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三件沒想做的事 (3)

後說他沒有大興土木。

  皇帝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往往搞得民不聊生。有時甚至促成了人民造反。

  秦始皇修長城,筑直道,營宮殿,造陵墓。到底動用了多少人力,史無統計。最近葛劍雄教授著文《秦皇漢武究竟征發了多少人力?》,對此作了精闢的分析。據他分析,秦時全國人口大體為4000萬,而被額外征發的人力為100萬,佔2.5% 。好像是不重。但是,這100萬人服役的地點是在咸陽一帶和北部邊疆,當地無糧,必須由外地輸入。他認為,額外征發和遠途運糧的人力加在一起,達2000 萬。也就是說,全國人口的一半是去服徭役了。

  我們假定他的分析是正確的。那就可以看出,秦時徭役有多麼重。無怪乎陳勝、吳廣要造反了。秦二世而亡,也就不奇怪了。

  而康熙帝一朝,很注意人民的休養生息。他對於黃河肆虐、漕運阻斷,深為憂慮。主政之初,他就把河務、漕運和三藩等三件大事寫成條幅,懸掛在宮中的柱子上,時時提醒自己。由於康熙帝的重視,黃河水患終於得到了治理,運道也得到了改善。這就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也較為穩定。在農業上,康熙帝鼓勵墾荒,推廣良種,輕徭薄賦,蠲免錢糧。尤其是實行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稅收政策,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國庫的收入也大大地增加了。總之,康熙帝沒有大興土木。

  康熙帝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皇帝。他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他主張「以德化民,以刑弼教」,反對不教而誅。對自己、對未來,他胸中有一個理想境界:「共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體群臣,子庶民。保邦於未安,制治於未亂。夙夜孜孜,寢寐不遑。寬嚴相繼,經權互用,以圖國家久遠之計而已。」

  康熙帝沒有做的三件事,對官員、對士子、對子民,無疑是有利的,對國家則更為有利。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