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亞洲有再度發生金融危機的危險

 2004-05-07 20:3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熱錢的流入,銀行部門的脆弱,外匯制度的僵化,管理方面的缺陷,當所有這些與其他結構缺陷1997年交織在一起時,終於引發了亞洲金融危機,亞洲經濟的10年發展成果毀於一旦。

如今那些遭受了金融危機打擊的國家和地區的收入已經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而且亞洲今年的經濟表現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儘管長期的貧困問題依然存在,但隨著財富向偏遠地區擴展,貧困水平正在逐漸降低。

然而,由於管理者對大量老問題仍猶豫不決,金融危機的陰魂不散。這些問題包括:如何降低對出口收入的過度依賴;如何為企業提供大量廉價的當地資金;以及如何保護外匯機制免受外來衝擊等。

亞洲開發銀行(ADB)4月28日在其年度《亞洲發展展望》說,僵化的匯率和對外匯的不當管理增加了再次爆發金融危機的危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也發出了類似的警告,二者曾向飽受1997年金融危機打擊的印尼、泰國和南韓提供了一攬子救援計畫,並敦促這些國家進行改革。

ADB在報告中說:「外匯儲備累積起初反映了決策者的謹慎行為,但漸漸因亞洲多個國家匯率制度僵化所衍生的市場投機行為而愈滾愈大。」 根據ADB的統計,亞洲(不包括日本)的外匯儲備2003年增加了18%達到1.3萬億美元, 而在1997年僅為4970億美元。

外匯儲備表明一國償付外債和支付進口的能力。6年前若增加外匯儲備,可被視為謹慎的經濟管理行為,因為雄厚的外匯儲備能夠充當防火牆,抵禦外來的突然衝擊。

但經濟學家擔心這些備用基金中過多的美元和國庫債券會帶來不利影響,特別是在地區強勢貨幣削弱出口競爭力和美國收緊貨幣政策的情況下。

亞洲各國央行大買美元,增加國內的資金供給,而央行勢將透過發行債券或國庫債券吸收,導致短期利率上升,增加國庫的負擔。一旦未加吸收,這類資金可能引發信用擴張,導致資產泡沫化,壞帳可能因此增。

ADB首席經濟學家阿里說:「貨幣供給擴增的後果是資產泡沫化,這反過來可能導致另一波金融危機。此外,這類投資的資金屬於熱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樣會導致經濟不穩定,無助於經濟穩健發展。」

ADB說,由於亞洲外匯儲備以美元和美國國庫債券為主,一旦美元貶值,外匯儲備價值可能縮水。因此亞洲國家迫切需要重新評估自己的外匯儲備政策。

時至今日,那些結構性缺陷依然存在:

銀行有大量壞帳,且尚未按國際標準改革借貸和風險體系,從而導致信用等級下降和成本升高。

公司透明度很低,外來投資者擔心在合資企業中沒有發言權;為上市公司制定的申報規則經常得不到執行。

沒有強大的國內供應網路,導致生產商不得不依賴那些易受匯率變動影響的進口零件、物質以及中間商品。

政治體制仍處於過渡階段。1997年爆發的那場金融風暴導致印尼、菲律賓和泰國出現了一輪政權更替。上述3國連同印度、臺灣、馬來西亞、南韓、斯里蘭卡、巴基斯坦、香港和尼泊爾的政局都不穩定。

但這些挑戰能否解讀為另一輪金融危機的早期徵兆,抑或只是1997年金融危機後恢復階段的困難?答案在於亞洲經濟決策者如何應對以及國際社會在這個問題上有多大影響力。

該地區財長正尋求以外彙集體安全的形式進行銀行和經濟合作。東亞國家根據《清邁倡議》在進行13個雙邊貨幣交換協定的談判,涉及金額330億美元。根據《清邁倡議》,它們打算設立備用基金,供一些國家在遭受投機性攻擊時使用。

東盟及其對話夥伴正在發展有助於平衡外匯壓力的證券市場。它們還希望發行一種地區貨幣,但由於缺乏政策協調,這一設想尚不具備可行性。

亞洲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