的方軒楚。他說,學校大多數的學生家住北京新起的高樓裡。他本人在北京老胡同裡的四合院長大,家裡老小都住在一起,爺爺奶奶幫助照顧小孩,父母上班。
*方校長:胡同有利孩子成長*
到2008年奧運會前,北京百分之七十的胡同將被拆遷。方校長說,胡同對小孩成長來說是個很好的地方。他說:「過去我們家就住在你說的那樣的小平房裡,周圍的鄰居都非常親熱,有些都是幾十年的老鄰居,就像一家人一樣。現在住到樓房裡,很孤單。」
方校長說,力邁學校的學生百分之八十都是獨生子,在家裡可能都是很嬌慣的。學校教孩子們交往技能和責任心,學業方面的教育則促進他們成功的機會。 在中國過熱的經濟環境下,要找到好工作、要上大學,競爭都很激烈。
*寄宿學校的學生來源*
中國去年的高中應屆畢業生當中只有百分之十七能夠進大學。方校長說,在這個高度緊張的環境下,力邁學校吸引三種不同的家庭:高強度工作、希望出錢讓別人去強化栽培自己兩歲半小孩的有錢父母;中產家庭再加上兩對祖父母的經濟幫助,給他們唯一的孩子一個最好的開始;父母兩人都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帶孩子。
力邁試圖把學校辦得像孩子的家一樣。但焦海軍老師說,孩子們還是會有一個適應期。他說:「剛來的時候有些孩子肯定是會有情緒,但是老師要多關心一下孩子,新來的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老師會很關注他,這裡邊老師就像媽媽那樣關心孩子。」
*「生活老師」照顧感情需要*
兩到四歲的孩子每十個由一個老師照顧,叫做「生活老師」,她唯一的職責是照顧孩子的感情需要。並不是所有的孩子每星期被接回家。許多孩子喜歡留在學校參加特別的週末,但有的孩子是沒有辦法。小學生胡莎乃說,她的一些朋友不回家,是因為這樣父母更方便。她說:「有時候家長忙的話就跟老師說。」
但是,有些父母兩、三個月都不接孩子回去。學校放假的時候,有的孩子回家,有的孩子參加學校的暑假學習項目。
*養不教,父母過*
方校長承認,在今天的中國,人們工作很長時間以維持生活,但他對那些忽略自己孩子的家長持強烈的批評態度。他說:「如果爸爸媽媽有條件生孩子,但是生了孩子又不給他良好的教育,那麼這個爸爸媽媽是有點問題。」力邁學校針對這樣的父母還開設父母課。
校車在音樂聲中從學校前門開出了校園。在學校門外,一個兩歲多的孩子正在灰土中玩耍,她的奶奶和媽媽看著她,她們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記者問,她們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上力邁學校。這位母親說,她的孩子上不起這樣的學校。小孩的奶奶指著馬路對面的學校說,上不起更好,因為她的孫女在當地的幼兒園上學,她每天晚上都可以回家和家人睡在一起。她說:「我們家有人,我們家有奶奶照顧她。」
*寄宿幼兒園需求增大*
按照中國標準,力邁學校是很昂貴的學校,根據孩子的年齡,每年四到五千美元。有些寄宿幼兒園便宜些,對這種幼兒園的需求越來越多。
有數字顯示,北京多達百分之二十五的幼兒園孩子目前在上從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寄宿學校。
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北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