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1、個別學校前排名僅指正教授年薪排名。
2、括弧中為1993-1998的5年總增長率。
------------ 正教授 ---------副教授 -------------助理教授
1。Rockefeller $125,400
2。Harvard -----122,100
3。Stanford ----117,000 (22.9%)-79,800 (21.3%)--- 63,600 (22.5%)
4. Princeton ---114,900 (19.3%)-68,800 (22.0%)--- 54,300 (24.3%)
5. U of Chicago-112,000 (25.3%)-72,300 (23.4%)--- 65,100 (27.2%)
6. U of Penn ---108,400 (23.0%)-72,600 (16.7%)--- 65,100 (22.4%)
7. MIT ---------107,000 (18.5%)-73,400 (15.2%)--- 63,000 (19.3%)
8. Northwestern-106,600 (24.0%)-70,800 (18.8%)----59,800 (20.6%)
Carnegie Mellon-97,000 (17.0%)-66,700 (17.8%)----59,600 (19.4%)
Washington U--- 95,100 (21.6%)--61,700 (15.5%)----60,200 (33.5%)
Cornell---------93,500 (12.8%)--67,300 (18.9%)----59,000 (18.2%)
RPI ------------89,800 (19.7%)--59,200 (8.0%)-----56,500 (18.9%)
U。of Rochester--85,700 (14.7%)-61,600 (18.5%)----55,200 (27.2%)
以上為絕對工資,當然各地生活水平不同,實際購買力也不同。在對cost of living 進行調整後正教授相對工資的部分排名為
1。U of Chicago: $ 109,800
2。Princeton: 109,200
3。Northwestern: 104,500
4。Vanderbilt: 101,600.
5。Carnegie Mellon : 98,700
18。Stanford
19。Rochefeller
27。Harvard
以上為平均年薪,實際各校內部仍有很大差異。首先,不同學院、同一學院不同專業會有很大不同。一般說來職業性學院如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比傳統的文理學院工資要高,職業性學院的財務、招人也相對獨立,給offer的自主權較大。以最近的去年為例,商學院中最高的財務(finance)、會計(accounting) 專業一流學校助理教授的起薪達到$135,000,加上guaranteed summer support (基本薪水的2/9),總薪水超過十六萬,過去幾年幾乎以每年一萬的速度暴漲。而經濟系的基本起薪則在6-7萬之間(個別學校勉強過7萬),即使設在商學院內的經濟系也是如此。高薪專業的起薪遠遠高出同校正教授的水準,這就是市場在起作用。
其次,即使同一專業內各人收入亦大有不同,並不完全以職銜為準,依然由市場決定。多年前拿到 tenure 的副教授、正教授在7-8萬打轉,而今年剛招的助理教授過了十萬並不鮮見。去年job market的明星拿到了十二萬五,會發現今年新來的拿到了十三萬五,自己才按正常漲3%。同公司一樣,要在去之前把待遇談妥,到了後就沒什麼bargaining power了。這樣也容易造成系內的不公,在美國也有人比人、氣死人的事,有的學校(如Wharton)為解決此問題就規定如果新招者薪水高於同級別教師現有水準,則現有教師工資至少拉到新的水準。但這樣的學校並不多。
在美國學校最終還是看成就,而成就由市場決定,所以教授們很強調Marketability,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當然指真牛人)。別的地方不停地想挖,則在本校的工資自然就節節漲。否則就只好等那每年的3%慢慢爬了。另外在平均薪水低的專業真做到了Chair Professor也不比在薪水高的專業差多少,一句話,以成就為主。
世界上教授工資最高的地方在那裡?很多人可能沒有想到,是香港!在與上同一時期,香港的助理教授起薪達到7萬美金,副教授起薪超過了10萬,正教授達到了11萬。今年助理教授起薪US$79,600,正教授最低12萬。考慮到香港最高個人稅率才15%(相對美國超過30%),且除工資外有豐厚的住房補貼,教滿三年有很大一筆獎金。一般認為那裡正教授的Compensation package 至少相當與美國的20萬。難怪這些年香港成功地挖了許多美國的一流人才。連很多美國人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了以後都樂不思蜀。有人跟我講,他可以比在美國的原計畫提前十年退休。這些年香港學術水準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離這世界第一的高工資可能還稍有不配。香港採英制公務員體制,所有大學所有專業都同一價錢。這種工資對於在美國難找工作、工資又低的文理專業來說好得有些不可思議,競爭非常激烈,現在已不容易進了。但一個問題是,工資沒有靈活性,只要是同一級別,不管是財務、會計還是歷史、中文都是同一工資,這樣的價位在商學院、招頂級大腕、要加薪才能留人的時候和美國比就沒有競爭性了。
在美國之外工資向美國看齊的學校有英國的LBS(倫敦商學院)和法國的INSEAD,兩個在商學院裡都不算小。尤其是LBS,美國一流學校出什麼價它一定出什麼價,也就是說有的專業起薪就達到了十六萬美金,這意味著是劍橋、牛津正教授年薪的三倍、那里許多諾獎得主的兩倍以上。當然如何弄到這許多錢並不僅僅是提高學費就行的,否則劍橋、牛津一提不就成了。INSEAD各專業工資統一,有的專業就需要做點Consulting(很多機會)才能補上美國的水平。加拿大雖是美國緊鄰,大學工資則早被遠遠拋到了後面,如經濟系5-6萬加元(3萬多美元),商學院熱門專業10萬加元(6萬多美元),但它仍有許多一流教授,許多人就是喜歡加拿大。所以錢非常重要,但不是唯一。我看中國以後工資接近加拿大水平就可吸引大量人回去了。
人在歐洲
- 關鍵字搜索:
- 世界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