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旅俄,在去聖彼得堡的火車上,我的包廂緊鄰通道門。但一路上未聽到一點關門的聲響。後來我觀察到,車廂裡的俄國人,無論是老人或孩子、男人或女士,在關門時都要用手送一下門,待快合上時再輕按把手關上門。有一次我打開通道門後忘記了送一下,結果門隨著慣性發出重重的一聲「咣當」,我立刻感覺到有許多目光齊刷刷地向我射來,讀得出那裡面有「輕蔑」二字,彷彿在說:「瞧這個不顧別人的沒有教養的人。」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一想到那些目光,就總感到一種羞辱。後來我在出入公共場所時,便自覺地留意自己的舉止。在俄羅斯,無論是在電話大廳,還是在歌舞劇院,抑或是在所居住的公寓樓,人們都是習慣成自然地用手輕輕帶上門……近見報載,某市一位住在居民樓底層的大姐,被樓內其他住戶每天出入防盜門時撞出的「哐啷哐啷」聲吵得苦不堪言。其實,這類苦惱何止這一戶:裝修房屋時在公共休息時間又鑿又鑽;過馬路不顧紅綠燈亂闖亂穿;在飯店就餐時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這些事看似瑣細,但切實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以及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寫到此,又想起一個故事。一個叫哈默的美國年輕人,早年在南加州沃爾遜小鎮結識了一位名叫傑克遜的善良老人。一天,冬雨綿綿,老人門前花圃旁邊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淖。於是路人就從花圃裡繞行,結果弄得裡面一片狼藉。哈默替老人惋惜,便站在雨中看護花圃,讓路人從泥淖中穿行。這時老人挑來一擔爐渣鋪墊在泥淖中。結果呢,花圃不再用人看護,也再沒有路人從花圃裡穿行。「你看,關照別人就是關照自己,這有什麼不好呢?」後來成了美國石油大享的哈默說,那位老人對他所講過的這句話影響了他的一生。
「關照別人」是一種付出,但「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這種付出會使你得到滿足與快樂,同時還會贏得尊重與關照。而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乃至一個國家的形象,正可從這點滴小處得到折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從關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