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海域發生特大赤潮 面積或達1萬平方公里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潘岳今天緊急通報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發生面積約八千至一萬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災害。據介紹,本次赤潮為中國今年進入赤潮高發期以來的最大一起赤潮災害事件。鑒於本次赤潮含有麻痺性貝毒毒素成分,潘岳呼籲,應警惕在該海域捕撈的蚶、蠣、貝、蛤、蟹、螺類水產品對人體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
據潘岳介紹,國家環保總局舟山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到,五月二日起,中國浙江中南部海域出現赤潮,到五月十日已發展為最長二百公里、最寬一百公里的特大赤潮。特大赤潮區域範圍從舟山桃花島東側到南麂列島一帶海域,特別是臺州魚山島以南海域赤潮呈不間斷的成片狀,以北則呈斷續的條塊狀,發現有毒的亞歷山大藻。截止到五月十四日,該海域的赤潮還未有消退跡象。由於現階段海域自然環境條件較適宜赤潮生物生長,估計赤潮還將持續一斷時間。
潘岳說,造成赤潮發生原因多種多樣,海水富營養化是赤潮發生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條件。影響東海海水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物來源,除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蘇省外,長江徑流挾帶的高濃度氮磷負荷是造成富營養化的關鍵因子。據估計,陸源污染比例佔浙江近岸海域污染總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次,海水養殖也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原因之一。
潘岳說,國家環保總局正採取有力措施,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兼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推廣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研究海域環境綜合管理的有效協調機制,建立海域環境信息快速發布制度,防止陸源污染對海洋環境的破壞。目前國家環保總局正會同蘇、浙、滬三省市政府共同編製長江口及其毗鄰海域碧海行動計畫,通過測算海洋環境容量,實施三省市入海排污的總量控制,特別是加強長江流域氮、磷排放總量的控制,進一步強化海岸帶及海岸工程的管理共同保護該區域海洋生態環境。
中新社
- 關鍵字搜索:
-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