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不再追求單方面的高速經濟增長率,而是提出要考慮生活質量、環保、教育等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成為「兩會」代表們高度熱情討論的焦點話題。
這就等於變相承認江澤民時代追求高速GDP是「不科學的發展觀」。
中共不會向人民坦承江澤民時代的錯誤,更不會為江澤民時代崇拜GDP給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向人民道歉。
但是,在反對GDP崇拜的政治大氣候下,「兩會」代表們也吐出了不少江澤民時代追求GDP給社會帶來的日益明顯的惡果。不妨摘取幾例:
1。中國貢獻世界經濟總量不到4%,材料的消耗卻佔到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教授認為,經過2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資源過度消耗甚至浪費的基礎之上,而且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說,中國的GDP數字裡有相當一部分是靠犧牲後代的機會獲得的。中國每創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國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鐵礦石、鋼材、水泥,創造出的GDP卻不足全球的4%。
就是說,2003年中國貢獻了世界經濟總量的不到4%,對鋼材、水泥等材料的消耗卻佔到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汪同三說:「長遠來看,這樣的增長不僅中國承受不起,整個世界也承受不起。」
2。高速增長讓我們付出了巨大的生態代價
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末,我國每年沙化土地面積從10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2460平方公里;1980年我國人均耕地近2畝,2003年減少到1.43畝,在轟轟烈烈的「圈地」熱潮中最近幾年全國耕地就減少了1億畝;我國目前的廢水排放總量為439.5億噸,超過環境容量的82%,七大江河水系劣五類水質佔40.9%,75%的湖泊出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 我們驚愕地發現:資源浪費大、環境破壞嚴重等問題日益凸顯,人與自然的矛盾從未像今天這樣突出。
「拼資源換增長,犧牲生態環境來維持經濟發展的思路和模式已走到盡頭,生態惡化、資源面臨枯竭已經形成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雷區。」中央黨校研究室趙傑博士認為。
面對這種情況,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警告說:「如果不改變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長方式,中國將沒有足夠的資源和環境容量來支持今後的發展。」
光是去年,全國耕地就淨減少3800多萬畝。我國糧食產量自1998年以來連續多年呈現下滑態勢,這是歷史上少有的現象。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糧食價格猛然走高,主產區小麥價格每噸上漲了40∼80元,玉米價格每噸上漲了80∼120元,稻穀價格上漲10個百分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委員以一連串的「上漲」引出重要話題:「糧食安全問題要高度重視起來,糧食安全關係國家安全。」
據統計,由於耕地被佔用,目前中國失地農民總數在4000萬人左右,每年還要新增200多萬人。如何安置失去生活資源的農民成了新政府的一塊心病。
3。中國GDP的實際年均增長率為6.5%
數據顯示,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間,GDP年均增長率為8.7%。但如果扣除損失成本和生態赤字,即自然部分的虛數和人文部分的虛數後,這期間中國的「真實國民財富」僅為名義財富的78.2%。這意味□,過去15年中國GDP的實際年均增長率為6.5%。
社會學家也指出,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本應給多數人帶來相應的實惠。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逐年上升,城鄉人均收入差距持續拉大,我國仍有9%的成人是文盲,就業、教育、醫療等相繼成為讓人們普遍擔心的問題。
在中國幾大櫥窗城市裡生活的人們,已經在談論如何過上歐美生活,他們把這種用全國人民的血汗在幾個城市堆出來的優越感覺自然而然推廣到全中國,做起了「強國夢」。事實上,雖然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4000多億美元,居世界第六,但除以13億人口,人均水平不過1000多美元,僅排全球第130多位。這是一個多麼可悲的現實!
讓資本家入黨,讓腐敗猖獗,而忽視弱勢群體利益是江澤民時代一大特徵。溫家寶提出以人為本,要講究人的生活質量的「科學發展觀」,無疑是個進步。
那麼,生活質量就不光是吃飽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自由」,人身的自由,言論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而這些「自由」是不需要政府額外付出什麼GDP成本的。致力於「科學發展觀」的新政府,拿出勇氣推出更科學的,包括「自由」理念的「科學發展觀」,才是真正順乎民意的。
- 關鍵字搜索:
- 司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