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人在北美:走還是留?我們到底為什麼來美國?

 2004-03-29 00: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教授們魚貫出來,當他們一雙雙手握過來的時候,我看見老公適才還是有些強作輕鬆的臉上終於徹底放鬆了。我過去抱了一下他,也說了一聲: Congratulations。我知道,他等這一天等了快整整十年了,每一次離夢想就要接近,每一次都因為各種的原因回到了起點。整整五年,有人放棄了,有人半途轉走了,生存的壓力始終在威脅這新移民:走還是留?

  老公研究的課題很尖端,時下根本無法適用在實際之中。我隨他去拜訪國內母校教授的時候,教授看我聽他們講話要睡著了就打趣說,全中國大概也就不超過一百個人會對我們的談話感興趣。在美國,除了國家宇航中心,他們幾乎沒什麼出路,而作為中國人,工作機會幾乎是零。很多人都勸過他,你有那麼好的計算機背景,為什麼不去學最熱門的電腦?他說,我是為了這個學位來的,不想輕易放棄。

  記得以前他提起過一位朋友,一位早年在美留學的臺灣朋友,在美國做過近十年的教授,後來回臺灣做實業了。這位年長的朋友曾經問過老公:你到底要去美國做什麼?他說,如果你抱著巨大的希望,那你必然失望,若你根本沒有想好去做什麼,那麼你會立刻在新鮮感消失之後走向頹唐。

  那時候老公回答說,就想拿個博士學位,還有,看看世界到底有多大。

  你為什麼來美國?

  我曾經在這裡問過大家。可惜給的答案不是很多。為了父母的期望,為了心中的夢想,為了好奇和好強,等等等等。反正,我們來了,用大立的話來講,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真的只有「失敗者」才能回頭麼?到底什麼是成功?在世俗的眼光裡,「功成名就」四個字是最好的寫照。可是環顧我們的周圍,又有多少似乎 「功成名就」的人,成了真正意義上的looser?美國給了相對公平的機會,中國人憑藉勤奮和聰明,幾乎都在或長或短的時間裏取得大部分美國人所沒有的 「成就」,可是為什麼,總覺得中國人「神氣」不起來。老美開著破鏢客比你開奔馳還要威風;老美一家六口吃救濟,比你賺六七萬的年薪還要快活。你抱怨這個國家不給你「安全感」,的確,要得到和原住民同樣的生活條件,新移民的付出相對艱辛得多!別的不說,「身份」問題就會把人掐得死死的,找工作的第一句,人家先問你是不是公民,然後就問,是不是永久居民?等到你擁有了和老美一樣的選舉權,也許你忽然發現:世界是空的。
  因為美國不是你的。

  美國不是你的,因為你的皮膚不夠白;

  你的言語不夠溜;

  你的牛排不夠生;

  更叫人可氣的事,當你拚死拚活「功成名就」了的,很想讓所謂的「主流社會」對你「刮目」的時候,老「鏢客」從你的「奔馳」身邊呼嘯而過,根本不賣你的帳!

  靠金錢支撐起來的成就感只有在拜金的社會才可以暢通無阻。美國是個金錢的社會,卻又是在很多方面對金錢漠視的社會。好萊塢首先是向「上層」挑戰的,不要說坦坦尼克毫不掩飾地諷刺所謂的「上流」,「漂亮女人」,「憑香識女人」,「日趨臻美」等都是對有錢階級的詆毀。   

  美國架構出來的一個巨大空間,給人的其實並不是金錢。很奇怪,這些年來,美國給我的印象竟然是一句毛主席語錄: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和刻板的老美相比,中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遠遠多去。美國讓束縛已久的中國人終於感到可以長長呼吸一口氣了:換工作不再要戶口本,上學校不再要「走後門」,情侶去旅行,不要擔心沒有結婚證而不讓你住一間房。美國設定了一條「底線」,只要你稍稍抬一下腿,就可以輕鬆地邁過去,暢通無阻。

  我們要的,不就是這輕輕鬆松跨過去的自由麼?可惜,我們的心上還是「不快樂」。

  常常聽見身邊的朋友抱怨「回不去」,不要說長期留下來,就是蜻蜓點水般的探親,也叫人「吃不消」。三姑六姨,「禮尚往來」不說,最重要的是「心理壓力」,因為中國人傳統之下的「榮歸故里」讓我們不得不把自己努力「粉飾」一番。回去的都是「失敗者」,如果你沒有能力買好車買大房子,在一般人的眼裡就真的是「失敗」了。(可是,就算「榮歸」了,等到回來了看不見羨慕的眼光,又會怎樣呢?)

  那麼,我們到底為什麼來美國?!

  也許你會發現,很多人最初來美國的夢想和今天「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

  我有一位年近四十歲的朋友。她在國內是高幹子弟,從小在文工團長大。到了美國,為了給女兒賺學費,就捲起袖子下了餐館,還轉戰給教授家裡做保姆。我常常笑她:端盤子還走臺步。她總是嘻嘻哈哈的,定期來向我們「匯報」女兒的成績。她十七歲的女兒來美國的時候連英文也講不好,現在作文得了全美的徵文比賽大獎。有天我和她坐在陽光底下聊天。美國生活太緊張了,大家都忙,忙得沒有時間交流。可是,我記得那天她說,我來美國可以說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我既沒有回到學校重新拿學位(她在國內是英語專業的學生),也沒有賺很多錢買車買房子。我常常想,我回家的時候怎麼對別人講?也許有些話我只能這樣講,未必人人可以明白:我覺得,我在美國所經歷的,要遠遠多過一個學位,一定的錢。我覺得我在「成長」。一個年近不惑的女人還可以坦言自己在「成長」,這讓我如許心動。那天,她說,我為自己的女兒驕傲,我丈夫驕傲,更重要的,是我為自己驕傲,那就是,我學會了怎麼心平氣和地做人!

  心平氣和,這是如此難得的成長。既不是老莊之所謂「無為」,也不是要把美國變成「戰場」的「豪情壯志」。   

  女兒在一夜之間獲得全額獎學金,她為女兒節省下來的每一美元如今成了她母性的明證。有得有失,看到她每天的快樂,我明白她並非想自欺欺人地故作瀟灑,而是真的「充實」了。她說,人,不能自己輸給自己。

  活得像個人樣!做邊緣人未必要擺出「邊緣」的姿態來。我非常喜歡那些快樂的老美。我喜歡和那些重回學校的老兵聊天,我喜歡聽教學樓裡的清潔工談理想,我喜歡在高速公路上看貨車司機調皮的笑容。不管他們從事著怎樣的工作,他們都可以對自己充滿信心:我會成功的。也許這「成功」不過是想買一輛新一點的二手車,也許這成功不過是想去夏威夷度假。而他們目前的信用卡,可能還是赤字。我一直奇怪於為什麼那麼多的美國人「自我感覺良好」?後來我才明白,美國從基礎教育開始,就要人學會「活得像個人樣」。你可以自私,但不能侵犯別人的利益;你可以自負,但請尊重別人的權利;你可以驕傲,但在你身邊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比你更有資本驕傲。這種「信心」教育,當然也有很多負面效應,但是有一點是勿須質疑的,就是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即使長輩教授,也沒有權利去「批評」,即使百萬富翁,也沒有權利去「施舍」而要人感恩戴德。每天都可能產生百萬富翁每天也可能產生跳樓者的地方使很多平常人反而認清了自己。他們不再人為地去設想「敵人」,而是盡情地熱愛生活。有錢可以開奔馳,沒錢就開二手;有錢可以去夏威夷看日出,沒錢就開了破車去追日落。

  再過兩個星期就要離開我們在美國的第一站了,據說要去的地方出門就可以看到海。我常常想,這暫時的「停泊」會不會反而摧毀了我們的人格--我的一位朋友曾經說,人的要求其實很微小,躺下來,不過是一張床的空間。這在美國很容易得到,而容易得到的東西,我們往往不太會珍惜。會麼?老公說,這些年來總讓你一個人等到深更半夜,終於可以有閑心吃完飯出去散散步,一起坐在沙發上安安心心看看電視了。可是,我卻害怕,宛如昆德拉所言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人會陷入一種「沒有目標」的「輕」,這種「沒有目標」既可能是因為失敗,也可能是因為「成功」而引致的。「沒勁」--很多看來頗有成就的人這麼說。

  老公曾經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我最大的夢想是買一支NBA,還有就是投資讓你拍一部電影。我不知道這個夢想可以保持多久,我只想,我們未必都要讓好夢成真,卻一定要活得像個人樣,不管是順風還是逆境,都要堅持,千萬不要,自己先輸給自己了。

  那位即將歸去的大立朋友,為你祝福:如果你做的是無悔的選擇,那麼,歸去並非「空空的行囊」--因為從你的字裡行間,我已經讀出了你「在美國的成長」。記得,人要輸,總歸是自己先輸給了自己。暫時的得失不是「輸」,真正的輸是自己對自己喪失了所有的進取的信心。這「進取」兩個字,也許就是買一張去羅馬的機票,也許就是寫一首給愛人的情歌,也許就是種一片綠色的菜園。

  寫這些,給自己,也給有同樣感觸的朋友。


文章來源:【太傻留學頻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